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沉思者雕像,凸顯文化差異,後者是沉思如何進入美妙的佛國?

2021-01-07 中管院數字經濟中心

(一): 西方「沉思者」雕像 : 地獄之門

《思想者》(法語名:Le Poète)是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創作的雕塑,該模型在羅丹的指導下有多個雕塑,最主要的雕像為青銅,底座為大理石材料,現藏於巴黎博物館。1880年製作的石膏模型,現藏於巴黎羅丹美術館。

《思想者》塑造了一個強有力的勞動男子沉浸在極度痛苦中的姿態。這件作品將深刻的精神內涵與完整的人物塑造融於一體,體現了羅丹雕塑藝術的基本特徵。

《思想者》塑造了一個強有力的勞動男子。這個巨人彎著腰,屈著膝,右手託著下頜,默視下面發生的悲劇。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嘴唇咬著拳頭姿態,表現出一種極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絕對"的冥想,努力把那強壯的身體抽縮、彎壓成一團。他的肌肉非常緊張,不但在全神貫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惱之中。

雕塑人物全身赤裸,腰身微弓,左手在左膝上自然放置,右腿支撐著右臂,右手脫在有著凌厲線條的下巴雕像上,握緊的拳頭用力地頂在嘴唇上,本身就十分健美的肌肉此時更是緊張地隆起,露出飽滿的線條雕像形象雖然是靜止的,但似乎顯示出他在進行著高強度的勞動他神態莊嚴肅穆,似在審視著宇宙中的一切。

1880年,法國裝飾藝術博物館即將動工,法國政府委託羅丹為它的青銅大門做裝飾性的雕刻。這時,羅丹想到了雕塑家吉貝爾蒂於為義大利佛羅倫斯洗禮堂北門創作的青銅浮雕"天國之門"。受此啟發,羅丹決定以但丁的《神曲·地獄篇》為主題,創作一件表現人間地獄的雕塑。這就是後來的《地獄之門》。

沉思者雕像 圖片來源網絡

(二):東方「沉思者」雕像:「冥想的佛陀」

1996年在山東青州龍興寺遺址出土了北魏至北宋時期的各類佛教造像400餘尊,該發現被列為當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是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轟動國內外,享譽世界。

在中國中古時期的禪學中,佛教徒修行離不開「觀像」,而觀像即觀佛。信徒先是由眼睛「粗見」一尊佛像,最後打開「心眼」,在心中呈現出真正的佛。在這個過程中,觀看和默想交替進行,造像實際上是信徒的精神進入另一個世界的引導物。

佛陀成佛也是在菩提樹下經過長期的苦思冥想,最後才夜睹明星而開悟成佛的,龍興寺遺址出土佛像中,有一尊是刻畫描繪佛陀悟道前苦思冥想時期的雕像,這尊雕像造型姿態完全不同與一般的佛陀造像,佛陀一腿下垂,一腿盤放金剛坐上,一手託腮,一手下垂膝部,頭部微側,眼睛微閉,嘴角緊閉,呈現出佛陀悟道前的沉思狀態。

沉思的佛陀 圖片來源網絡

(二):東西「沉思者」雕像,凸顯東西文化差異

2001年9月,在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的率領下,參加了在德國柏林舉辦的青州龍興寺佛像精品展覽的開幕式。

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精品展於19日在柏林著名的老博物館隆重開幕。柏林市長克勞斯沃維萊特先生在開幕式的致辭中所說:「青州龍興寺佛像首次在國外大規模展出,地點選在柏林,這是中國人民給予德國人民的珍貴禮物。我非常感謝中國送來這樣一個難得、高水平的展覽。它在柏林專門陳列古希臘和古羅馬雕塑的老博物館展出,是希臘神像和中國佛像的聚會,也是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聚會,它使柏林人民、德國人民乃至亞洲人民一瞻中國古代美術史上的燦爛篇章。」

