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可以說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短短幾十年就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國家經濟的發展,也帶動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現在有很多人已經不再為最基本的溫飽擔心了,轉而去尋求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旅遊就成為了許多人都喜歡的娛樂方式。現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也變得越來越頻繁,出門的交通方式也有了很多的選擇,所以現在出國旅遊已經不像以前那樣麻煩了,尤其是現在人們的眼界開闊了以後,選擇的旅遊地點也多了許多,已經不僅僅是風景優美的地方了。
記憶發生了混亂?沉思者的右手究竟是抵著額頭,還是託著下巴?
現在全世界一共有好幾千年的文明歷史,而想要把一段文明長時間的保存下去,那麼雕像肯定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了,畢竟石頭好幾千年都不會腐爛。正因如此,所以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雕像,其中有很多非常的有名。比如在我們中國最有名的雕像應該就是四川樂山大佛和三亞的南海觀音,而在世界上有名的雕像那就更多了,比如美國的自由女神像以及希臘的斷臂維納斯。而如果要說世界上被人類模仿次數最多的雕塑,那肯定要數法國雕塑家羅丹創作的思想者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沉思者。
沉思者塑造了一個強有力的勞動男子,沉浸在極度痛苦中的姿態,正是因為這個動作充滿了藝術性,所以被很多後來的人們模仿。小編在這裡問大家一句,在你的記憶當中,思想者的右手是一個什麼樣的動作呢?我相信很多人都應該這樣回答,思想者的右手是抵在自己額頭上的,這種姿勢也是我們經常模仿的姿勢,大家在一些電影和電視劇的片段裡也應該見到過。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如果大家現在去網上搜索一下沉思者的雕像,就會發現這個雕像的右手居然在拖著自己的下巴,並不是我們記憶中的那個姿勢。
這件事情確實非常的發人深思,因為每年都有很多人跑到沉思著這個雕像之前,然後做出手抵額頭的動作跟這個雕像合影,但是大家的姿勢卻和這個雕像完全不一樣。如果是幾個人還可以,那應該說是這幾個人記錯了,但是現在有很多的人,明明記得思想者的右手是抵在自己額頭上的,但是為何跟現實中不一樣呢?其實除了沉思者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也跟我們記憶中的不一樣了,比如玩具的具字,許多人就宣稱自己明明記得以前這裡面是兩橫的,但現在居然變成了三橫,這就是很多人所說的曼德拉效應。
除了以上這兩個例子以外,網上還有很多關於曼德拉效應的例子,大家可以去搜索看一下,是不是感覺自己的記憶發生了很大的混亂呢?歡迎各位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