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萬年前鴨嘴龍尾骨化石中發現霸王龍牙齒

2021-01-07 環球網

在一隻鴨嘴龍的尾骨化石中,美國堪薩斯州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一顆長度接近4釐米的霸王龍牙齒,距今大約6500萬年。這一發現證明霸王龍是非常積極的捕食者,而不是懶惰的食腐者

這顆長度接近4釐米的霸王龍牙齒嵌在鴨嘴龍的兩塊椎骨之間。椎骨癒合後包圍牙齒,說明這隻食草恐龍最後幸運逃脫

藝術概念圖,展示了年輕的霸王龍。科學家認為這顆牙齒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據,揭示霸王龍的捕食行為。此前發現的化石證據——例如牙齒上的痕跡——很容易誤解為食腐行為的結果。這一次發現的牙齒揭示了獵物和捕食者的身份以及捕食者攻擊活獵物的事實。尾巴這一受傷部位也說明霸王龍追趕獵物

北京時間7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一隻鴨嘴龍的尾骨化石中,美國堪薩斯州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一顆長度接近4釐米的霸王龍牙齒,距今大約6500萬年。這一發現證明霸王龍是非常積極的捕食者,而不是懶惰的食腐者。

美國科學家發現的霸王龍牙齒嵌在這隻食草恐龍的兩塊椎骨之間。椎骨癒合後包圍牙齒,說明這隻食草恐龍最後幸運逃脫。在險些淪為霸王龍的盤中餐後,這隻鴨嘴龍可能繼續存活了數月,甚至數年時間。牙齒的發現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據,證明霸王龍追趕活獵物,駁斥了「食腐論」。

霸王龍是一種令人敬畏的食肉動物,鋒利的牙齒可達到9英寸(約合23釐米),能夠咬碎骨頭。對於它們的飲食習慣,科學家一直存在分歧。在《侏羅紀公園》等影片中,霸王龍被刻畫成兇殘恐怖的捕食者。一些科學家認為霸王龍主要以死屍為食。在飲食習慣方面,它們更接近於土狼而不是獅子。這一次發現的霸王龍牙齒有力地駁斥了這種觀點。

鴨嘴龍化石是在美國南達科他州海爾克裡克的巖層中發現的。尾骨化石中的霸王龍牙齒說明這種食肉恐龍並不是一個懶惰的食腐者。科學家表示牙齒的主人應該是一隻年輕的霸王龍,最後讓鴨嘴龍逃脫。此項研究由堪薩斯州大學的大衛-布恩哈姆博士領導。他們在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論文中指出:「癒合的椎骨和嵌在裡面的牙齒是霸王龍攻擊一隻活鴨嘴龍造成的,而不是食用鴨嘴龍的屍體造成的。這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據,證明二者之間捕食者與獵物的關係。」

科學家表示:「我們發現了決定性證據,證明霸王龍的捕食行為。此前發現的化石證據——例如牙齒上的痕跡——很容易誤解為食腐行為的結果。我們發現的證據揭示了獵物和捕食者的身份以及捕食者攻擊活獵物的事實。尾巴這一受傷部位也說明霸王龍追趕獵物。」

科學家指出牙齒的位置與現代捕食者的攻擊行為相符。捕食時,非洲獅子首先攻擊獵物的後腿及臀部,以便讓獵物喪失行動能力。研究人員表示:「這隻鴨嘴龍成功逃脫,尾椎骨癒合後包裹住霸王龍的牙齒。這是一個重要證據,揭示攻擊行為以及攻擊者的身份。由於逃脫的獵物很少,這種證據在化石記錄中較為罕見。」其他化石上發現的霸王龍咬痕與骨骼癒合沒有關係,因為獵物已被殺死。

科學家表示鴨嘴龍的逃脫並不能說明霸王龍的捕食本領不高明。在叢林狼和獅子等現代捕食者發動的攻擊中,有45%到62%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它們仍被視為高效的捕食者。嵌在鴨嘴龍尾骨中的霸王龍牙齒長3.75釐米,底部寬2.35釐米,壓根已經斷裂。牙齒的尺寸和形狀與保存在博物館的年輕霸王龍相同。通過與其他兩種捕食者的牙齒進行對比,科學家認定這顆牙齒的主人就是霸王龍,而不是其他恐龍。(孝文)

