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新年「開門紅」行情進入第二周,在名將雲集的新基發售市場,基金經理不僅要有過硬的過往業績,還需要準確真實地向外界傳遞自己的投資哲學。
1月13日,由張帆擬任基金經理的華夏新興成長開售,該基金認購期為14天,募集上限為90億元。張帆曾任中信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等,2015年11月加入華夏基金,2017年1月起任多隻基金的基金經理。
此前在接受自媒體「點拾投資」專訪時,張帆將自己總結為「非典型成長股投資者」,並表示「過去五年中,平均每年換手率只有100%多」。
但界面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張帆現任的三隻基金,只有成立於2019年5月6日的科技創新,在2019年和2020年的換手率分別為167.99%、106.18%。
以張帆的代表作華夏經濟轉型為例,該基金成立於2016年3月15日,成立以來回報率為187.43%。但具體到每個年份來看,2016年-2019年,基金每年換手率均在200%以上,甚至有369.77%的高點。
表:張帆現任基金年度換手率和區間回報 來源: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整理與此同時,張帆管理產品的業績從整個管理周期看,並不太亮眼。根據天天基金網的數據,三隻產品在不同周期衡量,表現並不穩定,近半年內位於同類型基金中的後1/2之列。
規模第一的60億的華夏創新驅動,成立時間是2020年10月27日,目前還處在建倉期,故沒有納入此次統計分析範圍。
表:張帆現任基金回報和排名 來源:天天基金網Wind數據顯示,張帆目前在管的資金規模為111.84億元。13日開始認購的華夏新興成長,募集上限則為90億元。算上這隻新產品,張帆的在管資金規模則超過200億元。
面對這麼多的疑問,即將開售的華夏新興成長,會交出怎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