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也被叫做老福特,關注娛樂新聞的朋友應該能有所了解。沒錯,他與年初「肖戰227」事件中的ao3同類型產品。ao3被牆以後,老福特變成了所有同人文創作者與閱讀者唯一的精神支柱。
不論是老福特還是ao3圍繞的都是一個詞——「同人文化」。
很多朋友們可能不清楚什麼是「同人文化」,什麼是「同人文」。
「同人」一詞最早來自日本漫畫。指「自創、不受商業影響的自我創作」,或「自主」的創作。這個文化圈則被稱為「同人界」,創作出來的文章叫做「同人文」。如今,更多是指創作者對已有的作品、已知人物進行的二次創作。
它的形式跨越文學、動漫、遊戲、影視、廣播等不同文化載體,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私密的想像情感空間在這裡。這是屬於一種衍生出來的文化,舉個例子:在影視劇中,有些人不喜歡這個作品的結局,就會自主寫了一個滿足自己所期待的結局。
簡單的說,就像大家在看偶像劇中,希望女主和男二在一起,而電視劇中未能滿足,所以就會自行在角色原有人物屬性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也會有些創作者,將自己喜歡的明星作為主角,進行完全獨立小說創作。
老福特在6月3日全網下架後,表示進行調試,但是截至目前一直未能上架。也許永久下架,這消息讓很多同人圈的用戶感到恐慌與著急。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評論
「ao3被封的那天,我身邊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相互勸告或是在心中慶幸:至少我們還有lofter。不要小看lofter,在大眾眼中,那只是一個同人網站,但對於很多人而言,那就是活下去的希望。這麼說並不是誇張,就我自己而言,高三最難挺過的那段時間,我一度動了自殺的念頭,最後可以說是lofter救了我。在我身邊,這樣的人還有很多。真心希望老福特可以度過此次難關,否則,中國的同人創作只怕真的會從此一蹶不振,我們,又一次成為了無家可歸的孩子。」
說實話,這個評論有震驚到我,同時也讓我對現在95-00後這一批新生代的孩子們,有了新的認知。
我從未想過,一個虛化的世界,可以讓人找到活下去的動力。我看到這個評論的第一反應是,想要自殺的時候,不應該是考慮一下家人的感受嗎?不應該想一下自己的未來嗎?
但是當我認真的看完知乎所有關於老福特下架事件的評論以後,我有了新的認知。
也有些理解,這些新生代年輕人的思想。可能對於平時不關注這個圈子的人,不太會理解他們為什麼這樣痴迷。這就好比,男人喜歡足球、名車名表,女人喜歡名牌包包、香水,一樣的道理。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鍾情的東西,只不過他們鍾情的剛好是這一種情感式的寄託。
在80後我們這一代人眼裡,還是秉承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組建個好家庭為目的過完這一生。但是這些新生代的群體,已經不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所能真正了解的群體,他們出生在網際網路的時代,從小就接觸各種新鮮的事物,在各種信息滿天飛的時代裡,他們有著自己獨有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他們內心渴望認同,他們喜歡新鮮的事物,他們更加注重參與感,體驗感。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粉絲想要對藝人的工作進行參與。為什麼那麼多追星族的誕生。
某些媒體的刻意引導,一些韓流文化的影響,經紀公司過度的包裝文化,都在時刻改變著社會的審美甚至價值觀。
這些新時代的年輕人,他們對新出現的事物的接受度遠高於80後群體。
過度追星,活在二次元,三次元世界,脫離現實的現象層出不窮,但同時,也有一批天資聰穎,思維卓越的天才少年橫空出現。
所以,這種思維的改變是好還是壞可能真無法統一蓋棺定論。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更多年輕的一些人他們更注重精神層面,同時他們也常常無法滿足精神需求。
所以,各種短視頻,綜藝,甚至追星打榜刷數據,都成為了他們每天的原動力。
所以,同人文也滿足了他們對真實世界無法實現事情的幻想。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化,有許多事情,我們不得不接受,不得不去理解這種改變。這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現象。我們能做的是當出現一些確實不好的行為的時候,作為過來人,作為家長,作為師長給予他們一個正確的引導。
今天主要想和大家閒聊,對於「小眾文化」你們是如何看待的呢~
上面是百度百科對他的定義。
我個人的理解是,之所以被叫做小眾文化,其實就是因為他不是被大眾所熟知的,或者說被大部分人認可的。
這裡面也許是因為習慣使然,也許是因為所謂的一些道德價值觀,又或者是千古不變的傳統導致的認知限制等等。
小眾文化是不隸屬於任何形式的團體的,它游離於流行事物之外,呈現一種封閉甚至保守的外形。小眾文化的熱心者,除了一些在社交中失敗或社交場上充滿了勞累退下來的人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天生喜歡獨樂的。
他們頂多邀幾位好友,和有數的幾個熟人保持相對較為持久的關係,除此之外,他們不再和外界有廣泛的利益聯絡。也許我們對戶外運動的理解也只能歸於小眾。
經過老福特還有ao3這兩次事件,我一直在想這種「小眾文化」是否應該被接受?
