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會重演,但卻是驚人的相似!
家樂福前腳賣身蘇寧,日本百貨巨頭後腳就宣布,將關閉中國門店走人。
日本第二大百貨集團退出中國
猝不及防!
6月25日,上海高島屋官方網站突然發布一則通知:宣布將於8月25日終止營業!
劃重點,上海高島屋百貨公司在2009年2月24日註冊成立,上海高島屋百貨則是2012年12月開業,這是高島屋進軍中國的第一家門店(至今沒有開出第二家),也是唯一一家門店。
這也就是說,高島屋要退出中國了!
小編表示很遺憾,從這則通知中來看,這家公司當初肯定是興衝衝地來中國,準備大賺一筆的,結果魔都同胞不給力,現在搞得人家要離開這片傷心地了。
消息一出,眾網友既沒有拍手叫好,也沒有一臉嚴肅地分析離開的原因,反而是一臉蒙蔽,紛紛表示「聽都沒聽過」、「啥時候有的」。
掐指一算,這家百貨巨頭在上海已有7年歷史,居然毫無存在感,照這麼看,關門也是遲早的事了!
雖然在中國混不下去了,但是這個高島屋在日本還是很吃得開的。
高島屋,全名是株式會社高島屋(Takashimaya),早在1831年,也就是我大清道光年間,這個屋就創立了,創始人是飯田新七,不過,當時不叫高島屋,飯田君當時也不是幹雜貨鋪的,而是倒賣二手服裝和棉料製品,直到1930年才正式確立「高島屋」這個名字。
在此後180年間,高島屋從一個雜貨鋪,慢慢發展成為一家超級百貨公司。在日本本土,高島屋擁有近20家門店,是僅次於「三越伊勢丹控股」的第二大百貨集團。
別看人家店子不多,但是買賣做得挺大,服裝、化妝品、珠寶、家居、食品等等,只要是日常消費品,高島屋都賣。
更牛的是,1933年3月開業的日本橋高島屋,因為設計風格比較清奇,居然還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遺產,這也是日本首家被命名為國家重要遺產的百貨公司建築物。
一個百貨公司,居然幹起了建築師的活兒,還幹出了名堂,這也是相當奇葩了!
硬扛7年,終是落敗
2012年,高島屋首次進入中國,在上海長寧區虹橋路1438號開出第一家門店。
相比八佰伴百貨、伊勢丹百貨等同行,高島屋晚了20多年,但是這時的中國市場一片繁榮,「人傻錢多」的中國土豪們揮舞著人民幣,在全球掃貨。
而一衣帶水的島國,是國人最愛去觀光的地方,在旅遊時,順帶開啟剁手模式,更是司空見慣,高島屋也成為國人在日本掃貨的不二選擇。
既然日本貨這麼流行,那我把貨拿到中國去賣,不是賺大發了。
高島屋的如意算盤是,以眾多日本品牌為賣點,其中不少品牌還是首次進入中國,在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建立最頂級的購物中心。
對中國土豪們信心滿滿的高島屋,在上海的首店,面積高達6.2萬平米,商業樓層從地下1層,開到地上7層,餐飲、家居、服飾等全覆蓋。
而且,還引入了多家上海首店,比如MI CASA BY LAPIS LAZULI(地中海餐﹒新概念),Cafe deparloir 雅薈坊(法式﹒新概念),名藏(炸豬排專門店﹒京都)等等。
在硬體和服務方面,不得不服日本人,無論是商場明亮輕快的整體色調,還是在衛生間、電梯等設施,尤其是母嬰室及衛生間的細節方面,日本人都很用心,甩了國內同行幾條街。
萬事俱備,高島屋只等中國土豪們給自己送錢。
不過,有點出乎意料的是,開業前不久,遇上紀念「九一八」反日大遊行,本來想著能在2013年衝擊130億日元的營業額,結果不久就下調為80億,而且還把總經理給換了。
後來發現80億也有點多,沒辦法,又下調至50-60億……
就這麼無原則、無底線的降低自己的標準,中間還進行了一系列調整,比如加大餐飲、咖啡、兒童業態的比例,下調服飾品牌比例等。
不過,仍然是徒勞的,高島屋在中國幹了七年,就虧了七年,最近三年,高島屋分別虧損98萬、114萬、866萬人民幣。
硬扛7年,仍然是毫無起色,無奈之下,高島屋只能撤出中國市場,不過,「臨死」前,高島屋似乎也沒搞清楚,自己為什麼會遭遇慘敗!
不接地氣、一心只想割國人韭菜
首先,日本品牌在國人中很受歡迎,這個結論不假,但是這個理論的適用範圍有限,因為在日本本土,出於對日本貨品質的信任,中國消費者基本不會怎麼看牌子,只要品類對了,就直接出手拿下。
但是,在中國就不一樣了,大家只會選擇一些自己熟悉的名牌,越是知名度高,越是受歡迎,而高島屋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日本品牌,很多都是第一次到中國,壓根都沒聽說過,直接被國人無視。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知名度超低的「日本名牌」,價格還貴到爆。
試想,一個從未聽說過的牌子,價格還死貴死貴的,你會去消費嗎?
其次,這家日本巨頭不接地氣,不做營銷。
在中國這種喜歡湊熱鬧、看熱鬧的地方,高島屋不搞營銷,比如在開業時,連基本操作——開業大酬賓活動都沒搞,更別提其它的營銷活動了。
這麼不接地氣的結果,就是毫無人氣和流量,即使地段、服務、商品再好,也於事無補。
最後,中國「人傻錢多」的時代已經過去,想割中國人的韭菜,沒那麼容易!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很多中國人都不差錢,很多外國品牌也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但是,不是所有外來的和尚,都好念經。
亞馬遜、甲骨文、梅西百貨等,再加上高島屋,都已經或是即將退出中國。
這說明,對這些想割韭菜的外國人來說,中國「人傻錢多」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更多的是理性購物。
想要在中國賺錢,就要入鄉隨俗,拿出自己的誠意,搞一些中國人喜聞樂見的營銷活動,來迎合他們。
如果一味盲目自信,以為把對付本國消費者的套路,直接搬過來對付中國消費者,就能坐等收錢,結局必定是虧得褲衩都不剩。
據悉,高島屋離開中國後,又想去越南割韭菜,如果這廝仍然是這種不接地氣的姿態,那麼距離離開越南、滾回日本老家,也就不遠了!
作者:趙雲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