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著名漫畫家Monkey Punch(本名加藤一彥)創作的《魯班三世》系列漫畫自1967年開始連載以來至今已有50多個年頭了,魯邦三世這個身穿紅色西裝(有時也穿綠色西裝),高幫皮鞋,猴子臉,大鬢角的瘦弱怪盜形象更是給全世界漫迷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在2012年日本國民評選出的動畫&特攝男女主角best50榜單中,魯邦三世位於男性排行榜第3名,僅次於《海賊王》中的路飛和《七龍珠》中的悟空。而魯邦的女友峰不二子更是高居女性榜第2名。
在2017年國民排出的昭和VS平成:動畫&特攝男女角色best30榜單中,魯邦三世位居男性昭和時代榜第2名以及平成榜第12名,峰不二子位於女性昭和榜第1名和平成榜第3名。兩份榜單中的排名足以看出《魯邦三世》作為一個巨大IP的火爆。
在連載的過程中《魯邦三世》也推出了許多劇場版作品,大多以某些現實中確實存在但在政治上屬於半架空的地點作為故事的發生地。將魯邦以及他的小隊放置在完全陌生的環境中,在充滿王子公主,總統軍閥,和服洋裝又舞刀弄槍的奇幻世界中穿行。
他們要面對的敵人上到外星生物,下到人類尖端科技,真所謂無所不包。因此魯邦三世的故事絕對算不上充滿新意,但卻絕對精彩。觀眾不必擔心在劇中被破壞了的名勝古蹟或者是被炸毀了的小鎮街道,因為他們再也不會出現於今後的故事中了。在這種對於奇幻地點的一次性利用中,《魯邦三世》的故事一次次上演著。
除此之外,劇中的人物的刻畫也頗具相互制衡的意味,魯邦三世作為男主角,是大盜亞森·羅平的孫子,身邊有一位如影隨形的好友次元大介。
二人常合作完成盜竊任務,還有時不時出現揮舞著武士刀進行劈砍的石川五右衛門(石川五右衛門十三代目),以及把逮捕魯邦三世視為己任的錢形幸一警官(錢形平次七代目,是日本作家野村胡堂筆下的名偵探,號稱江戶時期的福爾摩斯)。
各方面能力堪稱完美的魯邦三世卻有著一個軟肋,那就是女友峰不二子,作為女盜賊,峰不二子經常慫恿魯邦去進行盜竊,但她自己又經常出現在反派陣營出賣魯邦,但其實是在和魯邦裡應外合,二人在危急情況下順便調情的那份瀟灑更是為相關作品增添了可看性。
在2012年上映的劇場版作品《魯邦三世—東方見聞錄》裡,作者講故事的舞臺從義大利搬到了中國北京,最後又回到了魯邦的主場——日本巖手縣南部的平泉町。
故事大概是講述魯邦一行人動身尋找馬可波羅在遊記中留下的寶藏的故事。即便是在「全世界人民講日文的巨大文化感召下」地域跨度之大難免要展現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影片結尾對於「溫故知新」的解讀更是呈現出中日兩種文化的不同傾向。
來到北京後,片中場景的快速轉變可以看出導演力求展現出北京作為古城的文化底蘊,但奈何篇幅有限,因此只能從建築和人物服飾上入手,在場景變換上先帶給觀眾一種不同於日本的東方古國之感。
儘管這種手法本身並無傷影片的整體質感,但導演在此處用力過猛之嫌。首先身穿著一襲白色長袍、腳踩老北京布鞋的中國黑幫老大「包龍」以及他所開設的賭場以紅色木質圓柱以及中式木窗搭配就有失考量。
其次魯邦三世把包龍從監獄救出來時飛躍的高牆,分明就是古城牆的建築制式。之前在義大利一身便裝的峰不二子來到北京時竟然穿了一身旗袍。
以及對於忽必烈形象刻畫的出入確實過大。僅僅是為了展現地域特點就將毫無關聯的兩個元素生硬地結合在一起,不覺間就成為了影片的硬傷。
在故事的最後,主角團和反派團來到平泉町與正在修行的五右衛門相遇後,劇情來到了最高潮,經歷了一場王子救公主式的飛天基地大戰後,主角團大獲全勝,五右衛門也如願救出了心上人。
幾經轉折後,麗莎的項鍊和武藏坊弁慶的黃金太刀這兩件寶物,也終於跨越了時間和空間,在多年後再次合二為一,輕輕轉動後,刀鞘上出現了「Prendendo una lezione dal passato」的文字,被翻譯為「溫故知新」。這才是馬可波羅留下的寶藏。
緊接著大家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十分能體現出中日之間文化的差異,麗莎對此的解釋是「打起精神活下去,活在連接過去和將來的現在,歷史並不只是為了知道過去而存在的,知道悲傷的過去,攜手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在我國更傾向於將其理解成「溫習舊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比喻回憶過去,從而更好地認識現在。」
中國文化中明顯更側重於對當下的認知,而從日本的解讀中我們可以看出更多的是對於未來抱著的一種積極態度,即「如何積極的活下去」。
這與日本影視藝術作品中一直傳達著的「生活態度」有著相似度十分高的契合,就像宮崎駿在《起風了》當中向觀眾傳達的「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一樣。
透過中日對於「溫故知新」這一語句的不同解讀,我們可以試圖窺見兩種文化背景下影視作品傳達的價值取向的不同。
同時也可以對日本同一類別的相關影視作品進行分析,從而找出在共同的價值傳遞背後這些作品是否還具有共同的美學傾向。
此外,《魯邦三世—東方見聞錄》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不要簡單堆砌具有一國特色的視覺形象,除此之外,本片依舊算得上是合格的魯邦三世劇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