其實「喜好」這個東西很奇妙,千人千好,包括現在流行的「耽美文化」,有很多人不認可,甚至很排斥厭惡。
當真正了解這部分群體以後,我覺得,其實沒必要去排斥或者侮辱這些不是主流的群體,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喜好的權利。
當然,大家也同樣有不接受這種喜好的權利,可以不接受,但是沒必要去抨擊或者出言侮辱。
無論是耽美還是其他層面的小眾文化,或者非主流的一些事情,我保持的態度是即使不認可一些現象,但是我會去理解,我不會排斥,不會去辱罵,嘗試著「尊重」每一個人的思想。
同時,我最近也在想,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同人文。
其實,很大一層是因為,在這個壓力越來越大,感情越來越不值錢的時代,靠什麼能得到一絲快樂和安慰?為什麼有那麼多喜歡磕CP的人?
其實無外乎是想讓自己無法得到的感情,在他們身上得以實現,人總是會對美好的事物進行幻想,就像為什麼大家看到兩個很好看的明星,就特別希望他們在一起。
因為覺得外貌、性格各方面都是自己喜歡的 ,覺得他們就是自己對最美好愛情的嚮往。他們在一起也是對愛情最美好的詮釋。可是現實中,娛樂圈太多規則,不會按照大家喜好的那種給你呈現出你想看到的一幕。
所以就出現了「同人文」,出現了很多創作者。這種創作滿足了許多求之不得的心。
也許有人會說,追尋這種不切實際的東西,值得麼?
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用真正看得到的價值來衡量一些事情,對於喜歡二次元,三次元的群體來說,他們又何嘗不知道這是虛擬的。
但是他們享受這種虛擬帶來的快感,他們可以從中得到滿足感,幸福感,就如人們得到了升職加薪,財運亨通,一樣的道理,只不過一個是物質,一個是精神層面。
對於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聲音,只要不是觸及底線和道德,我們可以嘗試尊重每一個喜好,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喜好」的權利。
花有千姿百態, 卻能各自盛開互不妨礙。
不以自己的眼光和認知去評論一個人,判斷一件事的對錯。不苛求別人的觀點與自己相同,不期望別人能完全理解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觀點。
對於小眾文化,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討論!
作者介紹:洛青悠,一個三觀比五官正的女子。一個有態度,也有溫度的分享達人。曾是500強上市企業管理人員,也是創業研究者,自然生長情感達人,新媒體人。文筆時而細膩如絲,時而犀利如刀。在這裡,你可以體會到不一樣的情感世界,也許我的某句話會讓你茅塞頓開,也許我的某個觀點會與你不謀而合。在這繁亂三千浮世,願你、我都能留有一絲空白之地,安放自己孤獨而又有趣的靈魂。關注我,一起做個有趣又喜歡閱讀的人吧~我在這裡等你,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