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理解與表達能力,是國家行政職業人員應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所以在公務員錄用考試中,它也是必考內容之一。言語理解與表達題型主要測查應考人員運用文字的能力,其中包括準確、得體地遣詞用字;從語法、語氣、語義等方面對有關句子做出正確判斷;概括歸納短文的中心、主旨;對短文隱含信息的合理推斷;對比較複雜觀點或概念的準確理解,根據短文判斷作者的態度、意圖、傾向、目的等。
從字面上即可看出,這部分題型以語言為考查對象,旨在考查應試者對簡單漢語的字、詞、句、段、篇的辨析、理解、把握與運用能力。具體而言,邏輯填空集中測查字、詞的辨析與運用;文段閱讀分概括類、細節類和其他類三種題型,著重測查對段意的理解、句意的把握及個別字、詞、句意之間的辨析與搭配;語句表達集中測查句子的形式結構。各題型交織成網,有機融合,共同鑑別應試者的言語理解與表達能力。基於以上幾個方面的考查,本部分著重從語言基礎知識入手,強化應試者的理論基礎,並就試題的類型、特點進行具體闡述,歸納出相應題型的解題方法,以幫助考生在備考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一、考點聚焦
在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中,文段閱讀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的重要題型之一。文段閱讀類試題主要包括概括類、細節類、語句銜接、語句排序、引言背景、文段位置等題型。應試者應該分別對不同類型的試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學習。
二、命題趨勢導航
1 題型重點突出,題量漸趨穩定公務員考試題型相對比較穩定,主要以概括類題型為主,輔之其他小題型。題量近三年未出現大的變化,保持在 15道到 20道之間。在各省公務員考試中,語句排序和語句銜接這兩種題型接連出現,均側重考查語句之間的邏輯性與連貫性,這體現了一種新的考查方式,即與語句表達題型的交叉考查。雖然2018年這兩種題型題量有下降的趨勢,但考生仍然需要注意複習。
2 材料來源廣泛
從歷年考試情況看,文段閱讀題幹內容涉及廣泛,選材除來自於 《南方周末》 《北京青年報》《中國青年報》《三聯生活周刊》 《21世紀經濟導報》 《半月談》、人民網等主流媒體外,還有部分來自著名作家的作品節選;近年來各類學術文章也被囊入選材範圍,內容涵蓋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熱點等各個領域,可以說是包羅萬象。
3 試題難度加大
文段閱讀在題量保持穩定的基礎上,不斷增加難度,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題幹的材料晦澀難懂,並列結構的文段增加。
(2)在考試時間不變的情況下,題幹篇幅逐年增大。
(3)答案選項的幹擾因素有所增強。
總而言之,文段閱讀作為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考查的重點,題型和題量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在內容與考查的側重點上可能會有一定變化,考查題型更趨豐富,試題的難度會進一步加大,題幹篇幅會加大,段落邏輯結構會更為複雜,對考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雖然概括類題型為主要考查題型,但不排除一些新題型出現的可能性。
三、基礎知識
(一)文段閱讀的含義
文段,即文章的節選,是出題者從報紙、期刊和網絡等媒體上刊載的文章中或作家作品中選取的大約 200字左右的一段話。文段閱讀,即出題者把從文章中節選出來的片段形成題幹,根據題幹提出問題,設置出四個選項,並要求應試者通過對題幹的閱讀、題意的分析,從中選取出符合出題者提問意圖的正確選項的過程。它主要考查應試者對文段的理解、分析能力:是否可以精準地把握住文段的主旨、作者的觀點或態度;是否可以恰當地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準確地把握文段的細節;是否可以將次序打亂的一段話進行正確的排序;是否可以通過對上下文語境的分析將空缺的語句正確地選出。不管設置的問題屬於何種類型,都要求應試者進行文段閱讀,所以應試者要對這類題型給予高度重視。
(二)文段閱讀的特點
文段閱讀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文段閱讀大都是以簡短的文字表述一個或多個含義,這些文字中既包含了有效信息,也包含了無效信息。與短文閱讀相比,文段閱讀在閱讀信息量上相對較少,難度相對不大,可是從考查內容的角度來看,這種題型背後所隱含的知識點卻十分豐富,類型也較為複雜。
第二,不同文體的材料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其閱讀要求與重點各不相同,因此要以不同的文體特點為依據來優化閱讀方法。適應文體特點,有利於全面認識文段閱讀的形式與內涵,在明確不同文體特點的前提下,適應閱讀規律,可以提高答題的準確度與速度。
第三,近年來,文段閱讀在取材上越來越貼近生活,越來越關注當年發生的社會大事。選項幹擾性的增強,使應試者很容易掉入題目設置的思維陷阱中。
(三)文段閱讀的文體分類
1議論型文段
(1)含義及特點
議論型文段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段,通常要求具備三要素,即論點、論據、論證,以論據證明論點,來表明主張態度,評論是非曲直,結構上有立論與駁論兩種類型:立論是為了證明論點正確,駁論是為了證明論點錯誤 (最終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的正確,是一種曲線的立論)。這種文段在問題的設置上一般要求為概括主旨、主要內容、主要觀點等。提問方式一般會採取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這段話主要支持了怎樣的一個觀點」等提問形式。
例 1:在信仰崩潰的時代,那些佯癲裝瘋的狂人倒是一些太嚴肅地對待其信仰的人。
魯迅深知此中之理,說嵇康、阮籍表面上毀壞禮教,實則倒是太相信禮教,因為不滿意當權者利用和褻瀆禮教,才以反禮教的過激行為發洩內心憤想。其實,在任何信仰體制之下,多數人並非真有信仰,只是做出相信的樣子罷了。於是,過分認真的人就起而論究是非,闡釋信仰之真諦,結果被視為異端。
對這段文字主要意思概括最恰當的一項 ( )
A真正有信仰的人並不多
B真正的信仰者往往是那些被視為異端的人
C把信仰太當回事會使人行為不正常
D很多自稱有信仰的人只是徒有其名
【答案】B
【解析】本段材料為典型的立論型文段。首句提出中心論點 「那些佯癲裝瘋的狂人倒是一些太嚴肅地對待其信仰的人」,然後借魯迅對嵇康、阮籍的評論和沒有真正信仰的人的表現對中心論點進行正反兩方面的論證。故選 B。
【難度】★★
例 2:一項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如果一個家庭非常整潔、一塵不染,這個家庭的幸福指數一定比較低。理由是,這個家裡一定有一個非常挑剔的人。你只要把東西放歪一點,他心裡就不舒服了。有孩子的家庭,玩具不輕易拿出來玩,總是整整齊齊地放在那裡,呆在這個家庭裡面很受罪,更別說幸福指數了。這段文字的主要觀點是 ( )
A非常整潔、一塵不染的家庭幸福指數低
B在整潔的家庭中,孩子一般不輕易玩玩具
C家庭總有成員比較挑剔,這個家庭會非常整潔
D家庭幸福指數高低取決於家庭是否有挑剔的成員
【答案】A
【解析】本段材料是典型的立論型試題。文段通過一項調查結果說明 「如果一個家庭非常整潔、一塵不染,這個家庭的幸福指數一定比較低」,所以文段的主要觀點是 「非常整潔、一塵不染的家庭幸福指數低」。故選 A。
【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