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55歲的車小菊在寒冬裡收到了一個溫暖的消息:苦盼8年,終於等來了安置房的交付。
2012年,為建設嶽陽市訊力機電大市場,車小菊家成了拆遷戶。從此,對安置房的期待猶如夢魘一般纏上了她。「記不清多少次出入於徵收安置部門,得到的答覆總是『等』,從期待到失望,再到絕望。」 車小菊說,8年來舉家租房,居無定所。
像車小菊一樣苦等安置房的拆遷戶,在經開區並非個案。車小菊說,早幾年到徵收安置部門詢問情況,總能看到黑壓壓的人群。
面對群眾的怨氣,從部門到鄉鎮、管理處都束手無策,甚至感到迷茫。這些年來,經開區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項目建設遍地開花,徵拆戶越來越多,但安置房建設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徵拆的速度,導致「欠帳」越堆越多。「根據政策,從2014年開始,安置方式由實物安置改為了貨幣安置。」經開區徵收安置局副局長張小華說,但2002年到2014年之間,該區累積下來的安置房欠帳超過了5000套。
一時間,民怨沸騰,矛盾叢生。
「拆遷群眾為經開區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不能寒了他們的心!」「解決不好群眾的安置房問題,就不能體現經開區歷來所堅持的『以民為本』發展理念。」對此,經開區的決策者有著清醒的認識。
2018年至2019年,安置問題多次被提交至經開區工委會進行討論,並制定了安置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成立由經開區主要領導掛帥的安置攻堅行動領導小組,調動人、財、物,提供要素保證,著力構建「工委管委會領導、安置牽頭統籌、部門履職配合、屬地協同推進」的安置工作新格局。
「車小菊們」就是在此時看到了希望。
「 2019年,經開區安置工作按下了「快進鍵」。到當年底,全區安置房缺口降至2800套以內。「取得這樣的成績,一方面是因經開區高度重視,舉全區之力推進安置工作。」 經開區徵收安置局局長管利平說,另一方面是得益於大膽實踐,創新安置模式,促進了安置工作提速增效。
當年,該區新建大橋小區、監申橋小區2個安置小區,安置1501戶;回購金鳳公寓、富興和城2個小區安置房,安置1328戶;購買天倫溪山府限價商品房,安置150戶;富興公司、迅力公司等項目用地單位自主安置200戶;出臺解決遺留問題的新政策,用貨幣補償的形式集中消化760戶「安置資格」;此外,還通過出讓土地按比例回購安置了一批。」
與此同時,組織專人對安置資格進行了全面自查自清,清理安置資格216戶,確保安置工作公開、公平、公正。
今年,經開區拆遷安置工作持續發力,全區新安置1495戶,目前全區未安置戶數已降至1243戶。4000多個家庭,在苦等少則五六年多達十幾年之後, 卻在短短兩年時間裡,先後圓了「安居夢」。
「力解拆遷群眾心頭的『急難愁盼』!我們有信心在在未來一兩年內徹底還清全區『安置帳』!」 管利平說。
在高效推進安置工作的同時,經開區還率先將原有的安置小區納入舊改範圍。通海路管理處陽山新村小區是該區第一批實施改造的老舊小區之一,經過改造,不僅全面解決了困擾居民多年的雨汙分流、水壓偏低等問題,還通過黨建引領,實現了基層治理再升級。在此居住了18年的老居民易立平說,短短幾個月,小區沒有「傷筋動骨」,卻實現了「脫胎換骨」,達到了「環境整潔、配套完善、管理到位」的目標,小區居民幸福感滿滿。
「憂居」變「優居」,同城同福利,利民貫始終,設施同提升,拆遷群眾「安居夢」今朝夢圓!
文章來源:掌上嶽陽經開區
聲明:「新嶽陽」微信公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