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古箏名曲(下)

2021-01-15 箏箏i

《出水蓮》

廣東潮州客家箏曲。保留了中原古曲的風貌,音調古樸淡雅、優美抒情,因此非常講究彈弦按音的尺度,如右手拂音加花手法要求以古樸淡雅為主,極少使用華麗的長拂弦,而一帶既過的、若有若無的裝飾性短拂弦居多。

上滑音的演奏往往是以迴轉滑音效果為住,這種奏法表現了潮州音樂委婉柔美的音韻特點。

演奏者右手以連託演奏的前倚音潤飾曲調,富有動力,同時還以不同的觸弦點彈奏造成豐富音色的對比:靠近嶽山處,音色則高雅明亮;

中段常在嶽山和雁足的中間彈奏,音色則柔美動聽。左手則發揮按弦的多種功能,重按mi和la音時則升高為fa和降si(b7)音。構成一種特殊的「軟套」(重三六);以上滑音產生後倚音,韻味悠長,又以重顫音偶爾點綴一下,色彩清淡。

演奏好《出水蓮》,首先需要掌握潮州箏中所普遍運用的技巧,包括滑弦、顫弦以及揉弦等特有規律。這種規律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演奏者基本可以以此為根據來指導自己的演奏。

其次要掌握此曲所表現的含蓄而深刻的內容,由物及人,借景抒情。全曲不長,但卻以各種豐富的表現手法將出水蓮的神態、氣質刻畫得栩栩如生。演奏《出水蓮》,也應該與欣賞樂曲一樣,用心體會、感受樂曲的優美,更要由此而展開人生哲理的思考。

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其實是寄予了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同時也反射出鄙棄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心理和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正是此曲蘊含的精神價值。

《東海漁歌》

張燕創作於七十年代的作品。 樂曲表現了東海漁民歡樂而又緊張的勞動生活以及他們對新生活的熱愛和嚮往。描繪的大海波濤,以號子音調刻畫的勞動場面和寬廣激情的歌唱性主題從不同的側面描繪了當代漁民的氣質和生活熱情。

《香山射鼓》

作於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屆亞洲音樂論壇上被評為優秀音樂作品.這首樂曲,由曲雲教授創作於1980年。當年,她受邀參加陝西省籌辦的大型巡迴舞臺晚會「仿唐樂舞」,為此結合自己跟隨西安鼓樂藝人赴秦嶺終南山朝山拜佛的經歷,創作了這首「仿唐箏樂」。

樂曲運用了一千多年以前唐代的音樂曲調,並充分體現了秦地音樂特色,描繪了她參加朝山拜佛活動時所看到的景物和當時的心境。每年的農曆六月初一,是陝西當地種秋的時節。一到這個時候,當地人們就自發聚集到山頂的廟前,進行祈雨活動,祈求神靈保佑來年有個好收成。而除了燒香、祈禱,人們還舉行傳統的「射鼓」活動。「射」是鬥、賽的意思,「射鼓」是流傳了一千多年的民俗活動,即人們打擂臺相互鬥樂的活動。「香山射鼓」也是流傳了一千多年的一種曲牌的名稱,箏曲《香山射鼓》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戰颱風》

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於上海碼頭工人與颱風頑強搏鬥的精神而創作的。

《戰颱風》曲調氣勢磅礴,音樂形象鮮明,快速段落緊張激烈,慢速段落優美抒情。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碼頭工人大無畏的精神和壓倒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由5個段落組成。

第一段(1——33小節):樂曲一開始就表現出繁忙的碼頭景象。

第二段,颱風襲擊(散板部分):颱風陣陣襲來,威脅著碼頭上貨物的安全。

第三段(34——156小節):這是全曲的中心段落,篇幅最長。前4節是引子,38——44小節是主題。主題不斷地出現,每次都有變化,表現了碼頭工人頑強不屈的精神。第二次主題的出現(從第44小節開始),與第一次主題的結尾疊置在一起,同時節奏比主題的第一次出現密集了一些,表現了工人與颱風搏鬥的緊張氣氛。從51小節的第二拍開始,是一個過渡段。66小節,主題再一次出現,節奏更加密集,氣氛更加緊張。第二個過渡段後,主題在93小節又開始出現。到109小節,音區轉高,工人在勇猛地與颱風奮戰。從93小節開始,主題的反覆中沒有再出現過渡段。直到154小節,一氣呵成,碼頭工人在與颱風的搏鬥中,愈戰愈猛。

