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音樂中的「數學之美」!給你看看他的音樂宇宙

2020-12-24 騰訊網

今天是

巴赫逝世270周年的日子

我們來說說

巴赫音樂中的神秘一面!

巴赫被尊稱為「西方音樂之父」

巴洛克時期音樂最高成就的代表

後世的人們用他的逝世

來定義一個音樂時代的結束

他讓音樂首次從宗教附屬品

的地位中解放出來

音樂不只能歌頌上帝

還能歌唱所有平凡的生命

他奠定了除聲樂作品外

所有現代西洋音樂作品樣式的體例

巴赫將復調音樂推到了

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度

作為復調音樂的集大成者

巴赫可謂是把復調玩出了花

復調音樂:兩段或兩段以上同時進行、相關但又有區別的聲部所組成,這些聲部各自獨立,但又和諧地統一為一個整體,彼此形成和聲關係,以對位法為主要創作技法。

你知道嗎?

巴赫的音樂中充滿著「數學之美」!

巴赫如果不是一位音樂家,

那麼他也會是一位數學家!

今天

小青草就帶你感受下

巴赫的音樂宇宙!

1.對稱之美

首先,讓我們從這張動圖說起。

圖中的小圓球正在沿著一條軌道滾動,這軌道既沒有頭,也沒有尾,這「沒完沒了」的軌道的原型叫做「莫比烏斯帶」(Möbius strip),它是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在將近七十歲時偶然發現的。

這個看似簡單的紙環擁有一個奇妙的特質 ——一般的紙張都有正、反兩面,但它卻只有一面。

因此,無論你從紙上哪一點往前塗顏色,最終都會回到起點,而且各處都會塗滿同一種顏色,不像一般紙環,可以在正、反兩面塗上不同的顏色。

現在我們終於可以進入音樂部分 ——巴赫的樂曲《逆行卡農》(Canon Cancrizans)就可以寫在這個神奇的莫比烏斯帶上。

視頻中為我們展示的《逆行卡農》是指由一條旋律從尾向頭逆向模仿另一旋律所構成的卡農曲。也就是說,這兩個聲部要在相互相反於對方聲部的情況下同時播放。

而能夠記錄在莫比烏斯帶上,就意味著如果將這兩個聲部結束後再倒回去,就能無窮無盡地進行下去。因此,許多樂迷將這段音樂叫做「巴赫大宇宙」或「巴赫大循環」。

▼ 即使沒學過音樂的人,也能從巴赫的樂譜上感受到嚴謹和精妙

2.函數之美

更為驚嘆的是,很多人總結出了巴赫音樂的「函數」之美,還居然推導函數公式來——當然,被「函數」折磨過的同學可能並不覺得這個很美。

卡農 1 中:g(t) = f(18-t)

卡農 2 中:g(t) = f(t-1)

(基於函數實在過於複雜,我也不多做講解了...)

3.排列之美

除了「對稱性」和「函數美」貫穿其作品,還有就是「排列性」。巴赫曾經放話:「我只是把可能性都列出來而已,到底有沒有體味到情感,那是聽眾的事情。」但能夠至今被世人奉為經典,足以證實其作品的美感和價值。

《十二平均律》這部劃時代的作品,簡直就是為之後的古典樂發展打下基調。他把十二個調能用的音給你用各種形式「堆疊和排列」,各種作曲以及對位手法層出不窮,教科書般的給後世留下大量的素材,包括對莫扎特和貝多芬的啟迪。

以上的所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絡上輕鬆的搜索到更深層的文獻,畢竟巴赫的天才是全世界都會去探究的樣本。

