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多地出現布魯氏桿菌感染事件,聽上去如此洋氣的病,到底是什麼呢?
1
布氏桿菌,又稱布魯氏菌,該菌感染人體後可引起布魯氏病菌,簡稱布病。布病是人獸共患性疾病,在我國屬乙類法定傳染病。人類普遍易感,並可引起大量動物感染,豬牛羊最為嚴重。
布魯氏菌的傳播途徑:呼吸道、消化道、破損的皮膚或黏膜等侵入人體,主要通過接觸受感染的動物或其食物製品。
布魯氏菌的發病症狀(急性):發病後1-3月為急性期。多會出現發熱、多汗、疼痛等。
布魯氏菌的發病症狀(慢性):「懶漢病」,常年精神不振、全身無力,關節肌肉疼痛,長期處於發燒狀態。
更可怕的是!
布病患者大多無法從事重體力工作,嚴重者喪失勞動能力,甚至導致殘疾!並可能累及全身器官、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等。
睪丸炎和附睪炎是男性布病最常見的泌尿生殖系統併發症。在女性中,還可導致卵巢炎、輸卵管炎等。這些都可能增加不孕不育的風險。
2
布病的高危人群有:
養殖人員
擠奶工
獸醫
屠宰加工人員
售賣動物產品的人
以及動物園旅遊者
敲黑板
如何預防布病
布魯氏菌在8℃的牛奶中可存活2天,在凍肉中可存活長達3周,在山羊奶酪中的存活時間甚至可達3個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應食用生的乳製品,生乳必須煮沸或者經過巴氏殺菌才能食用;購買正規渠道的肉製品,同時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類。
【供稿】地防所
【編輯】金秋妍
【來源:寧波疾控】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