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花朵財經
文 |花朵財經
碧桂園今年的中報比以往略遲了一兩天,但依然實力詮釋了何謂房企領頭羊。
如題,看完這份中報,最突出的感受是一個「穩」字。
在解讀之前,花朵財經必須告訴各位的是,這是一份值得一讀的中報,比如它業績陳述開篇第一句就是:發展才是硬道理。繼而闡述了企業在穩就業、穩經濟、擴內需等方面的社會責任,再提到為老百姓建造好房子的初心。
講真,平時看多了味同嚼蠟的數字報告,如此充斥著大將之風的行文真是令人讚嘆……
「 1 」
連續五年回款率高於90%!
碧桂園這份中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金額2669.5億、權益銷售面積約3185萬平方米;實現收入1849.6億元;錄得不含增值稅的已售未結收入達7808億元。
根據在克而瑞的全口徑銷售額排行榜單,碧桂園銷售金額3723.1億元,依舊居於行業榜首。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碧桂園權益合同銷售金額2669.5億,這其中權益合同銷售回款就達到了2509.3億元,權益回款率高達94%,這是碧桂園連續5年回款率高於90%,實屬不易。
資金的快速輪轉是碧桂園得以領袖群倫的重要「法寶」之一,超高的回款率體現了企業的銷售能力有增無減,資金利用率極為健康,抗風險能力強,這也是為什麼資深的上市房企投資者都特別看重企業在回款方面的表現。
「 2 」
帳面資金超過2000億,負債總額下降7.5%
房企面臨的風險,說到底就兩個因素最關鍵:
一是前文提到的回款率,二是貸款。
中報顯示,碧桂園上半年有息負債總額下降至3420.4億元,相較2019年末下降了7.5%。目前公司帳面可動用現金餘額達2055.2億元,且還有3288.1億元的銀行授信沒有使用。
什麼意思呢?資金保障特別充足。短貸風險無限逼近於零。
花朵財經近期跟銀行的幾個哥們聊過,銀行目前對房企的態度依然是十分傾向於給頭部企業足額的授信(哪怕你用不完),這其中的道理是明擺著的,不管經濟形勢好壞,好的企業永遠都是資金的避風港。
有人可能會說,當前的宏觀政策不是屢屢調整嗎,國家不是有意引導熱錢流入製造業和股市嗎?——這當然是沒錯的,但是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越是在銀行敞口有限的情況下,銀行越是會傾向於將有限的資金投入頭部企業,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鐵律,換句話說,今後這幾年,房地產行業的頭部集聚效應會特別明顯。
花朵財經注意到,儘管帳上趴著2000億+的碧桂園「不差錢」,但是碧桂園依然在控制融資成本上下了一番狠功夫,中報顯示碧桂園的融資成本為5.85%,這是一個堪稱令人羨慕的融資成本比率,它相較去年底下降了49個基點。
碧桂園的頭部優勢明顯,融資成本通常略低於同行,在這樣的背景下仍能使融資成本下降殊為不易,而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極有可能來臨的)一波接一波的降息風潮,碧桂園的融資成本大概率還會進一步降低。
「 3 」
碧桂園發展「底氣」:土儲情況優異
「發展才是硬道理」,何謂發展?
房企的特殊性在於,它的業績和別的行業一樣,是靠開源和節流。但相比其他行業,房企的發展尤為重視「倉儲」。土儲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其重要性一點兒也不壓於現金流。
根據中報,截止報告期末碧桂園已籤約或已摘牌的中國內地項目總數為2662個,業務遍布中國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88個地級市、1334個區/縣。
碧桂園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約16698億元,潛在的權益可售貨值約6706億元,權益可售資源合計約2.34萬億元。2020年下半年,碧桂園的權益可售資源約6412億元。
這其中,碧桂園在大灣區的已獲取權益可售資源達到了3088億元,潛在的權益可售資源達3182億元,權益可售資源合計6270億元。上半年,碧桂園國內權益合同銷售前10位的城市中,有近一半位於粵港澳大灣區,包括佛山、惠州、廣州、東莞。
此外可以看到,碧桂園下沉三四線的戰略發展得宜,公司項目中三四線城市的相關項目優勢明顯。截止報告期末,碧桂園位於一二線和位於三四線銷售金額比例為39:61(項目所在地)。
此外,碧桂園的業務多元化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目前碧桂園已經布局了機器人、現代農業、新零售等新業態,強化全產業鏈優勢。
根據中報,報告期末碧桂園機器人餐飲申請各類專利611項,已獲授權的有205項;漢堡機器人、雲軌系統、一體化全自動蒸箱、火鍋智能配餐機器人及自動物流系統等61款樣機正在研製,其中迷你雪糕機、貨櫃煲仔飯機器人、咖啡機、漢堡機已進入量產階段。
而截至今年8月14日,博智林已累計遞交專利申請2314項,獲授權567項,在關鍵領域擁有一批自主核心技術。現有在研建築機器人50款,其中35款已投放工地測試,填補行業空白,提升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在主營業務穩中有進的同時,碧桂園的「科技範」也逐漸展露無遺,碧桂園的這個「穩」字,不僅是穩在當下,更是穩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