相關焦點

  • 十幾歲的霸王龍已經在吃獵物了
    科學家們報告證據表明,一隻幼年的霸王龍以大型食用植物恐龍為食,儘管它缺乏成年後會產生的骨質破碎能力。威斯康星大學奧什科什分校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約瑟夫·彼得森(Joseph Peterson)演示了霸王龍是如何咬人的。威斯康辛大學奧什科什分校的最新研究表明,即使在青少年時期,暴龍雷克斯也表現出它會長大成為兇猛捕食者的跡象。
  • 7500萬年前DNA被發現,鴨嘴龍神秘面紗或被揭開
    近日,古生物學家在大約7千5百萬年前生活的兩個恐龍的顱骨殘骸中發現了DNA和軟骨碎片,除此之外,科學家還發現了骨骼中的染色體和軟骨細胞碎片。這些DNA被完整保留在了7500萬年前的鴨嘴龍恐龍的遺骸中,這些事實表明了DNA可以在化石中存儲的時間要遠比科學家認為的更長。科學家們詳細研究了幼年恐龍的遺骸,這些鴨嘴龍恐龍它們生活在6700萬年前的現在的北美地區,化石的年齡約為7500萬年。
  • 6700萬年前的恐龍決鬥化石,霸王龍牙齒咬著三角龍身體,栩栩如生
    據《都市報》11月20日消息:科學家們展示了迄今為止第一具完整的霸王龍骨架,這隻霸王龍曾與一隻三角龍決戰至死。這兩具6700萬年前的骸骨都算得上保存最完整的化石,自2006年被發現後,至今都沒有多少人見過。
  • 暴君恐龍之王: 關於恐龍之王霸王龍的事實!
    除了暴龍,其他暴龍屬包括艾伯塔,獨龍屬,分支龍屬,金剛口龍屬,懼龍,始暴龍屬,蛇發女怪,矮暴龍屬(有爭議屬可能,其實是青少年霸王龍),原恐齒龍屬,特暴龍和諸城暴龍屬。霸王龍化石存在於北美洲西部,從艾伯塔省到德克薩斯州。但根據科學報告發表的一項2016年研究,T. rex可能是來自亞洲的入侵物種。
  • 兩頭恐龍「死前搏鬥」完整石化,6700萬年霸王龍化石首度曝光
    美國蒙大拿州一位牧場主人2006年發現了一具化石,而這具巨型化石是由一隻霸王龍與三角龍所組成,由於石化狀態異常良好,因此被視為是近代古生物學家的重大發現。完整記錄了兩隻恐龍死前最後一刻的模樣據悉,這兩隻恐龍生前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鬥爭,最後雙雙戰死,屍體一同成為化石,長眠地底,因此專家也將這塊化石稱為「決鬥恐龍」。如今這塊化石被所有者捐給北卡羅萊納自然科學博物館,也讓外界有機會能一睹這塊號稱是史上唯一一具完美保存的霸王龍化石。
  • 滄龍真能幹掉霸王龍嗎?
    要說恐龍時代的霸主可不少,因為恐龍時代實在是太久了,從2.3億年前的三疊紀到侏羅紀再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橫跨地質史將近1.6億年,所以在這漫長時間中,霸主可多了!侏羅紀的海洋霸主:滑齒龍滑齒龍有兩種,一種生存與1.6~1.55億年前的侏羅紀卡洛夫階,另一種則是俄羅斯滑齒龍於侏羅紀晚期,滑齒龍的體型比較爭議,因為發現的化石不完整而難以估計,但2002年墨西哥發現的疑似滑齒龍化石,保守估計其體型也超過15米,但古生物學家懷疑其上未成年,因此它的體型可能會更大!
  • 科學家得出5種恐龍新發現,霸王龍還有一個老表,來自加拿大
    霸王龍有個親戚 它的名字叫Thanatotheristes degrootorum…. 是不是太長了看不懂? 科學家們叫它"死亡收割者",以證明它的厲害,它來自現在的加拿大艾伯塔省,已經擁有7950萬年的歷史。
  • 十大白堊紀恐龍,三角龍重達20噸,霸王龍名列食物鏈頂端
    像大名鼎鼎的霸王龍、暴龍可都是白堊紀恐龍呢!白堊紀位於侏羅紀和古近紀之間,約1億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前至6550萬年前(誤差值為30萬年)。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宜是地質年代中最嚴重的大規模滅絕事宜之一,包含恐龍在內的大部分物種滅亡。白堊紀是中生代最後一個紀,是恐龍由鼎盛走向完全滅絕的時期因為這一時期歐洲海底沉積物中有大量的白堊而稱為白堊系,白堊紀是以得名。
  • 科學家找到新證據,發現雞可能是霸王龍的後代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那就是恐龍,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裡長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這種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久的生物從此滅絕,地球第一代生物霸主統治地球時從此結束。經過3000多萬年的演變,地球上開始出現第二代霸主,人類的老祖先森林古猿,經過3000萬年的進化,最終進化成為如今地球第二代生物霸主。
  • 6500萬年前的部分恐龍其實存活至今
    鳥類的祖先也是恐龍 常識告訴我們,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最終導致了恐龍的滅絕,然而這個說法其實是有偏差的,小行星撞擊導致了大型恐龍的滅絕,比如霸王龍、梁龍等等,然而也一些小體型的恐龍最終卻活了下來,並演化成其他物種。
