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古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史。關於女權,人們也鬥爭了千年的時光。千年之前,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卑微而無助,她們不能拋頭露面,沙場徵戰更是痴心妄想。
中國歷史上卻存在著眾多巾幗英雄,花木蘭替父從軍,秦良玉替夫徵戰。她是獨一無二的,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依靠軍功進入將相列傳的女英雄。
少年徵程
1574年,秦良玉生於一個顯赫的家庭,父親文武雙全,秦良玉在他的教育之下也成長為了一個全面發展的女子。
彼時的明朝已經在各路人馬的崛起之中政局不穩,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秦良玉就終日在戰爭中提心弔膽。
國家生死存亡,個人安全也難以保證,為了保家衛國,秦良玉的父親開始教兒子們學習兵法,練習武功,以便未來奔赴戰場,保家衛國。那時候人們從未想過一個弱女子可以上陣殺敵,然而秦良玉的父親十分開明,為了讓女兒能夠自我保全,便允許她和兄弟們一起學習兵法和武功。
秦良玉天生聰穎,學習任何東西都很快。
一段時間後,秦良玉不僅對各類兵法了如指掌,實踐能力也絲毫不差,騎射、武術、兵器,秦良玉也樣樣精通。父親感嘆道:「惜不冠耳,汝兄弟皆不及也」。許是上天垂憐,秦良玉對戰爭有著異常的天賦,她在某些方面的成績甚至超過了男子。
秦良玉是幸運的,同時也是不幸的,身為女子,她原本沒有機會上戰場,空有一身武藝,卻無用武之地。
沒有人想到,年少的秦良玉在心中埋下了一顆立志報國的種子:「使兒得掌兵柄,夫人城,娘子軍,不足道也 。」
替夫從軍
轉眼間,秦良玉已經到了婚嫁的年齡。父親十分開明,允許他自己選擇夫婿,於是秦良玉就想出來比武招親的辦法。秦良玉出身富貴,英姿颯爽,眾多男子爭相前來打擂,卻終究敵不過武藝高強的秦良玉。
招親推行已久,秦良玉始終未尋得心上人,眾人十分著急,秦良玉卻不以為意。
1595年,秦良玉在擂臺上與石柱宣撫使馬千乘相遇。那一年,23歲的馬千乘英姿勃發,與秦良玉四目相對的時刻,異樣的感情同時在兩個人的心中翻騰。
秦良玉與馬千乘的武藝不相上下,雙方大戰幾回合,都無法分出勝負。針鋒相對之中,秦良玉不可自拔地愛上了這個少年。最後一次比試,秦良玉公然放水,馬千乘因此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將軍神勇,妾家認輸了。」就這樣,兩個武功相近、文學水平相仿的人成親,夫妻二人相敬如賓,成就了一段佳話。成親之後,秦良玉一直跟隨馬千乘南徵北戰,成為了沙場上的鐵血娘子。
1613年,馬千乘被人誣陷被捕入獄,不久之後病死,秦良玉悲痛欲絕。然而她並沒有倒下,明朝社會動蕩,大敵當前,秦良玉必須承擔起她與丈夫馬千乘共同的責任。她承襲丈夫的職位,走上了替夫從軍的道路。
巾幗英雄
1621年,瀋陽淪陷,秦良玉帶領軍隊奮起反擊,她的哥哥、弟弟、兒子皆在其中。這場戰爭戰況慘烈,哥哥戰死、弟弟重傷、兒子失去一隻眼睛。
縱使如此,秦良玉從未有過退縮的想法。戰場上的她是主帥,是整個明朝的希望,她不是家人,不是母親,更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女人。
明朝與清朝之間的戰爭越演愈烈,秦良玉作為明朝的將軍曾經多次帶領手下的士兵抗擊清軍,打過很多漂亮的勝仗。
在明朝與清朝的拉鋸戰中,雙方的軍隊早已經疲憊不堪,眾多戰士渴望和平,不少人消極對抗,明朝軍營一片黑暗。秦良玉依舊默默堅守,成為對抗清軍的中流砥柱。
1629年,明朝已經奄奄一息,清軍攻入京城,各地士兵都不敢輕舉妄動,任憑清軍長驅直入。
秦良玉在知曉之後十分氣憤,她將自己所有的家產變賣換取行軍糧草,自己帶著手下前去營救。
秦良玉與京城的軍隊裡應外合,最終成功拯救京城於水火之中。此戰讓崇禎皇帝大吃一驚,他甚至親自為秦良玉寫詩,讚美她的功績。
儘管秦良玉拼盡全力,但是明朝氣數已盡,再多的掙扎都只能是徒勞。1644年,崇禎皇帝自縊而死,大明亡國,清朝取而代之。秦良玉悲痛欲絕,卻依舊帶著反清復明的夢想艱難地生活著。
1646年,明朝皇室再度建立政權,秦良玉重新披掛上陣,然而不久之後,皇室再次覆滅,秦良玉難以接受,最終一病不起。
在中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中,我們從不缺乏奮力抗爭的女英雄,然而幾乎所有女性名人都被記錄在中國古代書籍《烈女傳》之中。秦良玉是最獨特的存在,她獨自一個人出現在《將相列傳》之中,同時也是唯一一個依靠戰功進入的巾幗英雄。
一個女子,一生傳奇,沙場之上,秦良玉也走過了幾十年的時光。回顧過去,我們感慨良多。
一方面,誰說女子不如男,社會為女子創造了太多的枷鎖,女子卻可以通過自己的抗爭將它們打破。
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古代社會,女子不能拋頭露面,更不能上戰場。特立獨行如秦良玉,偏偏憑藉著極高的戰爭天賦成功突圍,命運從來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在丈夫手中,更不在世俗手中。
另一方面,人生是痛苦的堆積,卻也是幸福的聚集地,每一個堅守初心的人都在生活中尋找到了自己的意義。
縱使國家腐敗,秦良玉依舊未有過一絲抱怨,她堅守初心,為了國家奉獻出自己的所有。女子的青春,幾十年的時光,秦良玉的生命從來都不是自己的,而是屬於整個大明王朝的。
人們曾經說:秦良玉帶領夫職抗擊清軍,其實是明朝版的花木蘭。同為女子,同為巾幗英雄,每個為了大國情懷而犧牲自身、犧牲小家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歷史長河中,她們將永遠被人們銘記。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