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學生殺害陪讀母親:急功近利的中國式教育,正在摧毀下一代

2020-12-22 又想想

現在的孩子壓力有多大?

「你們再生一個吧,放棄我算了!」這是一個初中男孩對父母的哭訴懇求,因為男孩覺得父母太煩了。

這句話反映的是:孩子覺得奶奶和父母把所有注意力放在他身上,他已不堪重負。

現在的小孩,學習和生活的狀態都被父母緊緊握住,壓力大是必然的。

有的父母還要孩子強加一些成人的壓力。

小表弟今年剛上一年級,因為舅媽一家是外來勞務人員,孩子在海口上學要給四萬元的入校費用。

開學之後,幾乎在每天寫作業的時候,舅媽都會拿這「四萬塊」出來說:你上這學不容易啊,是用爸爸媽媽的全部家當換回來的。

慢慢的,「四萬元」成了舅媽的開口詞。

前段時間,表弟期中考試成績只有70多分,舅媽又當著眾人的面罵表弟:我給了4萬塊錢,你才拿70分回來,你對得住我嗎!

小表弟今年才7歲,根本不懂4萬元的概念,但是他卻懂得煩躁,小小年紀就回懟媽媽:不就是4萬嗎,明天還給你!

看到這倆母子的對話,唏噓中又夾著無奈。

為了對得起父母,就得拿高分!如今對孩子來說,學習已經變了味,家長一味追求高分,然後,孩子們為了高分而高分。

若是沒能達到父母的預期,就成了「白眼狼」「不中用」,這無疑是給孩子施加了雙倍壓力。

「我為了你,付出了所有!」

面對父母的壓力,孩子們會很慌張很難受:既想遠遠避開,又害怕失去,有時甚至會覺得生活真是無趣,甚至會產生可怕的輕生念頭。

父母過度地強調自己的付出,給孩子的不是動力,是焦慮。

其實孩子不是怕父母,孩子是怕讓父母失望。

馬東曾說: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2019年11月,重慶一位高三學生跳樓身亡,留下遺言「對不起,我盡力了。在下一次讓自己失望之前,還是自己早點了結為好。」

2020年6月,中北大學發生了一起學生墜亡事件,大二學生小洋在課程補考中作弊,被監考老師發現並沒收試卷,他離開考場後不久墜樓。

2020年7月8日,河南平頂山一中高考考場,一女生情緒失控,監考老師欲將其控制,但一時沒有按住,另外兩名考生的答題卡被其撕毀。

很多父母看到這樣的新聞,下意識就會感嘆一句:「這孩子心理素質也太差了,父母把他養這麼大,他說死就死,讓父母怎麼活?太不諒解自己的父母了,太不孝順了。」

但很少有父母會想一想,這個孩子究竟是受了怎樣的心理壓力,才會在對世界最好奇的年紀裡毫不猶豫的離開。

《小歡喜》裡的單身媽媽宋倩,她對女兒英子的愛既濃烈又壓抑。

從小到大,英子對媽媽都是言聽計從,儘管她萬分不情願,也不敢在媽媽面前透露,她只想努力學好討媽媽歡心。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英子被壓迫得如被擠壓的氣球,隨時爆炸,最終她失眠了,一心只想逃離。

臨近高考填報考志願時,媽媽又出來幫她做選擇,英子想上南大天文系,媽媽一意孤行,非要讓英子上清華或者北航。

英子終於爆發了,她爬到橋欄上撕心裂肺的說:「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處於成長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發展完善,怎堪父母如此高壓控制呢,所以,母子間勢必要有一場戰爭。

父母的愛原本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卻常常因為父母的用力過猛,演變成一個家庭的災難。

孩子需要保護,但是過度控制反而成為一種傷害。

心理學家李雪說:「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父母的控制欲太強,對孩子造成的直接影響,就是喪失選擇權,只能被家長操控。

哲學家弗洛姆的一句話值得家長體味:「教育的對立面是操縱,它出於對孩子之潛能的生長缺乏信心,認為只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然而這樣的操縱是錯誤的。」

操控的反面,就是失控

前幾天,就有一則悲傷的新聞刺痛著我們:江蘇一名17歲少年與母親發生激烈爭吵,後引發肢體衝突,將母親殺害在家中。

一個是衝刺高考的高三學生,一個起早貪黑辛苦「陪讀」的母親,原本母子同心共同備考的溫馨畫面,卻變成一場不能抹滅的悲劇

每一次的悲劇發生,大家痛心疾首之餘,就開始責備孩子,無法理解孩子的行為。

但卻沒有人會問問自己:有了解現在的孩子嗎?

