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們團隊的同事在收集經開區的相關內容,一通了解下來,大家都覺得經開區這幾年的城建動作「磨磨蹭蹭」。
就拿小梘、園藝山和經開區做對比,雖然不是在同一時期開發,後發力的小梘充分張揚了公園新區的個性,在基建方面一路升級。經開區卻因為缺乏教育、醫療設施沒少被大家抱怨。
而這幾年重點突圍招商引資的經開區,也終於在配套建設上有了新的突破。
8月28日,經開區舉行了2020年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竣工儀式,集中開工竣工項目共68個,涵蓋了工業、基礎設施、民生和社會事業、服務業和房地產四大領域,總投資達238億元。
9月16日,政府發布了經開區三江實驗學校、中醫健康城的劃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公告:
為支持教育和衛生事業發展,根據《綿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向綿陽經開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劃撥一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批覆》(綿府批覆[2020]133號)、《綿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向綿陽市中醫醫院劃撥一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批覆》(綿府批覆[2020]130號),同意以劃撥方式向綿陽經開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綿陽市中醫醫院供應一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
綿陽市三江實驗學校
劃撥用地申請人:綿陽經開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項目基本情況:該宗地位於經開區塘汛街道板橋社區,劃撥宗地面積57988.37㎡(86.98畝),劃撥總價款3479.3022萬元,劃撥用途為教育科研用地(初中、小學)。
三江實驗學校位於南山東路,萬江眼科醫院旁邊,總投資3.95億元,為九年一貫制學校,設置學位4740個。
總建築面積約64432㎡,新建綜合教學樓、綜合辦公樓、食禮堂、圖書館、學生宿舍等主體建築以及室外運動場、地下停車場、室外道路排水綠化等配套設施。
項目規劃融入「三江文化」、「南山精神」等文脈傳承,打造「功能分區明確,規範要求達標,平面布局合理,立面造型大氣」的現代化學校。方案設計以搭積木的方式將多種形體穿插組合,構建靈活多變的趣味空間形式。同時,融合建築的群體性與功能分區,將各個功能分區由多功能連廊連接構成整體的建築群,達到功能與形式的統一,使整個校園分區明確,處處通達,進而實現校園各類資源的共享與統一。景觀設計因地就勢,處處成景,建築錯落有致,用傳統的院落文化結合現代的建築外觀,達到「堂虛綠野猶開,花隱重門若掩」的意境。
三江實驗學校是2020年綿陽市重點項目,建設周期為2020-2023年,建成後將極大扭轉區域優質教育資源匱乏的不利局面。
綿陽中醫健康城
劃撥用地申請人:綿陽市中醫醫院
項目基本情況:該宗地位於經開區松埡鎮日新社區,劃撥宗地面積39392.14㎡(59.1畝),劃撥總價款1765.7192萬元,劃撥用途為醫療衛生用地。
不僅如此,在多方搜羅信息的時候,我發現中醫院在2017年8月中旬,以劃撥出讓的方式購置了經開區松埡鎮一宗醫療慈善用地,還曾在規劃局進行了公示:
優質中藥材實驗、示範及加工基地建設
面積12.917745公頃(約193.77畝)
這次再交易一宗地塊,加起來就很接近中醫健康城總體量了。
從地理位置看,中醫健康城並沒有在經開區主城內,而是在涪江對岸的松埡鎮日新村。項目西北側緊鄰二環路,東北側400米為綿鹽路。北側310-515米範圍內約450戶日新村居民,東南側240米為四川電子機械職業技術學院。
中醫健康城由綿陽市中醫醫院投資建設,總投資12.5億元,佔地264畝。綿中醫醫院經開區分院、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項目是「綿陽中醫健康城」項目的主要內容,同時還要改造院本部業務用房和環境,全面提升中醫藥傳承創新能力。
項目定位為發展公益性中醫藥健康服務業,擬建成一個集醫療、科研教學、康復養護為一體的健康服務示範基地,並將按規劃分期建設。
具體包括以下三大塊:
1、三甲中醫醫院:新建綿陽市中醫醫院松埡分院。圍繞老年病、慢性病、腫瘤治療、創傷急救規劃重點學科,擬建設慢性病診療中心、創傷急救中心、老年病中心、腫瘤中心(重點發揮中醫藥扶正祛邪特色,促進失去手術機會的腫瘤患者帶瘤生存、提高生活質量)等特色專科中心,使之同涪城路綿陽市中醫醫院本部形成互動發展、同市內其他醫院形成錯位發展的良好局面。