第四段,雨過天晴(157——179小節):颱風過去了,碼頭工人為自己戰勝了這場自然災害,保護了國家財產而感到欣慰和自豪。第四段的結尾又於第五段的開頭疊置。

第五段(179——最後一小節):歡騰的碼頭。樂曲再現了第一段的旋律,但氣氛比第一段更加熱烈、緊張,工人們又投入到繁忙的勞動之中。

《戰颱風》表現了工人階級戰天鬥地的氣勢,它的激越磅礴的氣勢和豐富多變的技法使它那樣的激動人心,在箏樂作品中卓爾不群,獨樹一幟。它開啟了古箏藝術發展的一個時代。《戰颱風》一經推出,不但受到箏界同仁的一致好評、追捧,還受到廣大民眾的歡迎。當時王昌元攜《戰颱風》所及之處,觀眾無不熱烈喝彩,尤其是在中國沿海颱風頻襲地區,人們聽到此曲更加有一種難言的親切與激動之情。

王昌元作於1965年,當時她還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在上海港碼頭體驗生活時,有感於工人與颱風搏鬥而作的一首箏獨奏曲。此曲是繼趙玉齋《慶豐年》之後的又一划時代力作。剛開始的時候王昌元女士把作品命名為《搶險》,在後來一次音樂審查的時候改為《戰颱風》,作者認為命名為《搶險》顯得被動,改為《戰颱風》後變被動為主動。王昌元覺得這樣一改的確不同,非常高興,曲名由此改為《戰颱風》。

《戰颱風》創作時,王昌元的父親、上海音樂學院古箏專業導師王巽之先生帶領的樂器改革小組已基本完成了新型古箏的改革工作——將古箏弦數增多,從原來的16根增至21根;將琴弦質地改變,將絲弦或鋼弦改為鋼絲、銅絲、尼龍絲相結合。改革之後的樂器,音域拓寬,音量加大,為《戰颱風》在箏上進行極大張力的音樂表現提供了可能,《戰颱風》的成功演出,也有力地證明了新型古箏改革工作的成功。