相關焦點

  • 巴赫的音樂宇宙——巴赫音樂作品特點簡析
    Bach)之子。1740年開始患病,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年中幾乎完全失明。 J.S.巴赫的音樂創作,基本可按他一生中活動的三個重要地點:魏瑪、克藤和萊比錫,分為三個階段。 魏瑪時期,作為一名聞名遐邇的管風琴師,J.S.巴赫的主要貢獻在於對管風琴改造的努力。
  • 巴赫被稱作西方音樂之父,為何多數人對他的音樂敬而遠之?
    巴赫大名鼎鼎,被稱作西方音樂之父,但多數人對他的音樂敬而遠之,覺得聽不懂或比較枯燥單一,幾分鐘之後就會失去興趣。不能怪罪普羅大眾的欣賞品位,因為巴赫的音樂(包括巴洛克時期的多數音樂作品)確實不太「接地氣」。
  • 巴赫以外,我又愛上了他的音樂
    對於我這樣一個入門級的古典樂迷來說,現在的我對巴赫的熱愛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在我這裡,是絕對不允許有人說巴赫的不好,哪怕一句。因為我覺得,在這麼長的時間以來,我受巴赫的恩澤實在是太豐厚了,而我又無法向這位大我293歲的恩人致以最誠摯的感謝,所以只好用這種維護他尊嚴的方式,來回報他的恩德。
  • 音樂書評譯介丨《巴赫:天堂城堡音樂》
    巴赫的宗教音樂內容和始終貫徹著人文性和思想性,在宗教作品中完美融合人文主義,這種思想和行為不僅是對人關注,更是對人的苦難經歷和人性情感的升華。本文通過講述作者參加葬禮的經歷,將巴赫音樂同生死和宗教相結合,也正印證了《巴赫:天堂城堡音樂》的主題線索。
  • 音樂「上帝」——巴赫
    巴赫的音樂作品體裁豐富,其聲樂作品以宗教音樂為主,器樂作品則涵蓋獨奏曲、協奏曲、管弦樂合奏曲、重奏曲在內的各類體裁及其大量作品。因巴赫的作品對歐洲近代音樂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故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 。 巴赫的所創作的作品是巴洛克時期的同類作品中被演奏得最多的,尤其是小提琴。
  • 肺炎期間人民日報中的巴赫你是否了解?J.s·巴赫鋼琴音樂創作特徵
    (一)音樂風格巴赫在繼承本民族民間音樂的基礎上還富於創造性地汲取外民族的音樂。巴赫所處的年代,正是音樂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以對位、復調為主的手法正在與和聲、旋律佔優勢的音樂風格合併。巴赫創作的每一首作品無不展示了新穎的節奏、天才的旋律、精巧的對位、大膽豐富的和聲、有創意的主題及難以應付的技巧。
  • 「研究巴赫,你將在那裡找到一切!」|J.S.巴赫逝世270周年
    據說海頓並沒有發表異議,他認可巴赫是太陽的中心,是「一切真正音樂智慧的源頭」。後世的作曲家勃拉姆斯也說:「研究巴赫,你將在那裡找到一切!」奧古斯都·科曼的Sun of Composers,巴赫位於中心位置J.S.巴赫出生於新教宗教氛圍極為濃重的艾森納赫,他的一生除了在魏瑪宮廷、克滕宮廷、萊比錫等地輾轉謀生,養活二十個孩子,就是寫作音樂。
  • 史懷哲丨終點是巴赫!
    我感覺到了——音樂的全部意義!6、聽音樂,為何始於莫扎特而止於巴赫?7、餘華說:「我要生個兒子,讓他用搖滾的姿態聽巴赫」丨《搖滾巴赫音樂會》(Swing Bach);8、巴赫鍵盤音樂在鋼琴和大鍵琴上的區別丨《英國組曲》的感受;9、如何演奏巴赫古鋼琴作品中裝飾音?藝術家有主觀和客觀之分。
  • 本周音樂演出推薦:巴赫愛好者有福啦,還有俞峰執棒的愛樂樂團
    #推薦理由#巴赫的《布蘭登堡協奏曲》是他眾多管弦樂作品中最著名的一組,被認為是管弦樂發展史上的裡程碑。今年國家大劇院的五月音樂節上,哥本哈根交響樂團將帶來全套《布蘭登堡協奏曲》,一場音樂會聽盡全套,對於巴赫愛好者來說,不能更幸福了。
  • 數學也動聽,邏輯與藝術融合之舞,超級美的享受
    由此他得出結論:音樂能夠反映出的作為宇宙本質的數理關係,能夠體現作為宇宙根本規律的「和諧」。這是第一次,將一種自然現象——聲音——能夠通過數字進行解釋,而這之前從來沒有過。畢達哥拉斯相信,音樂的和諧在一體的宇宙裡也可以反映出來,數字及其之間的關係可以解釋萬物。
  • D站聽歌: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你的評分是?
    歡迎喜歡音樂的你去D站聽歌板塊和大家一起交流哦!>>點擊進入D站聽歌弦上的詠嘆調(Aria Sul G)》,又名為《G弦之歌》,此曲為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第三號管弦樂組曲》(Orchestral Suites No's 1 and 3 #09] Overture No. 3 BWV 1068 in D major - Air)的第二樂章主題,充滿詩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為膾炙人口的通俗名曲。