青州龍興寺佛像精品柏林展覽

在這次展覽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其中就有「沉思的佛陀」雕像,因為這一主題與古斯特·羅丹創作的雕塑「沉思者」相同,於是引起西方人對兩尊「沉思者」雕塑的熱議。

其一:沉思未來結局的不同

西方「沉思者」雕像體現在痛苦中沉思進入地獄之門前的狀態,故而頭面低垂,呈現一種緊張和恐懼狀態

東方「沉思者」雕像體現在痛苦中沉思進入完美佛國前的狀態,故而頭面上抬,體現出一種安詳平和的狀態。

兩者雖然主題同樣是沉思,姿勢也非常近似,但是傳達出的內容完全相反,前者體現對未來的恐懼擔憂;後者體現對外來的美好嚮往,充分體現東西方文化對未來思考的文化差異。

其二:沉思現實狀態的不同

前者是思考如何規避進入可怕的地獄?換言之,把現實看做美好,而把未來看做地獄,故而西方「沉思者」雕像兩足著地代表立足現實,頭面低垂代表對未來的恐懼。

後者是思考如何進入美妙的佛國?換言之,把現實看做五濁惡世,把未來看做美好的天堂,故而東方「沉思者」雕像一足觸地,一足盤屈於金剛坐。(來源:鍾靈五澤)

