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18」剛過,自媒體帳號「每天只種一棵草」,迎來了創立三周年紀念。以分享「小而美的好物清單」為理念,「種草」號在短短三年間累積了超過150萬讀者,每條推文帶來的流量和轉化十分亮眼。
「種草」號是時尚博主黎貝卡開始考慮搭建自媒體矩陣前,邁出的第一步。
2014年,時任《南方都市報》首席記者黎貝卡,離開傳統媒體,轉行做起了自媒體,創立了自己的公眾號「黎貝卡的異想世界」,以圖文形式分享穿搭資訊、時尚心得與生活態度。乘著新媒體興起的東風,再加上極具親和力與感染力的個人風格,黎貝卡迅速發展成為時尚領域的頭部KOL之一。
隨著個人影響力不斷擴大,黎貝卡也逐漸成為了諸多國際大牌挑選的合作對象,從時尚博主邁入名人之列。拍攝H&M開業廣告大片、受邀成為Bally品牌摯友、與CPB 出聯名定製禮盒、嬌蘭定製「黎貝卡色」口紅……勢能堆疊、商業價值攀升,又令「黎貝卡」這個原本隱藏於單一公眾號背後的個人化形象,有了更加多元的IP化價值。
2017年,抱著試試看「所見即可買」,做更直接的內容電商的帳號,也希望紮根種草這個垂類領域,「每天只種一棵草」應運而生。此後,黎貝卡真正開始思考「如果要做自己的品牌矩陣,我們究竟可以做些什麼?」
一年後,偏向於自我成長、生活方式品類的「生活」號——異想生活筆記、分享關於包袋的「包包」號——你的包真好看,以及關於女性小白理財知識分享的「理財」號——鄧姐姐的美好生活提案,相繼誕生。除此之外,黎貝卡還創立了兩個自己的服飾品牌,以及1個買手平臺。這個以「黎貝卡IP」為核心的自媒體矩陣不斷升級,幾乎涵蓋了女性生活消費方式的方方面面。
黎貝卡的自媒體矩陣
去年,黎貝卡還曾作為時尚領域的十位KOL之一,登上福布斯「50位意見領袖」榜單。
幾年間,黎貝卡異想矩陣在全網累計超2,000萬讀者,其中90%為女性,60%以上居住在一線、新一線城市。他們獨立且對生活品質有追求,這使黎貝卡成為很多品牌找到目標圈層的關鍵人格化入口。
與黎貝卡的採訪比約定的時間晚了10分鐘,工作人員說她當天生病了,有些身體不適。但在整個採訪的過程中,她的狀態卻讓人完全感受不到一點生病的跡象。專業、熱情、亢奮,講話語速飛快且思維清晰,不時伴隨著一串爽朗的笑聲,令這場對話變得不像一個採訪,倒更像是朋友之間的分享與閒聊。
這或許是她作為一個時尚博主,與生俱來的本領和天賦。
曾經有媒體在報導黎貝卡時,提到過她的前同事、經紀人崔斯坦對她的讚賞,似乎永遠有用不完的精力,在會場忙到凌晨兩點,回去還堅持繼續寫一些私人的心得分享到深夜,白天依然保持神採奕奕。對此她並不覺得累,只覺得好玩。
這種狀態在黎貝卡成為一名自媒體人之後,依然未變。至今,黎貝卡異想矩陣下的5個自媒體帳號都保持著日更的頻率,儘管她也坦言,日更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她始終覺得,固定頻率和量化是自媒體成功的關鍵原因之一,也是留住用戶和增強粘性的重要方式。
「因為如果我每天在這個時間點定期更新,讀者每天也是在同一個時間收到推送,這樣讀者就會形成每天都要看一下(的習慣),慢慢地,我們就會跟這些內容背後或者帳號背後的人,變成像一個老朋友那樣。」
傳統媒體出身,黎貝卡曾經只需要把採訪內容輸出給讀者。如今,她需要不斷輸出完全自己個人化的內容,「我得不斷地有東西可以輸出給別人」,這對於她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黎貝卡將做自媒體帳號形容為「大浪淘沙的過程」,能持續做下去的,與內容本身的輸出能力有很大關係。「只有你的內容令讀者足夠想要關注你,可能才能把他們留住。」但黎貝卡直言:「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面臨一個這樣(源源不斷地輸出)的瓶頸。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覺得沒什麼好寫,我就不做了。」
而與讀者間的雙向互動,則是不斷激勵著黎貝卡堅持走下去的重要原因。4年前,她曾經寫過一篇關於維京郵輪的推文,儘管單價昂貴,但在當時還是賣得很不錯。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往後的多年間,想要坐郵輪出行的人,依然會找出她曾經的那篇推文,購買下單。對於一個成功的自媒體帳號來說,這種反饋似乎是源源不斷的。
正如「每天只種一棵草」也曾在三周年當天的推文中寫道:「有人每晚惦記、記得你說過的話、感謝你分享的建議,認真給文章捉蟲,才讓人相信一直寫是有意義的。」
在「直播」和「疫情」的雙重夾擊之下,今年「618」期間,黎貝卡的廣告業務依然同比增長了10%,這是她和團隊都有些意料之外的事情。
單靠一篇推文,為一個全新的澳洲護膚品牌帶來超過一百萬元的轉化,是黎貝卡在今年「618」期間交出的其中一個成績單。如今在微信公眾號圖文的基礎之上,黎貝卡和團隊也開始嘗試量產化去做短視頻。這對於她來說,是又一次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區。
