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精細管理體制 提升教學管理水平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作為新疆唯一一所農業高職院校,近年來,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圍繞教學中心任務通過創新體制、創新方法、創新考核,建設智慧教務平臺,全面提升教學管理水平,已經固化的做法全面輸出,輻射帶動了南北疆職業院校的共同發展。
一、管理整體情況
(一)堅持育人為本,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
學院黨委堅持育人為本,全面領導教育教學改革,實施覆蓋教育教學、管理服務、校園文化的「三全,十育人」人才培養育人體系,聚焦新疆工作總目標,按照「五好」培養目標,系統構建「1+3」少數民族學生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學院獲批教育部全國示範馬院,大學生社會實踐「三下鄉」獲得團中央表彰。
(二)牢固教學中心地位,統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學院「十三五」規劃中8項建設目標中6項涉及教學改革。學院成立有學術委員會和教學工作委員會,定期召開相關會議,研究教育教學改革和管理。學院黨委每年初召開專門教學工作會,落實各項教學改革和管理措施。學院創新二級教務管理體制,整合部門、重心下移,在分院設立教學管理科,兩級教學管理人員38人。學院實施教學部門績效分配製度,激發分院改革動力,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雙向發力,提升管理水平。
(三)深化產教融合,共築校企育人平臺
學院構建了「國家、自治區、州」三級集團化辦學格局。搭建專業深度校企協同育人平臺,出臺《校企二級學院管理辦法》,按專業(群)組建21個校企二級學院(其中9個為自治區首批混合所有制試點項目)。整合專業實訓與科研資源服務創新創業實踐,校企合作成立了21個研究中心、43個工作室和1個協同創新中心,其中「宏品牌工作室」被自治區評為勞模工作室,並走出國門。
圖1 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示意圖
(四)依法治校,構建內部質量保障體系
學院是自治區首批章程核准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首批試點單位。學院成立有質量辦公室,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和部門績效考核,建立教考分離專業知識技能和職業綜合能力抽考制度,以及專業、課程、教師、學生質量年報等制度。
二、管理特色創新
(一)創新教學管理機制,激發動力提升教學質量
一是創新二級教務管理體制、整合職能提高管理效能。學院創新二級教務管理體制,整合教務處相關部門職能合署辦公,重點發揮教學管理指導督查功能,重心下移在分院設置教學副院長和教學管理科,按照質量管理原則實現了教學質量生成與質量管理主體的有機統一。分院的質量建設,特別是專業產教融合建設水平、人才培養質量和師資隊伍建設水平等直接關係分院績效和發展,從根本上促進了分院從自身可持續發展角度注重管理建設,形成自發自動質量文化。
圖2 學院二級教務管理體制示意圖
二是創新實踐「混合式學分制」管理模式。學院根據高職人才培養學制短、專業實踐性強等特點,分析研究完全學分制和學年學分制在職業教育管理中的優缺點,結合學院學分制試點經驗,實踐創新形成了第一學年完全學分制,第二、三學年班級學年「混合式學分制」管理模式,在第一學年公共通識課學習期間滿足學生自主選修的要求,同時根據職業教育特點在二、三學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計大量專業實踐教學活動,採用選班學年制,輔以跨院選課、專業第二課堂等學習活動,既滿足學生自主學習需求又實現職業教育技術技能專門訓練養成。
三是創新教學管理制度,不斷固化管理新舉措。學院在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將改革成果不斷固體為教學管理制度,形成專業與課程建設、教學管理規範、質量評價與診改和師資隊伍建設等四大板塊近80多項制度,並且每年更新推出年度版本《教學管理手冊》。學院按照教育部、自治區改革要求不斷創新與教學改革和管理發展配套的新制度,例如,學院出臺《專業人才質量評價標準》,對各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進行15個維度的質量診斷評價,並通過質量年報開展專業設置和質量預警工作。例如,學院出臺《校企二級學院運行管理規範與績效考核辦法》,以專業(群)為單位深化校企混合制二級學院建設。例如,按兩級教學管理,教務處每周召開分院教學管理科長工作例會,集中研究一周教學問題、安排教學工作;分院召開學習委員周例會,反饋班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強化日常管理。
四是創新管理機制激發內生動力,促進師生全面發展。學院出臺《教師職業能力測評工作考核辦法》,按照「師德+三項能力」研製180多項業務發展清單和師德負面清單,要求教師年度工作計劃、五年發展規劃均依照業務清單計劃和規劃,學院質量辦每年發布教師發展最低綜合指數,並對每位教師和分院教師職業能力發展進行診斷評價。學院發布《學生職業素養成效評價工作完成情況考核辦法》《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專項評價體系》,質量辦對各分院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情況進行量化考核,並發布《年度學生職業素養教育評價報告》。學院按照分院人才培養質量綜合指數排名設置20萬元的教學質量單項獎,引導各教學部門牢固樹立管理意識和質量意識。