如果您喜歡此類文章,請關注或使用評論功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以色列出土近4000年前「沉思者」雕像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餘鵬飛】據以色列《國土報》11月23日報導,以色列一個小村莊近日挖出距今近4000年前,屬於青銅時代的沉思者雕像。此外還發現匕首和箭頭等古物,專家研判可能是祭品文物。以色列一批考古團隊在特拉維夫東部的耶胡德地區挖掘時發現一個陶器,裡頭裝有一尊罕見的雕像,人物膝蓋彎曲,手託在臉頰上,看起來彷彿在沉思,和20世紀法國雕刻家羅丹知名銅雕作品「沉思者」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以色列考古局(IAA)表示,這尊戴著帽子雕像是從墳墓中挖出,屬於青銅時代中期的文物,距今約3800年。
  • 以色列出土近4000年前「沉思者」雕像 與知名雕塑沉思者十分相似
    以色列出土近4000年前「沉思者」雕像 與知名雕塑沉思者十分相似時間:2017-05-07 14:2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以色列出土近4000年前沉思者雕像 與知名雕塑沉思者十分相似 2016年十月,一個造型特殊的陶罐在以色列出土。
  • 沉思者的右手究竟是抵著額頭,還是託著下巴?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可以說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短短幾十年就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國家經濟的發展,也帶動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現在有很多人已經不再為最基本的溫飽擔心了,轉而去尋求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旅遊就成為了許多人都喜歡的娛樂方式。
  • 4000年前的「沉思者」雕像居然長這樣 略帶萌感
    據外媒報導,近日,在以色列的一個小村莊裡出土了一座距今近4000年的青銅雕像,而這個的雕像的特別之處在於,它與羅丹的著名作品之一——「沉思者」雕像非常相像。這座雕像雖然距今近4000之久,但保存的還算完整,身上有幾處明顯的斷裂,頭上的帽子邊沿也有明顯缺失,但經過復原之後,還能清晰地看出它原來的面貌。
  • 俄藝術家巧用浮木製作雕像 如沉思者凝視河面
    原來,俄羅斯藝術家Dima Shlyonkin浮木製作了一個男子雕像,只見該雕像面朝多瑙河,坐在一根圓木上,在落日餘暉的映照下宛如一位睿智的沉思者。當地時間2019年10月9日,匈牙利布達佩斯,多瑙河岸來了一位沉默的觀眾,日夜凝視著奔流不息的河水。
  • 以色列出土近4000年前「沉思者」雕像 民眾樂壞了
    以色列出土近4000年前「沉思者」雕像 民眾樂壞了發稿時間:2016-12-12 14:22:09 來源: 科技訊 中國青年網  12月12日消息:據以色列《國土報》11月23日報導,
  • 攝影師拍到大猩猩沉思 擺出「思考者」姿勢(圖)
    沉思的大猩猩                                    雕像「思考者」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年僅20歲的攝影師索菲•納爾塞斯(Sophie Narses)日前在法國動物園拍到一張有趣的照片:
  • 羅丹:《沉思者》的締造者 現代雕塑之父
    及後羅丹創作出第一件全身人像《青銅時代》,其姿態整體上明顯參考了米開朗基羅的《瀕死的奴隸》,但羅丹給予了這少年新的形式:其表情與伸展手臂的方式都跟文藝復興這位大師以至傳統的雕像都大異其趣。、彷彿在思考著什麼非常重要的問題的《沉思者》了。
  • 成毅沉思者大片,五官精緻俊朗,氣質深沉清冷,成熟且不失少年感
    9月9日,成毅沉思者大片出爐!成毅五官俊郎迷人,清晰的下頜線勾勒完美輪廓。氣質深沉清冷,男人味與少年感兼具!有一說一哥哥的時尚表現力真的好強,情緒拿捏到位,沉靜的氣質極具感染力,隔著屏幕也仿佛深陷其中,愛了愛了~成毅沉思者大片釋出,黑白色調勾勒溫柔眉目,簡約光影切割深沉情緒,質感十足!靜是沉思乖巧小少年,動是意氣風發美少年。無論是成毅還是禹司鳳,帥氣已經溢出屏幕啦!9月9日,成毅沉思者大片出爐!成毅五官俊郎迷人,清晰的下頜線勾勒完美輪廓。氣質深沉清冷,男人味與少年感兼具!
  • 臺中大裡:藝術廣場的Q版沉思者「藍色巨人」很療愈
    有次看到關於 臺中軟體園區 Dali Art藝術廣場的新聞,出現了一個號稱世界最大的 Q版沉思者「藍色巨人」,覺得實在太可愛了,這次託旅伴是可以說走就走的類型,終於有機會來跟巨型沉思者say hello啦~其實在第一眼看到沉思者42號的照片時,我就覺得這種幼稚取向一定是親子取向的打卡景點(笑」),誰知看到本尊時連自己都淪陷了。
  • 大英博物館專家:羅丹名作「沉思者」表現的應是哀悼者