只有3個人的小團隊,每周產出2條短視頻內容,是她給自己和團隊定下的標準。「做事情一定要有一個效率」她強調。她覺得圖文形式是一種她已經非常熟悉的與讀者溝通的方式,「文字或者是公眾號,它們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大家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彼此認可。」而短視頻就是她正在摸索的另一種溝通方式,她還不算掌握地太好,但在盡力去做。
黎貝卡的最新一期視頻 探訪張靜初的家
所以當又被問到為什麼沒有加入當下「浩浩蕩蕩的直播大軍」時,黎貝卡說道:「是因為我覺得我不可能同時有精力去嘗試兩個對我來說這麼難的事情。」
在之前的一個採訪中,黎貝卡曾因表達被誤解完全不考慮嘗試直播,當再次被問到這個問題,她說:「我不會變成完完全全的主播,因為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領域,一些人在那個領域(直播)做得很好,但不意味不代表所有人都可以成為他們。我覺得我的體力支撐我那樣說4個小時可能都很難。但我並不排斥直播這個方式,「我沒有做,是因為我現在沒有精力,是因為我是那種每一步都走得很慢(的人)。」
的確,從正式開始做自媒體至今,黎貝卡的每一步都走得有些「佛系」,做矩陣、做服裝品牌、做短視頻都是在一定的準備和積累之後才去付諸實踐,看似每一步都走得比別人慢很多,但「準備好了」這四個字也意味著用心和付出。
「所有的事情一旦我做了,我可能就要好好做了,不是說一定要做到怎樣的高度,而是我就不能糊弄它,我就需要有一段比較長的時間跟精力去投入,哪怕只是一場直播,我不能說我提前看一眼,然後就播了。」她解釋道。
公眾號、短視頻和直播三種形式,對於黎貝卡來說也對應著不同的邏輯和訴求,比如她舉例,「如果我想清庫存,或者我想在短時間內有比較好的銷量,我可能會去找厲害的主播來幫我做直播,如果說我想要吸引一些更年輕、更視覺化的受眾,我可能就會做短視頻。底層邏輯還是差挺多的。」
在這次採訪前一天,黎貝卡和團隊剛剛發布了一條最新的短視頻,視頻中,她去探訪了演員張靜初的家。這條視頻在微博的觀看量超過了120萬,點讚破萬。而她在短視頻中與喜劇演員金靖的互動,讓不少客戶挖掘到了這個喜劇女孩的時尚面,後來特意邀請黎貝卡去一個活動中改造某位明星。此前,黎貝卡還曾幫三星手機做過一條視頻廣告,收穫了超過6,000萬的播放量,「破了圈」。對於這些數據,黎貝卡表示還是挺滿意的。這個小而精的團隊的確正在如她所說,每一步都走得穩紮穩打,成績喜人。
黎貝卡和金靖
與三星合作的視頻廣告「爆」了之後,黎貝卡收到了品牌發來的聯名的邀請。上月初,黎貝卡與三星手機聯名推出了限量款的mini手機包,全球限量發售100隻,預售開啟29秒即全線售罄。
此外,黎貝卡還數度與故宮聯名手帳、珠寶,與CPB 出聯名定製禮盒、嬌蘭定製「黎貝卡色」口紅。去年4月,黎貝卡與奢侈品購物平臺寺庫聯合推出了「Becky’s Choice 黎貝卡的移動衣櫥」主題展,15天內累計銷量近2,000萬。
故宮異想手帳,據悉即將推出第五本
黎貝卡x寺庫
談到聯名,黎貝卡覺得關鍵還是要找到雙方共同的特性,即所謂的「連接點」,如果彼此找到適合的點的話,就說明這個產品這個聯名產品它其實已經成功一半了,是一個會受歡迎的聯名產品。她說:「如果我的讀者不是她們想要的目標人群,我覺得這個聯名就是失敗的。」
「一個品類中,在一段時期裡我們基本上只會選一個(品牌聯名),做的是比較謹慎的。因為你如果聯名多了,其實大家也會困惑。」黎貝卡表示,「我覺得我的讀者是有一個客觀的、比較理性的認知的,我對他們的影響,其實主要是通過生活方式理念的互相認同達成的。所以我在無論選聯名還是做推廣,都會在這個前提下做選擇。」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答了不少人對於黎貝卡的另一個疑問:為什麼只針對女性受眾?是否會考慮出一些針對男性受眾的推送?
對於這個問題,她的答案暫時是否定的,她覺得,一定是要對自己的生活理念的認同,他們才會受到影響。黎貝卡認同中國的男士們也有很強的意識,想要提升生活品質,他們的需求的比例也很大,「但我只是覺得他們不太會是被這種形式(公眾號圖文)所影響的,可能直播會更適合他們。」
在採訪的最後,我們問到黎貝卡關於平衡工作與生活的問題,她有些無奈地大聲抱怨道,沒有平衡,已經沒有生活了。但她依然在向我們打趣道:「我周末不更新,這是我最後的底線了。」
因為年初的疫情,有時間可以休息在家的黎貝卡說自己胖了十斤,但這對於她來說是一件幸福的事,她有了更多的時間可以停下來好好思考了。她說自己甚至註冊了一個私人小號,寫起了隨筆,動輒7,000多字的「小作文」,收穫了不少讀者,又讓她覺得充滿動力。
如今,黎貝卡的形象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交、地鐵、機場、樓宇等城市角落,這個喜歡美、喜歡分享的女生也在用自身的IP影響力,建立所有女性美好生活的矩陣。
本文為福布斯中文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wechat@forbes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