2、養老養生中心:新建綿陽市中醫藥養生護老中心。項目依託綿陽市良好的自然地理環境,根據目前社會養老現狀,開展社會化養老機構建設,項目建設環境優美的自然景觀環境,配置高端養老養生設施,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娛樂精神活動,滿足綿陽市高端養老所需。同時開展異地養老養生項目,滿足國際、國內不同階層的社會化養老需求。
3、中醫科教中心:新建多功能酒店複合式培訓中心。按照標準建設配置有大型培訓教室、多功能會議室、複合式餐廳、酒店公寓等內容,滿足學員培訓、大型會議、團體住宿及用餐等需求,為全市中醫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等提供條件。同時,辦好綿陽市中醫藥研究所,開展中醫科研工作。
其中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項目(綿陽市中醫醫院經開區分院)及科教綜合樓已於2019年8月20日開工建設。
中醫院松埡分院規劃前為門診(四層,急診位於門診一樓,另設入口),還有1棟住院樓(高13層)與其平行布置。
場地內原有綿陽市涪江中藥飲片廠,由綿陽市中醫醫院於2007年籌建建成,實施「綿陽市涪江中藥飲片廠建設項目」,2013年完成竣工、驗收。日新村的涪江中藥飲片廠已於2018年7月停產,搬到了積家工業園。
項目施工期:2019年10月—2022年12月,約1185天,也就意味到2022年或2023年,在經開區和小梘的南部—松埡鎮的綿陽中醫院分院就會投入使用。
而三江醫院的建成時間大約是在2024年,相比之下,中醫健康城會更早的加入城南配套體系。
如果大家有留意醫院的動態,就會發現市三醫院、中心醫院和中醫院都在積極推進建設分院。
三江醫院(經開區)總用地約100畝,規劃總床位1000床,預計2024年建成;中心醫院分院(金家林)佔地270畝,建成後將容納1200張床位,預計今年內開工建設,建設工期大概需要兩年半,即2022-2023年建成;中醫院分院(松埡鎮)佔地264畝,容納1000張床位。
三甲醫院紛紛外遷修建分院,這是為什麼呢?
下圖是一張綿陽醫院的分布圖,西至火車站,南至南河板塊,向北到四0四醫院,平均1公裡範圍內有兩家醫院(未分大小規模、民營公立、診療類目)。其次是分散在東西兩側的高新和遊仙主城區,醫院以一公裡為半徑分布,平均兩公裡範圍內有兩所醫院。
而向南、北、西北方向,幾乎沒有什麼醫療資源。
城市發展均衡,必然要推動配套建設,商業綜合體、學校外遷,醫院也在向新的板塊延展,使醫療資源分布更加公平、可及,讓老百姓看病就醫更加方便。
中醫院增設分院,從官方透露的信息裡總結,也是為了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提升中醫醫院綜合實力。
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通知(國發[2016]15號):「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中醫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各領域得到全面協調發展,中醫藥標準化、信息化、產業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明顯增強,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寬,中醫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每千人口公立中醫類醫院床位數達到0.55張,中醫藥服務可得性、可及性明顯改善,有效減輕群眾醫療負擔,進一步放大醫改惠民效果。」
通過新建綿陽市中醫醫院經開區分院醫療業務用房,可以加快新區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健全基層服務體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能力,推動中醫藥發展。
換個角度來看,一個新區建設前期,首先會進行增設新的制度保障機構,再進行生產基礎設施的建設,最後才是社會基礎設施建設,並且會隨著片區人氣的攀升再不斷完善。
根據《經開-小梘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公示》顯示,小梘定位為康養品質片區,先天的生態優勢加上迅猛發力的後進房企,已經成為綿陽生態居住的一顆新星,備受關注。
遵循先產業後城市的開發建設理念,經開區的開發難度更高,主導產城人融合,配套建成學校、醫院、公園等綜合服務設施,形成以產業為支撐、以城市為依託的發展格局。
但由於基礎設施布局不盡合理,建設不盡配套,生活性設施相對滯後,經開區的城市建設框架始終沒有拉開成型(不止是經開區,園藝山也存在同樣的短板),也無法實現城市均衡發展。
經開區轄區常住人口28萬,卻只有一所民營醫院—萬江眼科醫院;三所學校—富臨實驗小學、塘汛小學和綿陽十一中;公園—南湖體育公園;交通樞紐—南湖汽車站;一個三級大型城市商業—CBD萬達廣場,這些已建成使用的公共配套並沒有辦法完全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很明顯,經開區如果不發展短板,光靠小梘發力,城南就始終強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