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在日語叫做「ちまき」,大約是在平安時代與端午節習俗一道由中國傳入日本的。10世紀初編纂的《倭名類聚鈔》中便記載了粽子的做法:以植物葉包裹糯米,再用灰汁煮製而成。
起初,粽子是宮中端午節的供品,後來才普及到民間,發生了種種變化。日本的粽子皮也是多種多樣,可以使用白茅、竹葉、蒿葉等等。「ちまき」一詞便是來自於茅草「ちがや」和「卷」「まき」,即「茅卷」之意。
隨著時代的發展,端午節的習俗漸漸衰落,慢慢演變為了5月5日的「男孩節」,吃粽子的習俗也不再普遍,只盛行於某些地區,成為了當地的特產。
那麼日本的粽子究竟長什麼樣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和果子粽(京都)
上面這個造型奇特的東西就是關西地區食用的粽子——以竹葉包裹糯米,製成紡錘形。不過,如今裡面的糯米一般由葛粉來代替,看上去晶瑩剔透,這樣的粽子被稱為「水仙粽」。
裡面的餡也經過種種改良,有紅豆的、抹茶的、紅糖的……總之,京都的粽子如今已成為了「和果子」(日式點心)的代表。除了端午節之外,在其他季節也可以在點心鋪買到。
下面就是京都最富盛名的粽子店——川端道喜(かわばたどうき)的招牌粽子——「道喜粽(どうきちまき)」,看上去真是……很詭異呢!
三角粽(新潟)
與京都的紡錘形粽子相比,新潟縣的三角粽(さんかくまき)看起來就順眼多了!
它的外形跟我們中國的粽子看起來一樣,也是用竹葉把糯米裹成三角形。但,仔細看來,這個三角形好像有點癟?這是因為它裡面是沒有餡兒的,吃的時候要蘸著黃豆粉一起,體會一下食材本身具有的古樸風味。
三角粽除端午節之外,人們在耕作的間隙或有節慶活動的時候也經常吃,可以說是新潟縣一大特產了。
灰汁粽(鹿兒島)
「灰汁(あく)」,即植物灰浸泡過濾後所得之汁,呈鹼性,有殺菌防腐功效。前面介紹了日本古代的粽子就是以灰汁水煮的。如今,在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兒島縣還有這種傳統的「灰汁粽」,做法如下:先將糯米浸泡在木灰汁中一晚,再用孟宗竹葉將其包成長方形,煮4個小時左右後,糯米變為醬油色就可以吃了。吃的時候可以蘸黃豆粉、白糖、蜂蜜,還有醬油(呃……)
小編查了一下,灰汁粽的做法在中國南方也有,據說是東陽、橫店地區的特產,看來日本保留了古老的中國傳統呢。只是這看上去……實在讓人沒什麼胃口啊。
那麼以上三種日本粽子——圓錐的、三角的,長方形的,大家喜歡哪一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