相關焦點

  • 古箏十大名曲分別是什麼?
    古箏十大名曲分別是什麼?古箏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特色樂器,古箏音樂在我國歷史上更是源遠流長,從古至今,古箏音樂中產生了許多具有傳世價值的名曲,讓我們看看有那些吧!《漁舟唱晚》古箏曲目四級名曲《漁舟唱晚》是一首頗具古典風格的河南箏曲。
  • 古箏十大名曲是什麼?(上)
    中國古箏十大名曲 《漁舟唱晚》傳統的古箏獨奏名曲。描繪了夕陽西下,晚霞斑斕,漁歌四起,漁夫滿載豐收的喜悅歡樂情景,表現作者對祖國美麗河山的讚美和熱愛。隨著音樂的發展,速度漸次加快,力度不斷增強,加之突出運用古箏特有的各種按滑疊用的催板奏法,展現出漁舟近岸、漁歌飛揚的熱烈景象。《林衝夜奔》 樂曲描繪了林衝雪夜上梁山的情景。箏獨奏曲,林衝雪夜奔梁山是《水滸中》的精彩篇章,多次搬上舞臺。
  • 古箏十大名曲的寓意你都懂嗎?來歷你都明白嗎?
    談起古箏十大名曲,想必喜歡古箏的朋友沒人不知道,更是讚不絕口、連連稱讚!可是這十大經典名曲的由來和寓意你都明白嗎? 下面咱們就來說一下古箏十大經典名曲的寓意和來歷吧! 第一首呢自然是家喻戶曉的《漁舟唱晚》了!這是一首傳統的古箏獨奏名曲。
  • 為什麼唯美的古箏名曲主體部分喜歡採用「角」音開啟
    筆者在習箏過程中發現很多古箏名曲主體部分都是採用「角」(即簡譜「3」)開頭。比如古箏曲《鳳翔歌》《漁舟唱晚》《高山流水》以及《雲水禪心》主體部分、和《梁祝》主體部分等其首句首音符都是以「角」音開啟。為什麼這些曲子都比較鍾情於「角」音開啟主體部分的彈奏呢?
  • 了解中國琵琶的十大名曲
    了解中國琵琶的十大名曲琵琶是中國最有名的樂器之一,而至今也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琵琶十大名曲是什麼?《塞上曲》此曲細膩地描寫了王昭君對故國家園的思念。此曲富有濃鬱的民族特點,並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深受眾多音樂家喜愛,被改編成古箏、三弦、揚琴、阮獨奏曲及管弦樂曲。作者:熟悉的莫過於你
  • 中國十大古箏你認識幾個?
    一:敦煌牌始建於1958年,致力於中國民族樂器的傳承與發展,以古箏/二胡/琵琶系列民族樂器著稱,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樂器企業。敦煌二:龍鳳牌始於1986年,古箏十大品牌,極具規模的民族樂器產銷基地,推出楠木/紫檀/黃花梨雕刻/嵌銀絲等雙箱專利古箏精品。
  • 寶安區首屆古箏藝術節落幕 40臺古箏齊奏盛世國樂
    在寶安區西鄉街道公共服務辦(文體)的指導和支持下,首屆古箏藝術節由深圳市寶安區古箏協會主辦,深圳師師教育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承辦,深圳市五聲藝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陸太喜古箏藝術中心、深圳市寶安區打鐵文藝社等協辦,五音不全古箏製作研究院獨家贊助。
  • 「2018年度中國古箏十大品牌總評榜」榮耀揭曉
    原標題:「2018年度中國古箏十大品牌總評榜」榮耀揭曉「2018年度中國古箏十大品牌評選」是由品牌排行網主辦的全網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品牌綜合實力排名評選活動。此次評選,徵集數萬網友投票、點評,經過多輪審核精選出行業品質出眾、人氣最旺的十大品牌。
  • 清箏何繚繞,度曲綠雲垂:漫談古箏文化,品味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
    現在看來,古箏已經成為我國古代音樂文化發展的標誌性樂器之一,目前還會有專門的古箏樂器演奏會,在全世界進行巡演,一方面傳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讓更多的人喜歡中國文化,進而繼承中國優秀的古箏文化。到了二十一世紀,世界的聯繫也更加密切,中國的古箏文化走出國門,在更廣泛的天地傳播開來,我們的古箏文化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喜愛。
  • 古箏《銀河碧波》賞析
    《銀河碧波》是一首創作曲目,由範上娥所作曲,她是古箏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在樂曲的編配上,作者有效地利用了古箏上的兩個三和弦及其轉位,使效果更加出色,這在箏曲創作中是不多見的。此曲已被認定為中國古箏名曲,被選人《中國古箏名曲薈萃》和《中國古箏考級教程》,並作為優秀古箏教學曲目,被選入《古箏教學法》。
  • 中國十大古箏曲(中)
