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維靈敏度分析
一下面的例子來說明如何實現一維靈敏度分析。
某公司正在考慮一個購置設備以生產某種新產品的投資項目。該項目所需的初始投資額為90000元,投產後在5年中每年可生產該產品28000件,其單價為8元/件,單位變動成本為4元/件,不包含折舊的年固定成本為80000元,年折舊費用為16000元,所得稅率為30%。5年後設備殘值等於零。公司使用的貼現率為[5%,25%]之間,確定這個投資項目是否值得採納。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在範圍H2:I13中作一維靈敏度分析操作以生成貼現率與投資項目淨現值之間的自變量-函數對照表的方法。
第一,在範圍H3:H13中鍵入準備讓輸入作為自變量的貼現率(D4)取得的各個數值。
第二,在與各個自變量取數所在的H列相鄰的一列中,在比該取值範圍中第一個單元格高一行的單元格I2中鍵入公式「=D19」,從而使該單元格與淨現值(函數)所在的單元格D 19建立起一個相等的連結關係, 這就是告訴Excel:單元格D19是下面所要做的靈敏度分析操作的對象。
第三,將把鍵入了自變量各個取值的範圍H3:H13和與D19建立了連結關係的單元格I 2包含在內的最小矩形範圍H2:I13「選黑」, 然後選擇Excel的菜單命令「數據」—「模擬運算表」,這時屏幕上顯示出一個「模擬運算表」對話框。由於所鍵入的、位於一列中的數值是準備讓D4取的, 所以在該對話框的「輸入引用列的單元格 」輸入框為活動輸入框的條件下,單擊單元格D4從而使字符串「$D$4」出現在其中(同時將輸入引用行的單元格輸入框保持為空白),如下圖所示,再單擊「OK」按鈕。
上述操作完成後,在範圍I3:H13中就生成了一個(在問題中其他參數保持不變時) 貼現率與淨現值之間的對照表。
在同時需要確定和一個自變量的一系列值對應的幾個函數的函數值時,可以將表示這幾個函數的單元格同時相對表示該自變量的單元格做一個一維靈敏度分析操作。上圖以之前分享過的照相機利潤最大值案例所示的照相機利潤隨價格變化模型為例,為了同時找到照相機銷售收益、總成本與利潤這3個變量隨價格變化的數據,在H3:H19中鍵入照相機價格的、從100到500(步長等於25)的17個取值,在I2、J2與K2中分別鍵入公式「=D9」,「=D10」與「=D11」,在將範圍H2:K19選黑後,選擇Excel的菜單命令「數據」-「模擬運算表 」,再在「模擬運算表」對話框中將「 輸入引用行的單元格 」輸入框保持為空白,在「輸入引用列的單元格」輸入框為活動輸入框的條件下單擊單元格D7,從而使字符串「$D$7」出現在其中上圖中,再單擊對話框的「OK」按鈕。這樣,在I3:K19中就得到了與H3:H19中的照相機價格數值對應的銷售收益、總成本與利潤這3個函數的函數值。
二、二維靈敏度分析
現以下面的經濟訂貨量模型為例來說明二維靈敏度分析的操作方法。
假定某商店所銷售的一種商品的日需求量固定不變,全年需求量為8000單位,商店向批發公司訂購該商品時的一次訂貨成本為30元,每一單位商品在倉庫中保存一年的儲存成本為3.8元,每一單位商品的採購成本(即採購單價)為32元,商店的投資回報率等於5%。商店每次在商品庫存量減少到零時到批發公司去訂貨,每次訂貨後商品立即可以如數得到補充。假定訂貨量可以取任意分數值,當商店投資回報率在[0%,12%]之間時,分析接近訂貨量與其所實現的年總成本極小值的變化。
為了獲得D12中的年總成本隨D7中的投資回報率與D9中的訂貨量變化的數據,在I2:P2中鍵入若干個年回報率的取值,在H3:H13中鍵入若干個訂貨的取值,在單元格H2中鍵入公式「=D12」,將它與準備分析的單元格D12連結起來。在此條件下將範圍H2:P13選黑並選擇Excel的菜單命令「數據」-「模擬運算表」,在接著顯示出來的模擬運算表對話框中將「Row Input Cell」設置為D 7, 將「Column Input Cell」設置為D 9,單擊「OK」按鈕。這一操作完成後在I3:P13中就會出現與H3:H13中各個訂貨量數值和I2:P2中各個投資回報率數值對應的年總成本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