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日本軍隊從1931年開始侵略我國,1937年是日軍全面侵華的開始,這一年的七七盧溝橋事變,尤其是淞滬會戰抗戰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之一,那麼,在1937年:日本軍隊有多少兵力,有多少投入到了中國戰場呢。
簡述:1937年,日本軍隊有多少兵力
舊日本軍隊一直有對外擴張的野心,舊日本陸軍常備編制在1931年時約有23萬人,到1936年時增長為38萬人,而在1937年開戰前,已經達到45萬人;1937年8月13日開始的淞滬戰役中,日軍總計派遣了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到1937年底時日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108.4萬。
在1937年時日本總人口約7063萬,可供徵兵的適齡男子約1000萬,不僅如此,經過長時間的戰爭準備,到1937年時日本陸軍師團裝備的火炮數量超過了歐洲陸軍強國法國,其飛機的數量從1931年的600架也迅速擴增為1936年的1500架;同時的舊日本海軍也擴充了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員編制。
隨後,為了實現其更大的野心,舊日本軍隊繼續擴軍,到1941年底,總兵力已經達到240萬人,在此時,與中國軍隊開戰的日軍最多時高達170萬,隨著日軍挑起太平洋戰爭,看似數量龐大的日軍卻面臨著兵力不足的問題,除去30萬海軍,210萬舊日本陸軍中,最少需要保有130萬留在中國戰場,另外需要有40萬留在本土,實際可以投入廣袤的太平洋戰場,與美軍戰鬥的日本陸軍實際僅剩40萬人,而因為日軍挑起了太平洋戰爭,實際對日宣戰的國家,包括美國在內有26個國家。
而此時的中國戰場讓舊日本軍隊越來越頭痛,正面戰場已經讓日軍無力大規模進攻,敵後戰場又讓已經投入75%侵華兵力規模的日軍「焦頭爛額」、「顧頭不顧腚」,到1942年6月,日軍用於侵略亞洲各國總計投入了250餘萬人,其中在中國戰場達到了高峰的210萬人,在太平洋上,瓜島戰役即將開打。
隨著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節節敗退,聯合艦隊全軍覆沒,在中國戰場上,日軍被大量消滅,以及補充到與美軍的戰鬥中被消滅,此時的日軍已經不得不使用降低徵兵條件和年齡標準補充損失的兵員。
最終,經過艱苦卓絕的抗戰,在中國戰場,日軍總計傷亡達到了150多萬,其中在敵後戰場日軍就被殲滅了52.7萬人,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中國戰區接受了約128萬日軍投降。
來自俊赫君的話說:越大越小的甲類師團
舊日本軍隊常備師團,也就是甲類師團(甲種師團)共有17個,除近衛師團外,其他都參加了侵華戰爭,編號為第一至第十二,第十四、第十六、第十九、第二十,甲類師團又稱挽馬師團,為四單位制,下轄兩旅團以及工、騎、炮、輜聯隊各一個,每個旅團又包含兩個步兵聯隊,全師團共計8個聯隊(其中有4個步兵聯隊),抗戰爆發後的挽馬制師團兵力規模為為2萬8200人。
另外,後期因馬匹不足,日軍建立了乙種師團又稱馱馬師團,人數為2萬4400人,以及1萬5500人的丙種師團,還有專門用於掃蕩根據地的,僅有3個步兵聯隊,總人數約為1萬1000人的丁種師團。
而到了1944年,日軍實際已經沒有四單位制的甲類師團了,原有的常設師團,總人數也已經縮減為2萬1000人左右,而乙種師團為1萬4000人。在1945時,約有70多個乙種師團,30多個丙種師團和20多個丁種師團日軍單位在中國戰區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