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貝卡:在動蕩世界裡,創造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角落

2020-12-27 騰訊網

來一起創造這樣一個能成為自己根基的場所吧,

回到這裡就感到安心,

湧現出力量。

黎貝卡擁有一處女孩們的夢想住所。那是在廣州市市中心,一個建築面積達230平方米,擁有巨大衣帽間,布局、規劃、功能都圍繞她的生活習慣而設計的江景房。

2020年春節,意外比明天先來臨了,黎貝卡得以第一次連續在自己家中度過這麼久,對於空間、物品、自我,她有了新的感受。

黎貝卡

時尚博主,公眾號「黎貝卡的異想世界」主理人,前《南方都市報》首席記者。2019年10月,首次出書《今天也要認真穿》;2019年,入選福布斯中國意見領袖50強。

到燈塔去

黎貝卡的公眾號維持著高更新頻率,即便在周末、在趕飛機、甚至在生病了的日子裡。許多創作者都有那種因為完美主義而產生的拖延症,但黎貝卡沒有,作為一個「在deadline 前搞死自己也會做完交上的人」,黎貝卡說,死線,就是她的底線。

作為創作者,黎貝卡和她的工作室堅持輸出著這樣的價值觀:每個人都值得更好的生活,且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你可以選擇一種更優的、讓你更舒服的生活方式。

黎貝卡自己就可以證明這件事。作為現在頭部的時尚博主,黎貝卡將家設在廣州——過去的十年,她在這裡求學,工作,定居,2018 年,她和設計師黃翔一起打造了這個「夢想之屋」。

不同於北、上這樣聽起來就很「博主」的城市,廣州的整體風格偏務實,似乎就連本地的時尚也多了一份實用主義,不盲目跟風,不特別追求大牌LOGO以讓自己看起來「很有錢」,而是更在意品質和細節,注重穿著的舒適度和體驗感。這和黎貝卡的觀點接近:時尚不只關乎美,更關乎生活。

寫下《到燈塔去》的艾德琳·維吉尼亞·伍爾芙曾說,女性要想寫作或成就事業,首先要有錢,其次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黎貝卡的房子似乎也可以證明這件事。

被房間治癒的日子

這是一套看得見廣州塔的大平層住宅,按照女主人的習慣,視野最好的房間被改成了洗手間;29平方米的衣帽間,讓150雙鞋、70個包和全部的衣服清晰陳列;小起居室緊挨著臥室布置,以便她睡前能小酌一杯,再讀上幾頁書;還有一扇彩窗聯通了這兩個房間,這就是獨居者的情趣了。

重要的是自己做決定,這是黎貝卡的經驗之談。

其實此前,黎貝卡已裝修過兩次房子,卻都有諸多妥協,比如上一個房子就留了兩間從來沒有用過的客房。按原構想,客房其中之一是為親友提供住宿,另一個是為以後結婚生小孩做準備,但結果是,直到她搬走,親戚朋友都沒有來住過一次,而她到現在也沒有結婚生孩子。然而住在那裡的幾年中,黎貝卡每天都在為衣服堆得到處都是、沒有一個專門的書房而苦惱,「我就想,為什麼我當時要考慮那麼多因素,卻忽略了日常的需求呢?」

她再次強調:如果你想打造自己的房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來。購置物品同理。人能管理使用的物品是很有限的,因此要買一件是一件,不輕易地買。而當一個空間放滿自己喜歡的東西後,個人的風格也會隨之成型。

2019年下半年,黎貝卡新書《今天也要認真穿》出版發行,乍一聽,書名似乎普通,黎貝卡解釋,玄機都在「也要」二字,「『今天認真穿』是很容易的,就是我今天要去逛個街,我就要認真穿,但『也要』是一個恆定動作,每天都要,才是也要。」

博主身份要求參加拍攝、活動時必須認真搭配服飾妝容,於是,在不用參加活動、不需拍攝的時候,人就很容易犯懶地「隨便穿穿」,慢慢地,會越來越不重視日常生活裡的自己。黎貝卡有幾次跟朋友吃飯時,接收到了對方半抱怨半提醒的信息,她開始反思:難道那個不被鏡頭注視的生活著的自己就不值得好好穿嗎?