    《漢宮秋月》是我國十大古曲之一。 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漢宮秋月》現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箏曲、江南絲竹等。
  • 「古箏曲譜解析」古箏名曲《瀏陽河》,彈好並不難!(含曲譜)
    李谷一、蔣大為、王麗達等歌唱家等把《瀏陽河》翻唱了一遍又一遍;蔣勁夫、劉雯等小鮮肉明星上春晚也在唱它;最近,央視紀錄頻道又推出了再唱《瀏陽河》音樂故事作品,而古箏名家袁莎也多次彈奏,《瀏陽河》讓我們知道什麼是經典,什麼叫經典不衰。
  • 古箏表演藝術家李娜,登陸中國頂級演奏「殿堂」
    李娜 古箏表演藝術家中央電視臺夜遊中國古箏表演李娜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本科古箏笛子專業,師從李軍、周展等名師,曾參加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音樂頻道、書畫頻道進萬家等節目錄製錄音、代表國家多次赴日、美、韓、加拿大等國進行藝術交流演出均受到一直好評,五一勞動節中央一臺晚會、為APEC 會議頤和園各國領導夫人演出、赴日東方樂坊組合專場音樂會、赴美音樂貓組合專場音樂會、赴加拿大華人電視臺春節晚會、及各國交流學習演出等,她是一位出自中國哈爾濱,毫無爭議的古箏表演藝術家。
  • 全套中國10大名曲,完整合輯,美到心窩!
    二胡版二泉映月阿炳 - 百年紀念專輯古箏版二泉映月純音樂 - 傳統古曲珍藏版 純樂古箏小提琴版二泉映月俞麗拿 -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BMG版交響樂版二泉映月(華彥鈞)中國交響樂團 - 空05《高山流水》《高山流水》 ,中國古琴曲,屬於中國十大古曲之一
  • 笛子十大名曲,你聽過?
    笛子十大名曲,你聽過?在笛子的曲目中,有很多優秀的曲目,可是要說最有名的還是下面這些名曲。《姑蘇行》採用崑曲音調《姑蘇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謂於1962年創作的一首笛子曲,是一首由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受的竹笛經典名曲。
  • 陌陌蘇佳寶演繹混搭二重奏,直播間用架子鼓配古箏
    主播蘇佳寶是陌陌平臺上的古箏女神,堪稱樂器主播的標杆人物,直播三年多穩紮穩打,收穫了大批真愛粉的守護。在蘇佳寶的直播間,不單單只有古箏曲的演奏,還有為粉絲準備的驚喜樂曲。蘇佳寶會將各種鋼琴名曲進行扒譜改編,用古箏的方式演奏出來,直播間裡也總是有一鳴驚人的效果。近日,蘇佳寶再次帶來不一樣的驚喜,用古箏曲配合有架子鼓貫穿的BGM,再次帶來不一樣的效果。以往演奏這樣的樂曲時,蘇佳寶都是選擇偏古風的音樂,例如《笑傲江湖》《青花瓷》《紅塵客棧》等中國風的音樂。
  • 早期網絡歌曲十大經典名曲,網絡另一端藏有這麼多優秀創作人
    在一個秋天的夜晚,王強獨自徘徊在城市的某個地方,想起女友走時許下:「來年情人節一起過」的諾言,最後卻一去不回的事,從而有感而發,創作了該曲 。3、《緣分五月》,《緣分五月》是江智民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個人專輯《另一種鄉愁》裡。
  • 中國古箏知識要覽
    中國古箏知識要覽中,有關古箏的起源與歷史沿革知識與您細說。一、古箏概說古箏,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迄今為止已經有兩千年的悠久歷史了。古箏還被稱之為雲箏、瑤箏、秦箏、銀箏、素箏等。古箏這種樂器彈奏時,可以令傾聽者沉醉於其優美的曲調而久久不能自已。古箏也是古代社會各階層人們喜愛的樂器之一。二、古箏的起源根據考古專家的研究,在我國西周時期,古箏已經開始廣泛流傳於秦地。
  • 夏日清音 古箏的那些事兒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漢族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現在也出現了小古箏、可攜式古箏、迷你古箏、半箏、新箏、十二平均律轉調箏。
  • 夢回那一場屬於古箏的春晚&經典同臺樂曲大集合
    首屆古箏春晚回顧 2017年,首屆中國古箏春晚受到中國網(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訪問用戶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國家重大活動、各大部委新聞發布會新聞中心指定的網絡報導和直播媒體)、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