春分習俗大考察,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春分風多雨水少,土地解凍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曬,冬麥返青把水澆。3月份,我們又迎來了春分時節,是各種春種作物播種、種植的大忙季節,可謂「春『分』得意, 農事繁忙」。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春分習俗。
春菜
春分時節吃春菜
嶺南風俗,昔日四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篙。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春菜一般在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送春牛
迎春儀式
古代春分時,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日春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且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
放風箏
春分傳統遊戲之一
春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春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鏈魚風箏、風箏等,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兩三尺眯蛾風 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於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放得高。
春祭
掃墓祭祖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祭掃完之後,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
拜神
祭拜山神
在福建,春分前後的民俗節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聖王誕辰。開漳聖王又稱陳聖王,為唐代武進士陳元光,對漳州有功,死後成為漳州守護神。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每逢誕辰,信徒多茹素齋,前往各觀音寺廟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國王祭日: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奉為守護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為主。
祭日
祭拜日神
祭日活動由來已久,源於華夏先民對日神的崇拜。夏商周三代都有祭日的傳統。夏尚黑,祭日在日落之後;殷尚白,選在紅日當頂時舉行;周尚赤,習慣於早晨和黃昏時祭日,此時太陽皆呈紅色但周代以「天」為最高神,日神品位下降,只在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時節進行祭祀。
作者:莫昕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