想要對症下藥,就先找到原因,我們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麼人,才可以得出教育的方向。

如果不能從本質上來把握,學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只會弄巧成拙。

正如教育家懷特所言:「教育不是為了教人謀生,而是教人創造生活。」

生活很艱辛,一輩子都被打壓,被別人攻擊,自己不敢還擊,無處可釋放的壓力,只能朝向無辜的孩子。

打壓孩子都有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是為你好」「我是你爸爸,你要尊重我!」

畢竟在弱小的孩子眼裡,仰視著高大的父母,父母說什麼都是對滴,打壓我,一定是我不好,一定是我做得還不夠。

可憐的孩子在這種成長環境下長大,有兩種後果:

(1)要麼被打擊殘,成為了一個啃老族(2)要麼越打擊越勇,早早超越了自己的父輩們,但內心依然覺得自己不夠優秀。

心理專家陳默說:中國孩子已經變了,老師和家長卻還沒跟上。

每年都有許多高三的學生去找陳默諮詢,他們都有著一樣的症狀:到了高三不投入學習,整天看手機,整天看小說。

陳默專家的結論是:那些學生不是不想考大學,而是因為太焦慮了。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管他,使勁管他。

管孩子,是大人要求孩子要怎麼做,孩子就得怎麼做,結果孩子充滿壓迫感和牴觸心理。因此,越管,孩子越不聽。

管理大師西洛斯·梅考克曾說過:管理是一種嚴肅的愛。

對待孩子,「管」是指令,「管理」才是愛。

科學合理的管理,既照顧到孩子的需要,也讓孩子從中學會尊重和看見他人的需要,這是管理美好的地方所在。

沒有控制,沒有限定,而是俯下身,站在孩子的視角,向孩子學習,了解孩子,找出兩全其美的方式。

正如尹建莉老師說的:

「欣賞產生自信,信任培養自律,自由滋生自覺,寬容營建自尊;控制就是誘惑,擔心就是詛咒,嚴厲就是削弱,嘮叨就是扭曲——和孩子相處中,輸入多少前者,就收穫多少後者,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相關焦點

