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生活中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擾,覺得老天在故意和自己作對似的,做什麼事情都不順利,身邊也沒有幾個真心朋友,會產生許多的消極心理,其實做人做事都是需要學習的,在別人的經驗中我們可以學到許多有用的知識,從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曾國藩曾說:「做人要收斂,做事要開張」,講的是什麼意思呢?
做人要收斂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下曾國藩的所生活的時代背景,當時清政府正處於沒落狀態,西方殖民者入侵,朝廷腐敗昏庸無能,曾國藩位極人臣看似風光無限,但是經歷太平天國的衝擊,清政府已是搖搖欲墜,曾國藩本人也差點在戰爭中死去,所以他深知生命的脆弱,也知道自己的位置並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相反還會受到奸臣的陷害。
所以曾國藩才會說做人要收斂一些,不能過於高傲,應該低調而為,這是亂世之中最佳的明哲保身之道,「萬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在現代社會,這句話同樣也有借鑑意義,人們不怕低谷的失落,最怕的就是輝煌時候的驕傲自滿。為人傲氣容易受到小人的妒忌,會給自己招來無妄之禍。
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蛋」,有些人之所以黴運連連就是曾經太過囂張,一副天下「天大地大我最大」的樣子,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得勢了,這種人往往貪圖權力,會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資源強取豪奪,雖然能夠取得一時風光,但也敗壞了自己的人品失去人心,得到落魄的時候免不了「樹倒猢猻散」。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時刻謙虛謹慎,不要表現得過於狂傲,以平和之態對待周圍的人和事,這樣也能為自己積累更多的福報。
做事要開張
曾國藩老年為官時期,清政府內憂外患,無數人開展了自救運動,但是卻苦於得不到朝廷的財政支持,就連李鴻章的北洋軍費都被用在慈禧的壽宴上,可見當時的官員有多腐敗,所以曾國藩才會強調做事要開張,不要總是希望上級給自己太多的幫助,自己要主動想辦法,來解決問題才能留下一個好名聲。在當時的社會這其實是一種無奈之舉。
如今許多人做事也僅僅是按部就班,只做自己分內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也不願多管,或者只把眼前的事務處理好,不懂得用發散的思維去看待問題。這樣雖然不會有太多的錯誤,但也不會有高的成就。
領導們喜歡的是辦理靈活的員工,而不是那種只能等待指令行事的人,這樣的人在上司的眼中就是無能的表現,所以完成領導交代給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全方位的考慮,不要遺漏可能出現的問題,做事要準備多套方案和應急措施方能有備無患。
總結:人生在世就是為人處世,做人方面重在小心謹慎,謙虛低調才能不給自己招惹敵人;做事情要分散自己的想法,儘可能多地考慮問題,這樣才更能容易成功,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