    夜晚,在燈光映照下,他會為參觀者展示大理石雕像的絕妙造型;在夏季,他會特意把希臘雕塑放到花園裡,擺放在祭壇上。他說:「我愛古希臘雕塑,它們一直並始終都會是我的老師。」羅丹在默東(Meudon)的藏品,羅丹博物館。攝影:Jean de Calan此次大英博物館向巴黎羅丹博物館借來了羅丹的許多石膏、青銅和大理石雕塑原作。
  • 德國「女神雕像」沐浴河中,當地擔心教壞小孩,不到10天就被拆除
    而「動手能力」其實不單單賦予我們種植糧食和養殖牲畜這些基本生活需求,它同時給賦予了我們豐富的思維和藝術創造能力,因此在滿足生活基礎後,藝術創造也就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期間,因此也誕生了許多產物,就比如雕塑作品,就是這樣的一個體現。雕塑作品是一個陪伴人類整個文明史的一個產物,也是表達出人類豐富情感的一個東西。
  • 乘風破浪的根宮佛國 清涼出道,正式開造!
    身邊是千年樹神鑄就的神秘藝術殿堂,身下是清涼水世界,7月18日,乘風破浪的根宮佛國清涼出道!屬於開化人的暑期潑水狂歡節正式開造!潑水狂歡節甫一開場,大朋友小朋友就直奔泳池,迫不及待的「開戰」啦!夜色將晚,喧鬧的人群漸漸安靜下來,在品嘗燒烤啤酒的同時,一場屬於根宮佛國夜晚特有的盛宴拉開帷幕,在天與地之間交相輝映,遊客們紛紛拿起手機記錄下這光與霧織就的3D七色光華。本次開化根宮佛國暑期潑水狂歡節,時間跨度自7月18日至8月31日,真正是清涼一整夏!
  • 漫畫聊東西:一眼看透中西方文化差異
    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文化差異這個問題,作為語言學習者,我不一定能接受,但是可以理解大部分文化的差異及其產生的原因。國外網站Quora上有一篇描述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小漫畫,點讚高達10K+。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博君一笑,也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鳴和思考。
  • 冰心玉雕像前的沉思
    當覆蓋在雕像上的紅絲綢由吳青、高洪波、蔡麗雙、王炳根一起緩緩揭下時,一尊漢白玉雕琢的晶瑩剔透的冰心雕像溫暖地呈現在眾人眼前,美極了!雕像以冰心上世紀二十年代留學美國時在慰冰湖畔眺望大海時拍的照片為藍本,由玉雕之鄉福建惠安的玉雕大師精心創作,整尊雕像洋溢著青春的光澤,如同美的化身。我靜靜地凝視著冰心先生的面容,那樣安詳、嫵媚,一抹淡淡的微笑使我想到冬日暖融融的陽光。
  • 在沉思中暴發 中華伏羲文化大講堂
    >淮陽伏羲文化研究會 在沉思中暴發 我們的頭頂是大自然的天;在我們的生活裡,世界就是當代的天,中國就是當代的天。二是治世歷史是如何前進的?歷史前進就是與時俱進,就是當代發展生產力,歷史的前進是生產力的發展。發展與時俱進的先進生產力指望哪個?是「賢者」創造,「賢者」是哪個?是能者、是人才、是專家,而不是壞蛋,不是渾蛋,不是糊塗蛋,更不是假蛋。所以如何治吏,如何用賢者發展社會生產力,二者是文化研究的歸宿,而文化歸根結底關注的是生命。生命是個體人的生命,是家庭的生命,是民族的生命,是國家的生命,是天下的生命。
  • 全球最奇特的雕像,高8.2米,由10萬把刀建成,背後寓意令人沉思
    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雕像應該是印度的帕特爾雕像,沒有底座,僅雕像高度就有182米。據悉,是印度總共花費了有近30億元才建成的。不過,今天小編要向大家介紹的是全球最為特別的一座雕像。它的特別之處就是在於所用的材料,並不是由我們上述所提到的那些材料所建造的,而是用刀所建造的。
  • 東西方龍文化的差異:東方的龍是祥瑞,西方的龍是邪惡?
    其實西方也存在著龍,並且流傳時間也不短,只不過西方的龍向來代表著邪惡,這是怎樣的原因才導致了東西方對「龍文化」這麼迥然不同的態度。對於中國來說,從上個紀末遼寧出土過一批夏王朝時期的玉龍中我們可以看到夏朝的人們就已經開始對龍有了具體概念,然後人們便開始喜歡將未知的事物或者無法解釋的現象與龍聯繫起來。
  • 京派海派論爭與南北文化差異
    前者稱道堯、舜、禹、湯、文、武,後者則稱其學出於上古之隱君子,或託之於上古之帝王。……前者大成於孔子、墨子,而後者大成於老子。故前者北方派,後者南方派也。」「夫然,故吾國之文學亦不外發表二種之思想。然南方學派則僅有散文的文學,如老子、莊、列是已。至詩歌的文學,則為北方學派之所專有,《詩》三百篇大抵表北方學派之思想者也。」「北方派之理想,置於當日之社會中;南方派之理想,則樹於當日之社會外。
  • 《別告訴她》:東西文化差異背後,是斬不斷的血脈親情
    對於這部片子,很多觀眾只觀眾影片中呈現的中美文化差異,這未免顯得或許局限。想要真正理解導演拍攝影片的意義所在,必須要從多角度來進行結構。@陳冰研《別告訴她》是由華裔女導演王子逸指導,美國亞裔女演員奧卡菲娜主演的劇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