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泰國佛牌,很多人就會想到佛牌中的各種法相,佛牌種類眾多,法相的類型也非常多,除了一些神佛之類的法相外,也會有很多動物的法相出現在佛牌中,例如常見的知了,烏龜,蝴蝶等,這些動物性格相對溫和,不過在泰國佛牌中還會遇到一些很有攻擊性的動物,例如那伽和龍,在這裡,泰聖閣泰國佛牌為大家介紹一些那伽和龍的由來。
那伽(Naga)出自梵文,源於比佛經更古老的印度神話,是印度神話中常年居住地下的蛇神,一般被描繪成上半身人形狀,下半身蛇神的樣子。在早期的被稱為《摩柯婆羅多》和《羅摩衍那》的梵語史詩中關於龍的故事。據學者研究,這種半人半獸半神半魔的龍,與原始的圖騰崇拜,太陽崇拜和性崇拜有關,在佛教中,佛和大菩薩都曾教化龍眾,龍眾皈依佛門成為佛教的八部眾之一,傳說龍樹曾入龍宮取得大成佛典。
佛教傳入到中國,根據佛經的翻譯,Naga被譯為龍,而後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混為一談。而後出現的神話傳說中的龍,包括《封神榜》和《西遊經》中的東海龍王,以及《柳毅傳》中洞庭湖龍君龍女這些形象,都是經由佛經中的Naga演化而成的。
在佛經傳說中,大鵬金翅鳥是最喜歡吃龍以及龍類的生物的。龍常年受到大鵬金翅鳥生命的威脅。有一次,佛祖在海邊修定靜坐,龍又遇到大鵬金翅鳥的攻擊,於是龍到佛祖面前求救。佛祖慈悲,隨即將身上的袈裟取下一部分給龍,讓他將袈裟撕成一條一條的,披在龍子龍孫的身上,可以免除大鵬金翅鳥的捕食之難。後來大鵬金翅鳥看到了佛祖的袈裟,就不再去吃龍。
據說,印度自古就有名為「那伽」的種族,「那伽」並未雅利安人種,現在那伽族大都散居在東北印度阿薩姆(Assam)及緬甸西北部等地。那伽族一直保留著對圖騰龍蛇的崇拜,因此那伽(Naga)逐漸被神格化,才逐漸演變成為龍王和七頭蛇神。
歡迎大家留言更多關於泰國佛牌的信息,更多佛牌知識,泰聖閣泰國佛牌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