當然不。如果我們在獨處時常會忽略自己的感受,那麼,強調認真穿衣,就是在強調「對自己好一點」的態度。

《今天也要認真穿》

作者: 黎貝卡(著) / 兒力力(繪)

出版社: 長江文藝出版社

這是一本生活小書,關於活成更好的自己。作者在這本書中講述了關於穿搭、職場、生活、情緒、物品等多方面內容,全書包括衣帽間的秘密、心愛的物品、買買買這件小事以及時尚博主的日常四個部分,作者以更真誠的方式、更深度的思考,審視生活、審視自我、審視我們與周圍一切的關係。

黎貝卡的新生活

很難說,博主的身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黎貝卡的生活方式,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決定把「生活」加入日程之後,她的心情確實變好了許多。

2020年春,宅家的時間裡,黎貝卡多呆在起居室裡的小圓桌旁。這原本是她的放鬆區,但自從初六恢復更新之後,她每天都在這裡寫推送、開線上會議,圓桌几乎成了她的工作檯。

這段不能出門的日子讓黎貝卡有了新的感觸:無論何種情況,保持獨立思考和學會管理情緒都非常重要。

黎貝卡說,在疫情剛暴發的那幾天,她醒著的時候幾乎是手機不離手。尤其在後臺發了捐助物資的渠道和求助信息徵集後,每天都有大量信息湧入,因為不敢錯過,每天都看到深夜,還有大量的時間被用來刷微博看新聞,她開始精神緊張、變得易哭易怒。意識到這個問題後,黎貝卡開始有意識調節自己,努力回到正常的作息時間,回歸自己的節奏,投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把看手機獲取信息的時間固定化。而在生物鐘運轉正常後,她的心情也慢慢歸於平和。

Q -《北京青年》周刊

A - 黎貝卡

Q 今年春節你原本計劃怎樣度過?而實際上,你是怎樣度過的?

A 春節原本計劃去北海道,後來回了福建老家。

Q 從體驗上,關於你的房子,你是否有了新的認識或感受?

A 有,我開始認認真真考慮改造客房和廚房了。

初步想法是把客房改成影音室。其實這個想法很早就有了(我甚至已經把客房的床、床頭櫃和燈具都搬走了),但因為太忙而且在家的時間太少了,這件事就一直拖著。

改造廚房的原因我在公眾號提過,經過這段時間,我覺得學會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真的太重要了,比如做飯。這段時間我看阿花的視頻開始學著做一些簡單的牛排、奶茶,發現做飯也沒有我想像中那麼難。希望今年可以完成吧。

Q 如果有人準備像你一樣擁有一座房子,你給他的第一個建議是什麼?

A 無論什麼樣的房子,別人怎麼看並沒有那麼重要,關鍵還是自己住起來舒服,這真是一件太重要的事了。只要想到在這個動蕩的世界裡,還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角落,可以讓我們盡情撒潑打滾,就值得為它多花精力。