(二)創新教學方法手段,加強高質量課堂建設
一是「優課工程」打通教育教學改革「最後一公裡」。學院2015年啟動「一人一優課」工程,要求每名教師都要建設和主講1-2門優課,並通過數位化資源平臺「曬課」進行共享交流。期間:紮實做好「一課一標準」,標準成熟一份,優課建設啟動一門,夯實了優課建設基礎;並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公開申報、統一評審,支持了39門課程建設微課資源,98門課程建設在線課程,「以點帶面」推進優課建設;學院還強力推行專業小班化教學,為優課實施提供環境保障。學院積極推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項目化教學、小組化教學、積極教學法等方法與手段的改革,學院出臺的《教學活動規範與評價辦法》明確規定「項目和內容選取設計要科學合理,要充分體現學生中心;項目化課程教學中,學生各種課堂活動佔課程時間50%以上」。2018年學院老師以項目化教學改革為實例的課程教學實施案例,榮獲全國農業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
二是「一庫一課」構建師生全時空學習大平臺。學院牽頭主持作物生產技術專業國家級教學資源庫建設,按照「七區、八庫」教學資源建設思路,面向「網際網路+教學」的發展趨勢,根據學生、教師、企業員工、新型職業農民和社會學習者5類用戶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開發「智慧職教」學習平臺,支持線上教學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引領和推動了全國高職院校種植類專業建設。此外學院還共同主持農業裝備應用技術專業國家級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參與4個教學資源庫建設。
學院持續推進支撐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大量教師通過課程網站課前發布任務,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完成檢測;課中重點解決學生學習內容中的疑難點,指導學生完成項目實踐操作內容;課後為學生提供豐富拓展資源。學院利用世界銀行新疆職業教育項目投資500多萬元建設100門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引入爾雅通識課程31門,目前全校教師建課總量達925門,在學院智能教學平臺學習年用戶達到6萬人次,點擊量1200萬次。學院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 15 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3門,教師在全國教學能力比賽(信息化教學大賽)中獲獎4項。
(三)創新評價考核評價辦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院出臺《進一步深化課程考試改革的指導意見》,將成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達標性評價相結合,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採取分層分類教學,採取不同的考核標準。課程綜合考核增加過程性和成長性考核比例,鼓勵課程採用項目作業、作品設計、製作產品等途徑進行職業能力考核,鼓勵學生通過取得行業證書、發明創造、實踐成果置換課程學分。教務處建立知識理論、技能和職業綜合能力(畢業答辯)抽考制度,促進教學質量提升。按照教育部有關要求嚴格考試紀律,學院完善了《學生成績考核管理細則》,教務系統通過權限統一管理學生成績,建立學生、分院、學院教務處三層成績覆核制度。出臺學生課程重修管理制度,規定學生課程重修學習時間,考核標準不降低。
(四)創新質量考核體系,構建內部質量保證循環
一是以目標績效考核為動力,完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學院成立了以書記、院長為組長的質量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基於學院、分院兩級管理模式,系統建立了各部門內部質量保證和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管理兩大體系,創建了學院層面宏觀管理、各分院針對不同專業實施各具特色精細化管理的兩級模式。由學院質量辦以診斷與改進為抓手、以績效考核為動力,構建了分層次、縱橫交錯的質量監控與保證系統。
圖3 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領導決策系統示意圖
