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再掏真金白銀5億元美元領投理想汽車D輪融資,交易完成後,美團和王興投資理想汽車金額將累計高達7.85億美元。
文|車事小說 青檸檬
6月24日,臨近下班前夕,一則重磅消息在汽車和科技圈炸開。據《財經》雜誌旗下「晚點LatePost」報導稱,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即將獲得5.5億美元D輪融資,美團領投5億美元,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跟投剩餘5000萬美元中的3000萬,投後估值為40.5億美元。目前交易在進行中。
至本文截稿前,美團及理想汽車雙雙對此消息不予置評。
不過,車事小說注意到,就在消息傳出的當天(6月24日)晚間,王興通過其實名認證微博帳號給一篇報導內容為「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即將獲得5.5億美元D輪融資,美團領投5億美元」的微博點了個贊。
這也是繼去年8月份,美團和王興個人出資2.85億美元參與理想汽車C輪融資之後,美團(王興)再次掏出真金白銀來支持理想汽車。
在當前汽車市場融資環境如此低迷的背景下,美團的大手筆不禁讓人心生好奇,為何王興會如此鍾情理想汽車(李想)?
王興的智能汽車出行夢
在車事小說看來,與其去說美團鍾情於理想汽車,到不如說王興鍾情於未來出行市場(智能新能源汽車)更貼切一些。
事實上,王興看好智能新能源汽車市場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他曾預判,電動車第一名大概率在中國而不是美國。而且他還認為,短期內這個市場不會一家獨大,創業公司很有希望,同時更有挑戰。所以這個時候需要大股東、CEO、產品經理三位一體,這也是新一代公司跟老一代公司的差別。
從這段預判中所提到的「大股東、CEO、產品經理三位一體」,其實就不難看出他個人對李想的喜愛。現有整車製造商中,能夠滿足這一條件的只有李想。
其本人更是在去年還曾直言:「未來造車新勢力僅能存活3家,分別是理想蔚來小鵬」。絲毫不掩飾對李想(理想汽車)的未來前景看好。
5月28日,王興終於喜提一輛理想ONE。在提車當天他表示:「理想ONE這款車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不妨礙它將來會在中國汽車產業史上佔據一席之地。」
如果把王興對汽車領域的一些言論粗略梳理一番後就不難發現,他在認可理想汽車的背後,其實是對智能新能源汽車這個產業的一種內心悸動。
如果按照時間線來看的話,近一段時間以來,除了關注理想汽車之外,他還對整個汽車領域頻頻發聲。
5月6日,他表示,豐田和特斯拉都被神話了。
5月8日,他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汽車就是陸地上的帆船,意味著自由。
5月30日,在轉發一位網友「合資品牌將會一路下坡路」評論時稱:「非常同意,應該藉此機會把合資股份賣給外方,轉而大力發展自主品牌的智能電動汽車,趁機完成『新舊動能轉換』。」
6月3日,在評論「造車新勢力」這個說法時,他認為有點「太愛演」了。把 new automaker 再倒譯回來,叫「新車企」就好,和「傳統車企」對應。
6月5日,在談到幾家造車新勢力品牌調性時,他表示:純粹從品牌名字的調性來對比智能電動汽車和智慧型手機的話,理想和華為的榮耀比較像,蔚來 nio 和 vivo 比較像,小鵬則像小米。
作為一個汽車行業之外,且業務與汽車行業沒有直接交集的外人來說,王興對於汽車行業僅僅只是想扮演觀眾席上的「評論員」角色,而沒有親自下場踢比賽的蠢蠢欲動?
或許,李斌、何小鵬、李想這些已經下場的網際網路圈牛人的「痛苦」遭遇讓王興一時半會還下不了決心而已,以他對智能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關心程度,車事小說認為,並不排除各種可能性。
據上述「晚點LatePost」在報導中轉引多人觀點稱,王興是一個長期主義者。事實上,作為一個手握實業的企業管理者,與純粹投資人不同的地方在於,王興並不是一個純粹財務投資者,至少當下不是。所以,投資理想汽車必然與其現有或將來業務存在協調的地方。
據報導稱,美團曾表示,2019年的外賣佣金中超過八成用於給騎手發工資。倘若未來採用無人車取代人力,則意味著美團還有更大想像空間。而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恰好是當前以理想汽車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終極目標。
為什麼是理想汽車?
從造車新勢力現有格局來說,理想汽車或許並不是最有想像力的那一家。客觀來說,蔚來所走的「用戶至上」路線顯然是更具想像力。蔚來的模式打破了所有既有汽車運營模式,可以說是真正實現了業務創新。當然,前提是要先把眼下的困難撐過去。
理想汽車獨樹一格,選擇做一個」增程式」的孤家寡人。雖然解決了當下充電難和續航裡程焦慮兩大難題,但未來想像空間並不大。用個或許不太準確的比喻,理想汽車更像是一個乖巧的高分學生。對於這樣學生的未來,其實是很清晰的,不是北大清華,就是海外常春藤。
那麼,王興又是看中了理想汽車哪一點呢?
