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鴉片是一種精神依賴性毒品,對人體的危害很大。清朝時期,吸食鴉片人數龐大,男女老少深受其害,整個國家都沉浸在頹廢喪氣的氣氛中。
為了阻止白銀外流,清政府命令林則徐虎門銷煙,而英國就以清政府干擾自由經濟市場的名義對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
在當時,中國人大量的吸食鴉片,不僅上流社會吸,就連底層人民也吸。不僅造成了大量的白銀外流,甚至讓中國人被冠以了「東亞病夫」的稱號。不過鴉片本身價格高昂,為何清朝貧民人人都抽得起?實情令人恍然大悟,感到憤怒痛心。
這個答案的原因之一一個,那就是當時的鴉片足夠便宜。其實早在漢朝的時候,中國的境內就已經出現了鴉片的原材料——罌粟。當時的國人對於罌粟相當的習以為常。
時間到了明朝,歐洲的列強們打著自由貿易的旗號想和中國通商,但是大明這個「白銀黑洞」徹底的嚇傻了歐洲人。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攢錢的習慣,明朝時候的富人就喜歡把白銀埋在院子裡。據統計,明朝的富人可能埋了數億兩白銀在院子裡。
眼見白銀源源不斷被明朝收走,歐洲人並不死心。在滿清後期,英國人發現了罌粟的提煉物鴉片能夠讓人吸食成癮。於是英國人就將鴉片包裝成了「福壽膏」,然後源源不斷的賣到中國來。
眼見白銀外流,清政府趕緊讓林則徐想方法硝煙。但是在硝煙後沒多久,中國的鴉片又開始泛濫了起來。於是當時就有清朝的官員出了一個餿主意。那就是讓國人種罌粟,然後和英國人的鴉片競爭。
很快,中國大量的肥沃土地被栽上了罌粟,那壯觀程度比起金三角也不趨多讓。於是到了滿清的末期,鴉片在中國就和今天的香菸一樣泛濫。數量多了價格自然也就降下來了。所以在當時,中國甚至窮人也能吸食鴉片。
到了今天,鴉片早已成為了中國骨子裡的一道「應激反應」,一提到毒品自然是人人喊打的。而國家對於毒品的管控也是異乎尋常的嚴格,讓毒品在中國的泛濫已經成為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對於毒品,哪國人都應該保持警醒。畢竟毒品這東西最大的危害就是讓人上癮,並摧毀人的意志。但是近幾年來加拿大和美國對於毒品的容忍和放縱卻讓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