二是基於大數據,實施五個層面教學診斷與改進。學院全面開展涵蓋「學院、專業、課程、教師、學生」5個層面的教學工作自我診斷與改進,定期發布學院年度質量報告。藉助智慧校園大數據應用平臺對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全方位收集挖掘各專業主動服務地方和行業需求、培育工匠精神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對學院落實國家高職教育改革發展政策的情況、改革發展的年度成績、問題和對策等進行全面的闡述。對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進行量化診斷,對各專業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發布各分院年度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綜合指數。開展教師職業能力測評,質量管理辦對全院所有教師測評情況進行審核、統計分析教師職業能力測評結果納入教師評優標準,促進學院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提升。對課程建設與實施開展診改。
圖4 實施「五個層面」質量診斷與改進體系
(四)打造智慧教務,全面推進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是合作研發「智慧新農職」智能校園系統。學院與信息技術企業按照《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規範》和《高等職業院校智能校園建設導則》要求,通過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依託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關鍵技術支持,集成校園分布式信息系統資源,通過校園監控人工智慧識別、一卡通、業務報表、工作計劃和師生移動日誌管理等途徑實現「無感」智能化狀態採集和狀態數據分析,為廣大師生提供全面、協同的智能感知環境,為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移動便捷化的信息服務,最終實現教學質量監控與管理大數據分析,為學校的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二是合作開發頂崗實習和現代學徒制管理系統。學院根據農業類專業頂崗實習分散、分布區域廣的特點,結合學院頂崗實習「三項計劃」(頂崗實習計劃、培訓學習計劃和專題研修計劃)管理、三導師(企業指導教師、實習指導教師和就業與素質教育導師)管理特點,與信息技術公司合作量身定製開發了頂崗實習PC-APP管理系統,構建了校-企-生三方無死角管理。目前在系統上已完成148個實習項目,日報348348人次,周報84787人次,月報23163人次,考勤籤到928994次。學院是教育部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和第三批馬產業行業學徒制試點主導單位,按照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特點聯合企業正在開發現代學徒制管理平臺,目前平臺已進入測試階段,將成為國內首個現代學徒制管理平臺。
三是創新人工智慧識別雙督導系統。學院在每個教室安裝電子督學系統,可以在督學室對任課教師授課全過程進行督導,並且可以實現智能識別師生負表徵教學行為、自動記錄檔案。學院智慧教務系統以全流程多維度的方式,貫穿課前課中課後,融合線上線下、打通課內課外,可以快速、高效採集評教信息,對全過程數據跟蹤統計分析。
三、管理工作成效
(一)學生評價滿意度高
經第三方調研顯示,2018年在校生對學院教學滿意度為94.37%,對學院管理滿意度為97%。2014—2017屆畢業生對學院教學滿意度分別為87%、91%、94%、94%,與全國示範性高職基本持平。2014屆—2017屆畢業生總體能力(畢業生35項基本能力)滿意度分別為91%、92%、94%、95%,比全國示範性高職高近10個百分點。
(二)教學業績優秀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多年來未出現重大教學事故。學院是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2013年榮獲「全國職業院校就業競爭力示範校」、2014 年榮獲「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5 年入選「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2016年學院被確定為自治區首批診斷與改進試點單位,2017年入選「全國職業院校頂崗實習管理50強」。
(三)就業率區內領先
學院連續多年就業率位居自治區前列,2018年畢業生3824人,就業率達97.6%;2014—2017屆畢業生就業現狀滿意度分別為62%、76%、77%、79%,比全國示範院校平均值高4個百分點以上;用人單位對學院畢業生滿意度高於同(相近)專業本科院校。
(四)輻射帶動成效顯著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加快自身建設和改革同時,將積澱的教育教學管理改革做法和經驗毫無保留地進行輸出和示範,近10年,先後幫扶指導疆內6所學校創建高職學院,幫扶指導疆內10所中職學校創建國家和自治區中職改革發展示範校。學院2014年起先後託管南疆4所中職學校,派出16名優秀幹部擔任託管分校校長、副校長,把學院先進職教理念和教學管理經驗複製到託管學校;各專業30名優秀教師到南疆任教,帶動託管學校課程教學改革;為南疆託管學校免費開放48門在線課程,提供優質課程資源共享。學院帶動南北疆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和改革的做法得到了教育部陳寶生部長的肯定,全國多家主流媒體相繼進行了報導,具體實踐做法獲得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