事實上,在投行領域經常會聽到某投資人在評論所投項目時的一句話,(之所以投)就是看中XXX這個人。
王興投理想汽車也同樣如此,背後看中的則是李想這個人。
同樣網際網路出身,而且是年少成名。創辦了汽車之家,並成功在美IPO,時至今日仍然是國內第一汽車垂直網站。
在還未離開汽車之家的時候,李想對於產品體驗的極致要求各種案例就已經被外界廣為人知。作為創始人、CEO,甚至公開點名直接罵自家網站論壇功能最爛,難用。
這樣直爽的個性和對產品高要求的性格也保留到了現在。理想汽車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首個主動給售出車輛免費更換座椅、後懸架等硬體的整車製造商。如此不計成本的做法,就是為了讓車主能夠真正體驗到李想認為的好產品。
這也非常符合王興對於造車新勢力要滿足「大股東、CEO、產品經理三位一體」
此外,李想在所有車企中,是少有敢於真性情流露的一把手。直白來說,不像多數車企的負責人在說話時候更喜歡顧左右而言他,或者打個太極。
以新能源補貼新政為例,不同於多數車企負責人的「空話」、「客套話」,李想則直接在社交平臺一針見血指出「設計30萬的補貼門檻,基本上是精準的助攻特斯拉來打殘國內的純電動品牌」。
真性情,夠直言,對於投資人來說,顯然希望這樣的投資標的最好多多益善。
況且在理性層面,理性汽車在造車新勢力中的表現可謂非常優異。
自正式交付到1萬輛下線,理性汽車只用了僅僅6個月時間。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理想汽車累計實現交付7666輛。這份成績單在造車新勢力陣營中,僅次於蔚來。
在當前汽車消費市場環境下,對於僅有一款車型,且車價高達32萬的大型純電動SUV來說,實屬不易。
或許,一個場外「因素」也起到助推作用,王興的父親非常喜歡理想ONE。就在傳出美團再次投出5億美元前幾天,據王興6月17日在飯否上發文透露,其父親在體驗過理想ONE後非常滿意,聲稱回去要把奔馳S換成理想ONE。
赴美IPO,決定能否走到最後
眾所周知,造車是個投入巨大,回報周期巨長的產業。在實現自我造血(經濟規模效益)前,幾百億投資只能算是入門要求。短期內,指望靠賣車實現企業正向營收只能是夢境中的一種美好奢望。
對造車新勢力而言,外部融資續血成為活下去的關鍵。一旦外部斷供,則往往隨之而來的不是「裁員」、就是「遣散」。面對市場的不確認,建立自身穩定且持續的融資渠道(平臺)對包括理想汽車在內的造車新勢力們而言至關重要。
事實上,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理想汽車就已經開始搭建VIE架構(VariableInterestEntity,可變利益實體)啟動IPO相關工作,並聘請高盛作為主導交易的承銷商。另據外媒報導稱,理想汽車已經在今年年初正式提交了在美國IPO申請,計劃籌資至少5億美元,最早於2020年上半年上市。
眼下,因突如其來的疫情原因,理想汽車赴美IPO進程或許已經受到實質性影響。
事實上,對於已經遞交在美IPO申請的報導,今年4月份,李想在理想汽車舉辦的春季媒體溝通會上回應稱:「回答是或不是都沒什麼意義,理想汽車不需要大規模外部輸血來維持經營。我們在自身方面很節約,初創企業一定要有初創企業的樣子」。
車事小說點評:產品力將決定能走多遠
無論是否已經遞交IPO申請,正如李想所言,在所有造車新勢力中,理想汽車對資金的饑渴程度並不高。一方面,自身沒有像蔚來那樣大手筆開銷項目;另一方面,終端銷量的節節攀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一些壓力。
車事小說認為,對包括理想汽車在內的所有造車新勢力們而言,真正決定能走多遠的關鍵因素終究還是要回到產品本身。
眼下,理想汽車在產品端也並非「完美無瑕」。
自今年以來,「剎車失靈、自燃、車頂漏雨、斷軸等被曝出的一系列與產品相關的問題讓理想汽車經歷了交付以來最大一波產品危機。雖然這其中有些問題理想汽車也進行了回應,並非完全是產品問題,但也暴露了理想汽車在管理端的一些紕漏。【具體請點擊右側標題回顧《李想造的理想汽車有點不「理想」》】
雖然李想嘴上稱「不需要大規模外部輸血」,但在現金為王的當下,企業現金流安全與否還是將對企業穩定起到至關重要作用。隨著D輪融資落定,至少理想汽車(李想)短時間內不用在為錢傷腦筋。可以騰出更多時間放在對產品精益求精上。
對整個中國自主汽車產業而言,也樂於早日見到一家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引領世界的汽車企業。至少,當前來看,理想汽車具有這方面的潛質。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