編輯、文/韓哈哈

資料圖片/黎貝卡工作室

相關焦點

  • 黎貝卡:高溫飛速燃燒的人生
    電影《購物狂的異想世界》裡,有一位朝氣迷人的記者麗貝卡,她追隨潮流,但卻有難以自制的購物慾,由此導致的債臺高築的購物狂。在倡導斷舍離的理念下,黎貝卡一直給生活做加法。在談到「買買買」和「斷舍離」時,黎貝卡坦言:倡導斷舍離,給生活做減法,聽起來是一件很棒的事。只不過真實的生活從來就離不開「買」這件事,誰也沒法活在真空環境,做到完全不消費,完全消滅對物質的欲望是不可能也是沒必要的。適當滿足自己,跟物品建立一種良性互動,是更健康的心態。
  • 「種草女王」黎貝卡:為女性打造美好生活矩陣
    「種草」號是時尚博主黎貝卡開始考慮搭建自媒體矩陣前,邁出的第一步。 2014年,時任《南方都市報》首席記者黎貝卡,離開傳統媒體,轉行做起了自媒體,創立了自己的公眾號「黎貝卡的異想世界」,以圖文形式分享穿搭資訊、時尚心得與生活態度。
  • 福布斯中國專訪|「種草女王」黎貝卡:為女性打造美好生活矩陣
    「種草」號是時尚博主黎貝卡開始考慮搭建自媒體矩陣前,邁出的第一步。2014年,時任《南方都市報》首席記者黎貝卡,離開傳統媒體,轉行做起了自媒體,創立了自己的公眾號「黎貝卡的異想世界」,以圖文形式分享穿搭資訊、時尚心得與生活態度。
  • 福布斯中國專訪 | 「種草女王」黎貝卡:為女性打造美好生活矩陣
    「種草」號是時尚博主黎貝卡開始考慮搭建自媒體矩陣前,邁出的第一步。2014年,時任《南方都市報》首席記者黎貝卡,離開傳統媒體,轉行做起了自媒體,創立了自己的公眾號「黎貝卡的異想世界」,以圖文形式分享穿搭資訊、時尚心得與生活態度。乘著新媒體興起的東風,再加上極具親和力與感染力的個人風格,黎貝卡迅速發展成為時尚領域的頭部KOL之一。
  • 黎貝卡:關於變美這件事
    作為一個時尚博主,黎貝卡印象中自己最土的穿搭是十幾年前常不離腿的漁網襪,剛畢業時她熱衷這件單品,多年來時不時會遭到身邊好友的猛烈「嘲諷」。她的公眾號「黎貝卡的異想世界」在這個圈裡已經走過了六年。五年前,我第一次見到她,那時微信公眾號剛成為風口——據統計,2015年底,微信公眾號數量超過800萬;次年,這個數字變成了1200萬。一批擁有多年採編經驗的媒體人轉向公眾號創作,她是其中之一。她沒有選擇自己的本行娛樂報導,而是將時尚與生活結合,進行穿搭介紹。
  • 動蕩世界裡的平行宇宙
    現實的世界出現了分離現象,一方面是全球實體經濟在疫情之下處於顯著下滑狀態,消費活動受到抑制,失業人數仍然高企;另一方面則是股市無視經濟低迷而持續大幅上漲。股市與經濟基本面的脫節,已經到了十分扭曲的非理性程度。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就像動蕩世界裡的兩個世界,本來源自同一個現實的經濟體系,但此後各自的發展越來越缺乏相關性,逐漸演化為兩個平行宇宙。
  • 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裡找到我
    其實,世界那麼大,每個人都如一粒浮塵,在世界的每個角落裡,總有一個人好像是老天派來救贖你的神,讓你突然在一瞬間擁有並獲得光明的心神,並用光明的心事照亮人生的下半場,並開始完滿一生的下一程。時光越久,心緒越淡。
  • ​那些跑去當網紅的女媒體人,她們活成黎貝卡了嗎?
    /unsplash在搜尋引擎裡輸入「黎貝卡」,鋪展在眼前的將是這樣的結果:「1個人住230㎡,黎貝卡的家是所有女生的夢」「黎貝卡做了什麼,讓45萬人都跟著她買買買?」 「中國時尚博主收入排行曝光,黎貝卡登頂」……在弗裡德曼筆下的這個幾何級增長的加速時代,「黎貝卡」這個名字,如同中國的GDP增速和高鐵時速,代表著一種數字奇蹟。2014年底,公眾號「黎貝卡的異想世界」正式上線,首篇推送僅靠6位閨蜜分享,一夜之間閱讀量破千。
  • 謝謝你,在這世界的角落裡發現了我
    但我在看完之後,卻被其中小玲的命運所感動:因為從中看到了一個女人在生活中的諸多不易與樂觀堅強。《在這世界的角落》是由片淵須直執導的動畫電影。該片主角小玲的配音來自日本九零後演員能年玲奈。在那樣一個動蕩的時代,日本大多數人都像影片所呈現的那樣,過著平凡卻不乏熱鬧的生活。
  • 在書店的角落裡,發現更廣袤的世界
    卡裡翁個人的城市經歷是建立在旅遊和書店的交集之上,街道、書店、廣場和咖啡廳如一個個驛站一般共同組成現代遊歷路線。旅人在書店發現與重新發現某位作家,而書留在書架上累月經年的時間,直到遇見完全無法預知的讀者。這種相遇幾乎完全隨機,卻又仿佛命中注定,比如特呂弗在巴黎德拉曼書店的二手書堆裡遇見那本名為《祖與佔》的小說的那一天。
  • 給我一個安靜的角落!