  • 哲學家的音樂密碼:柏拉圖告訴你,什麼樣的音樂能夠淨化心靈
    柏拉圖也許從來沒有專門談論過音樂,但與音樂有關的話題卻在他的許多重要作品裡一再出現。在柏拉圖的思想體系中,音樂可謂無處不在,並完全融入到了他的城邦建設計劃中。他對音樂的相關探討不僅是後人了解古希臘音樂文化的重要來源之一,同樣也是研究其哲學思想和治國理念的重要參照。
  • 我們為什麼要聽古典音樂
    ——田藝苗文章作者:田藝苗 | 圖:網絡轉載編輯 | 田藝苗的田▲蕭邦降D大調第十五前奏曲 「雨滴」你為什麼做古典音樂普及?你做這樣的推廣同行怎麼評價?你覺得大家為什麼要聽古典音樂?▲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一首(麥斯基版)一個匆匆趕路的年輕人,在細雨中穿過熙攘的斑馬線,如果他此時耳機裡播放的是巴赫無伴奏,他大概會對自己的未來更有信念,好像懷揣一個秘密的理想,讓他焦慮的神情也顯得高貴有詩意,與那些為生計奔波的普通青年不太一樣。
  • 《音樂之聲》主題曲《Do-Re-Mi》
    推薦文章:二胡演奏家宋飛含淚揭露 「藝考黑幕」柴靜專訪考到十級,你以為很牛?學音樂的點進來看看史上最好玩的節奏+漢字訓練法,被傳瘋了您手機上的免費音樂課6000多節免費的在線音樂課小湯、大湯、拜厄、孩哈、哈農、599、849、718、299、巴赫二部、巴赫三部、巴赫小前奏曲
  • 「科學原理一點通」音樂中的數學
    提到數學與音樂,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是兩種相差甚遠的東西,但其實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密切得多。比如蟋蟀的鳴叫可以算得上大自然的音樂,殊不知蟋蟀鳴叫的頻率與氣溫有著很大的關係,用一個一次函數來表示:C=4t-16。其中C代表蟋蟀每分鐘叫的次數,t代表溫度。
  • 西洋音樂+古城美景川音大地藝術季用音樂觸摸大美四川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當莫扎特的《D大調嬉遊曲》第三樂章在夜空中流淌開,5月28日晚,由四川音樂學院主辦的「行走天府——大地藝術季」在廣元昭化古城精彩上演。數十萬網友通過網絡直播觀看了這場西洋音符與古蜀大地的奇妙碰撞。
  •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
    十六世紀末葉,音樂史上第一部歌劇在義大利佛羅倫斯上演,這個時代正是以喬萬尼·塞巴斯蒂安·巴赫與世長辭,代表巴洛克巔峰的對位法音樂也隨之告終。  巴洛克(Baroque),原指形狀不整的珍珠,最初被用來表現一種建築藝術形式。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是以希臘、羅馬的形式美為第一性的;相對而言,巴洛克風格則是一種全新的形式,它促成了後來的洛可可(Rococo)藝術的興起。
  • 中學音樂教師資格筆試:巴洛克時期音樂必做20題(一)
    A.亨德爾 B.海頓 C.巴赫 D.德魯克   3.巴赫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被世人尊為音樂之父,他的國籍是( )。   A.德國B.法國 C.英國 D.俄國   4.巴赫是晚期巴洛克音樂的傑出代表,他的去世標誌著巴洛克音樂的終結。同屬於巴洛克音樂的代表人物是( )。
  • 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的代表人物
    但是好景不長,在巴赫10歲的時候他的父親與母親就雙雙離世了,只剩下年幼的巴赫和他的哥哥共同生活。巴赫從15歲起就開始獨立生活,並成功進入了呂奈堡中學學習,同時在教堂合唱隊擔任領唱並以此謀生。在邊求學邊謀生的過程中,他對音樂如饑似渴,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
  • 從巴赫到斯特恩,是誰發現了上帝的指紋?
    理性主義和人文主義的薰染,讓貝多芬的音樂走出了宗教的束縛,直接與法國大革命帶來的時代震蕩息息相關。於是,他用極具動力性的主調音樂替代了復調的繁雜,用動機型的主題和變音體系,使音樂具備非凡的氣勢和力量。在貝多芬的音樂中,你總能聽到大時代的千軍萬馬(英雄),也能聽到大革命的動蕩激昂(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