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基本到收尾階段。7月份各個學校,需要到校交錄取通知書了。雖然所在的通州區,非京籍的孩子還沒有填報志願進行最後搖號和派位,但是大多數的京籍,京籍對待,京籍和非京籍進行過本區或者跨區擇校的孩子,全區搖號搖中的孩子,基本已經確定了去留方向,有部分孩子甚至已經交了初中的入學卡片。
學籍在通州,今年關注比較多的,是跨區的擇校問題。在沒有公布公民同搖之前,六年級的上學期報名參加過海澱民辦校的秋季營,一直抱持著多做準備,盡力擇校的態度。六年級上學期末早早準備好簡歷,關注著各個學校的招生動態,網報,線下開放日和講座都積極參與。期待著過完年孩子開學後,集中進行簡歷投放,學校開放日的參與,一直認為機會是有的。
誰知一場疫情,一個教育改革的舉措。讓今年的小升初沒有激烈的競爭,只在激烈的討論聲中就結束了。準備的簡歷也僅僅投出去一份而已。
在跨區沒有了大規模簡歷篩選和考試之後,最多的機會,即僅存的比例很少的機會,便是跨區民辦學校的搖號了。
搖號即使搖中,民辦學校首先是需要交付學費的,其次就是優質民辦學校成績的突出和優質的生源密不可分,在統一搖號的大背景下,民辦校的優勢和選擇概率就需要家長自己去分析和把握。
手機相冊裡還保存著跨區填報志願時,民辦校的跨區錄取比例和收費標準,沒有刪除。整理後粘貼在這裡,希望對下一屆小升初的家長有所幫助,針對自己的情況,早早做好升學規劃。
這是全區統一搖號,海澱區面向外區招生的學校和錄取的人數。填報時可以選擇三個志願,當時大家都認為師達招生的人數比較多,學校師資更不必多說,身邊的朋友首選的第一志願都是師達,認識的圈子實在有限,沒有聽說誰家娃如此幸運搖中。
填報志願時還是需要多考慮,自己的目標,學校的師資,收費價格,錄取比例,綜合進行衡量。
海澱區民辦校的具體收費標準大圖。
朝陽區,西城區,順義區,石景山區的民辦學校收費標準大圖。
一、海澱區。
可以報三個志願。海澱人氣最旺的師達,建華,海外,人分,理工附,人北聯合據說也不錯,身邊報名的家長也很多。
有一個尚麗外國語,沒有具體了解過學校具體如何,搖號之後的補錄也比較容易,可以打電話進行諮詢,留聯繫方式。熱門學校,一一打電話諮詢過,沒有補錄機會。
二、西城區有一所民辦和三所特色學校可以選擇。
填報志願時需要首先填報亞太這所民辦之後,才能繼續進行特色學校的填報。搖號結果公布後,發現亞太學校的錄取率很高,後續學校又進行了補錄。
華夏女中,回民中學和月壇中學。這三所學校也可以跨區,但必須是北京戶籍或者京籍對待。
因為是女孩子,當時只關注了最想去的華夏女中,沒有考慮其他學校。女中跨區招生80個名額,相比較海澱的跨區名額比例算高的。填報志願之後,才知道女中還需要到學校的網站上傳相關資料,包括學生手冊成績和評語頁,選擇女中的原因寫成word文檔,對自己有影響力的女性榜樣錄小視頻。後來看一些文章對女中搖中結果的分析,可能進行了篩選之後進行搖號,學校比較看重孩子的英語能力,至少PET以上才有競爭力。
這裡需要講一個實際的例子以便大家進行參考。
西城的特色學校只能填報一個。一個京籍少數民族的孩子目標是跨區,在填報西城志願時,首先填了民辦亞太。然後再對比三個特色學校之後,放棄最喜歡的女中,因為學校強競爭大,填報了回民中學。後來亞太和回民同時搖中,都是西城學籍。決定放棄收費高的亞太,選擇學校較弱但是有校額到校名額的回民。
三、朝陽區。
報了一個志願,選擇人朝分,和人朝分東壩的比較多。後來棄票人朝分東壩的也比較多。人朝分一度有家長去現場排隊諮詢補錄情況。
雖然有很多人搖號落空,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同樣也有很多人同時搖上兩所學校,需要各方面的對比後進行選擇,這是被人羨慕的一種快樂的煩惱。
最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方向是搖號,但通過關注各個小升初群信息後,不難發現點招和小規模考試依然存在。在搖號結束之後,這中間不乏多校間進行選擇,放棄名額,導致學校有補錄和撿漏的情況。也有個別學校會在短時間內收取簡歷選擇孩子。除了時時關注信息,還要多打電話諮詢學校,現場的諮詢也很有必要。
如果跨區擇校的意願非常強,就需要家長很用心,信息獲取的及時很重要。提早多加入小升初的群,機構的群,關注小升初網信息。
現在統一的大規模搖號派位之後,教育資源會越來越趨於均衡,這種均衡時間需要多久是未知,現在的擇校對孩子未來在中考有多大的幫助也是未知。這僅僅是個人在小升初跨區擇校中的一些感受和總結,也希望對有擇校意願的家長有點幫助。畢竟跨區是家長基於對未來中考時,考取高中的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