    正值暑假,院子裡卻格外熱鬧起來。因為正值暑假,院子裡有的人家又開始重新裝修房子了。是啊!院子裡的房子也已經是舊房了,也已經到了該重新裝修的時間了。所以,每逢假期,裝修的各種噪音,刺耳難耐。院子裡的道路也已經破爛不堪了。工人們正在補修,各種補修的震耳欲聾的聲音,刺耳難耐。住在城市裡,很熱鬧。永遠有各種聲音刺耳難耐,從早到晚。這屬於城市熱鬧的一部分。城市裡有大量的人口居住,有大量的聲音必須釋放,這才顯示出城市的速度、便利和特點。
  • 當你憂愁煩惱的時候,請你來,來到屬於我們的角落裡……
    躲進愛的角落躲進愛的角落,安靜優雅,忘記時間,做真實的自己。在愛的天地裡,你和我就是整個世界。你了解我,我懂得你,兩顆心惺惺相惜,這已足夠。自從那一刻,觸碰的火花,引燃心靈深處最柔軟的情愫,我就喜歡躲進愛的角落,在心房布置溫馨浪漫的愛巢。我的愛人,當你憂愁煩惱的時候,請你來,來到屬於我們的角落,用新的視野看世界,你會獲得最清新最明媚的認識。站在愛的頂端,眺望茫茫人海,你是否感到幸福在瀰漫,甜蜜在流淌。
  • 躲在角落裡的你,到底在恐懼什麼?
    眼看就要春節了,歡快喜悅的日子就要到來了,可為什麼你還躲在角落裡,誠惶誠恐呢?是什麼讓你在節日的感覺,就像在地獄一樣呢?到底在害怕什麼?恐懼什麼?世界就是這樣,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不願邁出的腳步,勇敢面對才是我們該有的態度。
  • 鄭宇伯的三個世界冠軍,前無古人,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撞球神話!
    說起現在中式八球的頂尖人物,大家都會毫不猶豫的想到一個人——「二寶」,是的,就是這個綽號叫「二寶」的球員,他的本名叫鄭宇伯,今年的鄭宇伯名震中式八球的國內外圈子,在短短的大半年裡面取得了三個世界冠軍的頭銜,曾經中式八球大師賽冠軍是他一直不懈追求的目標,曾經他一直想獲得中式八球世錦賽的冠軍,曾經他想在世界冠軍的較量中證明自己
  • 35歲的他,花了20萬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烏託邦,真是大藝術家!
    喧鬧中的無依、深夜裡燈下的長影並不是孤獨。在北京這座城市漂泊了十年之久,這位男青年終於憑藉自己的努力在這個本不屬於自己的地方生根落戶,從房子的購買到最後裝修的籌備,他凡是親力親為,籌備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打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理想國。來看看他的家是怎麼裝修的,希望能夠給迷茫單身青年一些靈感,指引前進的方向。
  • 澤塔奧特曼:人類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奧特曼,這個世界不需要澤塔了
    澤塔奧特曼在11月份情報裡最令人震驚的應該就是機械賽羅的登場了,軍械庫竟然憑藉著自己的力量創造了奧特曼。就連官方的推文中都有介紹到機械賽羅的力量絲毫不會遜色於澤塔奧特曼,看來澤塔奧特曼的世界已經不需要澤塔奧特曼了。
  • 為靈魂,留一個安靜的角落
    當清晨的陽光灑進房間, 當涼爽的晚風吹動窗簾, 在家裡,一處安靜的角落, 在這裡, 可以丟掉疲倦,完全放空, 什麼都不用想, 給自己留一塊完整的空間
  • 她是女性世界裡的「國民作家」,寫盡了婚戀裡隱秘的角落
    他們能構建一個世界,讓你對筆下的人物,一邊愛恨交加,一邊悲憫理解,一邊自省深思。他們願意在作品裡,把一些人性裡「隱秘的角落」給你剖出來看。這種寫作格局,我很喜歡。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作為一個已經快奔三的人,早已厭倦了糖衣炮彈堆起來的「海晏河清」,反而對那些人生背面的隱情,更感興趣。我屬於那種「寧願清醒著痛苦,也不願愚昧著快樂」的人。目前只看了山本文緒的兩本書,《藍另一種藍》和《淑女的品格》。
  • 謝謝你,在這世界的角落裡找到我
    謝謝你,在這世界的角落裡找到我不得不說,很多動畫電影可以起到治癒的效果,引人思考。今天推薦的這部《在這世界的角落》上映於2016年,片長159分鐘,豆瓣評分7.6。相信在現實中,女性在那個年代要辛苦的多,動畫裡對現實進行了美化,後來通過鈴翻出周作姐姐的禮帽和洋裙形成鮮明的對比。影片中最吸引人的應該就是當地人的生活習慣,戰爭年代,糧食供給不足,鈴只好換著花樣給家裡煮飯,山上的野菜也變成了好東西,戰爭一旦出現,普通百姓的心裡想的只有吃什麼能吃飽、會不會受傷、誰和誰有矛盾等。
  • 隱秘角落裡,行走在人間的惡童
    但請務必注意這樣一個事實,基督式的「天使兒童」已經基本從媒體上消失了。走上熒幕的,是撒旦式的「惡魔兒童」。無論是華語影視《隱秘的角落》的朱朝陽、《唐人街探案1》的思諾,還是好萊塢電影《安全鄰域》《辣手保姆》裡「殺人如麻」的兒童,他們都被「成人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