  • 化石凝固霸王龍和三角龍「生死決鬥」瞬間
    在歷史考古中,想要找到億萬年前的高質量化石並不容易,古代生物的完整實例則更加困難。北卡羅萊納州自然歷史博物館將在2022年展出一對「決鬥恐龍」化石,可謂曠世罕見。據BGR報導,考古學家在蒙大拿州「地獄溪地層」(Hell Creek Formation)厚厚的巖石中發現了三角龍化石及幼年霸王龍化石,兩隻動物的化石都有損壞的痕跡,說明它們在進行殊死搏鬥,很有可能兩敗俱傷。很顯然,這是一場生死戰。雙雙死亡後,最終被埋在沉積物中,形成了大家眼前看到的這一幕。
  • 盤點一下中生代中國中的恐龍
    是霸王龍的遠親。特暴龍存在於晚白堊世蒙古和亞洲的蒙古和中國中,大約7400萬年前到7000萬年前。特暴龍的化石大多在蒙古發現,而更多的碎骨則在中國發現。過去有許多的物種,但之前唯一有效的物種是戰士特暴龍(T),bataar)和暴龍。特暴龍的最大長度可達12米,最大重量為7.5噸。
  • 什麼恐龍能打敗霸王龍,霸王龍的天敵是什麼龍
    雷克斯暴龍熟稱霸王龍,它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晚起的霸主級掠食性動物,霸王龍屬於暴龍科,是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恐龍。最長14.7米,最高約5.2米,頭部高度接近6米,最重的霸王龍可達14.85噸左右,除了強大的咬合力外,它們是體型最粗壯的食肉類恐龍之一。
  • 恐龍時代的「海洋霸主」滄龍能否與霸王龍一較高下?為什麼?
    從已發現的化石看,滄龍生活在距今70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雖然,相比較其他恐龍時代的動物來說,滄龍存活的時間較短,但是,在當時的海洋中,滄龍沒有對手,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古生物學家根據滄龍的化石復原拉它生前的體型,滄龍的平均體長在9-17米之間,體重在6-13噸之間。
  • 竊蛋龍不偷蛋、三角龍為搶妹子打架,痕跡化石裡有多少恐龍八卦?
    它們的痕跡化石來自美國蒙大拿州的白堊紀晚期地層,埋藏年代距今約9500萬年[1]。這種恐龍被命名為掘奔龍(Oryctodromeus),意為「挖掘的奔跑者」,是一種小型的鳥腳類恐龍,分類上屬於稜齒龍科。掘奔龍是史上第一個被證明有挖洞能力的恐龍,證據就來自它們強化的前喙、增大的肩胛骨以及強健的骨盆[1]——這些特殊的身體結構,都呈現出「為挖洞而生」的特點。
  • 霸王龍並非最大肉食恐龍,這三種恐龍與其不相伯仲,有一種在我國
    暴龍科的霸王龍一直被認為是史上最大的食肉動物,霸王龍又叫雷克斯龍,存在於白堊紀末期,距今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活動範圍主要在北美洲,成年霸王龍的體長約11.5-14.7米,頭部長度就近2米,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者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部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最重者可達14.85噸,看上去十分粗壯,其嘴巴的咬合力在10噸以上。
  • 與霸王龍競爭的食肉恐龍——達斯布雷龍
    達斯布雷龍(屬名:Daspletosaurus)又名惡霸龍、懼龍。暴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活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西部,距今7700萬-7400萬年前的坎帕階。
  • 介紹陸地上幾種食肉恐龍:鯊齒龍單挑棘龍,誰的勝率大?
    1、雷克斯龍霸王龍即雷克斯龍(Tyrannosaurus Rex),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期(MAA)距今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非鳥類的恐龍種類之一。
  • 加拿大男子發現暴龍新物種化石 比霸王龍早出現250萬年
    來源:海外網圖源:CNN海外網2月11日電近日,加拿大一男子發現了一種暴龍新物種化石,這也是加拿大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古老暴龍物種之一,這一發現填補了該國對暴龍進化理解方面的空白。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加拿大男子約翰·德·格魯特(John De Groot)近日在該國阿爾伯塔省的一次徒步旅行中偶然發現了一塊暴龍頭骨化石。這塊化石的獨特性、尤其是連接上頜的垂直脊幫助研究人員確定它是一個新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