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現在不出鄉鎮就能做手術,也不要花什麼錢。」日前,在贛州市贛縣區韓坊鎮中心衛生院,33歲的貧困戶廖太陽因慢性闌尾炎住院治療,待炎症消除後準備在衛生院做闌尾切除手術。
小病在鄉鎮就能看好,這是贛州市提升鄉鎮衛生院健康扶貧能力的縮影。針對健康扶貧存在的薄弱環節,該市重點加強了農村衛生健康基礎設施建設,築牢預防「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籬笆。
家庭醫生走村串戶
唐聲均是贛縣區儲潭鎮衛生院的醫生,這段時間他一直在忙著貧困戶家庭醫生籤約和上門隨訪的事情。「有病隨訪,沒病篩查,防止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絕症。」唐聲均說,作為家庭醫生,他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定期對患病貧困戶進行隨訪,對沒病群眾進行健康體檢,讓村民有病早發現、早治療。
84歲的潘其作是儲潭鎮田心村村民,他因患有白內障導致雙目失明,又患有高血壓,因此手術一直拖著不敢做。去年年底,唐聲均帶著老人去贛縣區人民醫院做了檢查,當得知老人可以做手術後,他就開始著手幫助老人降血壓。今年1月7日,唐聲均把老人帶到贛縣區人民醫院,手術當天,老人特別激動,還穿上了新衣服,跟過年一樣重視。
贛州市積極推進家庭醫生籤約,全市組建家庭醫生團隊2854個,籤約貧困人口986955人,籤約率86.40%,履約939483人,履約率95.19%;重點管理慢性病貧困人口200191人,籤約191267人,籤約率95.54%,履約189531人,履約率99.09%,滿意率94.21%。
小病治療不出鄉鎮
贛縣區韓坊鎮小坌片屬贛縣區最南端的一個偏遠山區,與安遠縣、信豐縣接壤。多年以來,「看病難」問題成了當地近1.5萬名群眾心頭上的急難事。2018年9月,韓坊鎮中心衛生院小坌分院門診住院綜合樓破土動工,一年後建成投入使用,滿足了周邊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這幾年,我們中心衛生院在醫療設施設備和技術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小病不出鎮就能治好。」韓坊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徐昌森說,該院開設了兒科、中醫科、內科、外科等科室,除了建設分院外,還在長演村開設了門診部,群眾就醫不用再翻山越嶺。
據了解,2019年贛州市新改擴建54所鄉鎮衛生院,啟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臨床服務能力提升項目,不斷提升鄉鎮衛生院醫療衛生技術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實現「常見病、多發病不出鄉鎮」。
努力讓群眾少生病
贛縣區儲潭鎮紅河村村民曾細霞在健康體檢時,被發現患有膽囊息肉病變。家庭醫生張潔琴了解情況後,向患者普及相關醫學知識,對其跟蹤隨訪。由於隨訪做得好,患者的病情至今沒有惡化。
儲潭鎮衛生院院長石朝卿說,儲潭鎮地處贛州市中心城區近郊,近年來,有的村整體拆遷,不少居民在贛縣區或章貢區居住,給家庭醫生履約帶來了一定困難。於是,該院組建了7個家庭醫生團隊,採取最「土」最「笨」但最有效的辦法——提前電話預約上門,向居民宣講健康扶貧政策,普及健康養生知識,進行健康幹預,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據了解,贛州市全面開展了慢性病下沉式拉網式集中篩查和上門認定服務活動,變群眾「上跑」為醫生「下跑」。截至目前,該市組織開展「下沉式」集中篩查服務4579次,進村入戶上門篩查48499人,通過慢性病認定53760人,更多早期貧困慢性病患者得到了篩查和識別,使其併發症得到控制甚至不發生,減少和防止「病上加病」「貧上加貧」等現象的發生。(江文、廖茂錚、鍾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