  • 鹽城一17歲高三學生將陪讀的母親弒殺,我們現在的孩子怎麼了?
    近日,鹽城一位17歲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的新聞又上了熱搜,引爆了輿論的熱潮。據知情者透露,該學生殺害母親後潛逃兩日後,回到小區時才被警方捉捕。12月13日,鹽城某小區有住戶反映,有一名46歲的女子死在家中,經警方調查,該女子已經去世兩天了。而陪讀的兒子卻不見了蹤影。附近的住戶說前兩天有聽到母子倆的爭吵聲。隨後救護車到小區把母親拉走。
  • 江蘇17歲高三學生將陪讀母親殺害 網友透露多個細節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謝夢麗報導:近日,江蘇鹽城市阜寧縣17歲高三學生將其陪讀母親殺死一事,引起網友廣泛關注。12月15日,大江網(www.jxnews.com.cn)、大江新聞客戶端(tt.m.jxnews.com.cn)記者聯繫到阜寧縣公安局施莊派出所,民警表示當時是他們接到了報警,之後由阜寧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將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 江蘇一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給所有父母上了一課,痛心的同時要反思
    為了能夠這讓孩子在高中過的輕鬆一些,衣食無憂,不少媽媽都會放棄工作,放棄生意,選擇當一名陪讀媽媽,和孩子一起並肩作戰,非常不容易。 江蘇省鹽城市17歲楊姓高中生不滿徐姓母親長期陪讀,12日上午雙方發生爭吵,他一氣之下殺了母親,並將遺體棄置家中,逃了一天才被警方逮捕。消息傳開後,隨即引起網友留言熱烈討論,「看著讓人揪心」、「可憐的母親,這個孩子也是可憐」。
  • 江蘇一位17歲高三學生,將陪讀母親殺害,網友透露多個細節
    江蘇鹽城市阜寧縣一位17歲高三的學生,將陪讀母親殺死,此事件一出,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一時間網絡上成為熱門話題。2020年12月15日,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等相關媒體,聯繫到案件發生地點的公安部門,當地民警表示警方接到報警後,派遣了刑偵大隊的民警去抓捕作案人員,還表示該案件還在繼續調查。
  • 不服管教,惡子弒母,殘忍殺害陪讀母親高三男被抓獲
    據媒體報導,12月13日,江蘇阜寧縣一名高三考生殺害了自己陪讀的母親,引發網友熱議,這已不是第一起高三考生殺害母親的事件,距離2021年高考只有半年了,每年高三考生的壓力都很大,這名學生如此對待自己的母親,實在令人心寒,網友也紛紛譴責這名高中生的惡劣行徑。
  • 17歲男生殺害陪讀母親,真相殘酷又心酸,為什麼養孩子「吃力不討好」?
    文|阿哩 最近網上流傳著一句話,中國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前幾日,網上曝出一則17歲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的新聞,這件事的結果讓所有人寒心。警方通報結果顯示,高三學生因不服家庭管教,與母親發生爭吵後在肢體衝突中致母親死亡。
  • 江蘇高三學生將母親致亡,「奪命」的陪讀究竟錯在了哪裡?
    01奪命的陪讀地點為江蘇阜寧縣,時間是12月13日,事發該地觀湖書苑小區。一位陪讀母親,被正在讀高三的孩子殺害。該小區附近的商戶工作人員稱確有此事。該學生17歲,其媽媽四十六歲,在觀湖書苑小區租房專職陪讀。報案者為死者的同事,據她稱兩天沒有見到徐女士,然後上門尋找,敲門無人應答,開鎖人員把門打開,發現該女士已經沒有生命跡象。經查,徐女士的兒子楊某因不服管教,與其母親發生肢體衝突,導致被害人死亡。
  • 江蘇一高中生在家殺害陪讀母親?網友:母親也成了高危人群!
    近日,網傳江蘇阜寧一高三學生在家殺害陪讀母親引發關注。據悉,當地宣傳部門已經確認了此事,警方已經開始介入調查。對此,網友紛紛感慨:「母親也成了高危人群!」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竟然會對專門陪伴自己讀書、伺候自己吃喝的母親揮起屠刀,相信很多父母也百思不得其解吧。孩子雖然叛逆,但再叛逆,再不孝,也不會輕易把刀對準自己的父母,過去很少發生這種事情,為何這樣的悲劇卻層出不窮,難道真的是網絡發達信息傳遞迅速嗎?據媒體介紹,高考在即的高三學生李某,每天都生活在母親的辱罵之中。
  • 母親辭職陪讀被殺,17歲兒子被抓卻稱不後悔:我可以不用學習了
    近日,江蘇一17歲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的新聞,迅速竄上熱搜。在警方的通告中,男孩「不服管教」「爭吵」「發生肢體衝突」這幾個詞語醒目又刺眼。我不後悔:可以不用學習了!這幾年,不知道有多少家庭關係,因為這些詞語破裂,孩子跟父母之間的矛盾,似乎在每個家庭都發生過。但不管什麼情況下,都不是成為孩子對父母下手的理由。
  • 17歲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網友:那個最愛你的人,再也回不來了
    這幾天,江蘇一則17歲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的新聞,迅速竄上熱搜。警方通報結果顯示,2020年12月12號上午,因不服家庭管教,17歲高三學生楊某(男,17歲),與母親發生爭吵,後在肢體衝突中致其母死亡。
  • 高三學生殺害陪讀媽媽,教育的成功與否不應該只看成績
    今天,一則讓人震驚的新聞又出現在網絡上,江蘇一名高三學生將陪讀的媽媽殺害!這樣的新聞是讓人痛心的,但是痛心之餘我們是不是也要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新聞?我認為,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要求太過嚴格,教育的成功與否只看孩子的成績,只看孩子是不是考上了重點大學,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壓力。我的父母也是這樣,當然,我們都明白父母是為了我們好,但是無微不至的照顧有很多時候都會給孩子一種無形的壓力。
  • 江蘇一高三男生殺害陪讀母親,還有多少愛的捆綁在折磨著大人小孩
    17歲男孩楊某,就讀於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三,母親徐某,46歲,全職媽媽,陪讀,楊某12月12日因不服從管教與母親發生了爭吵,隨後親手殺害了撫養自己17年的母親,事後逃跑,母親屍體直到第二天才被發現,男孩目前已被警方抓獲……據周圍鄰居講,楊某的性格還可以,與同學關係普遍保持不錯,母親徐某性格偏內向
  • 江蘇:望子成龍卻成惡龍,17歲高三學生殺死46歲陪讀母親
    江蘇阜寧:近日,一就讀高三的17歲兒子因不服46歲母親家庭管教,與其發生爭吵,後在肢體衝突中,將親生母親殺死。阜寧警方已將其抓捕歸案。可憐的母親!可悲的事故!可嘆的家庭教育!也許這位母親從來沒有料到,自己懷胎十月到辛苦生育、養育17年,視若珍寶的兒子,終有一天,會向自己舉起屠刀!懷孕的母親有多辛苦,男士們體會不到,可作為女士都是深有感觸的。從懷孕初期的孕吐,到懷孕後期肚子大了行動不便,最後生產去鬼門關走一趟,無不證明著母親的偉大!老年人用來形容生孩子的艱辛的話:「有命喝雞湯,沒命見閻王」。
  • 愛到極致生了恨,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始末曝光,「楊紫」成話題
    前段時間出門,看到學校周邊的賓館、酒店寫著「住宿陪讀、房屋出租、家電齊全隨時入住」的字樣,我就跟老公就此討論了一番。昨天就看到了「高三學子不服管教,肢體衝突之下殺害陪讀母親」的新聞。一時之間,既是惋惜,又覺震驚。
  • 江蘇17歲男生不服管教殺害46歲母親,潛逃一夜落網
    子不教父之過,在古代傳承的教育理念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所以如果一個孩子犯錯了,就證明家教不好,一個家教不好的孩子,只能被父親稱作「犬子」,說明了自己管教不嚴,甘願當狗,而現代的教育理念受西方的影響比較嚴重,還說什麼孩子不能打罵,這是家暴,其實,孩子從小不管教
  • 17歲高三男生殺害母親,悲劇一再發生,家長如何養育出感恩的娃
    今年的12月12日,在江蘇省阜寧市發生了一起悲劇,一名17歲的高三男生將自己的親生母親殘忍殺害,事發前這名男生疑似和自己的母親產生了矛盾,繼而發生了肢體衝突。情緒激動之下,孩子竟然將親生母親殘忍殺害。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一直都存在,孩子會用很多行為來對抗父母的管教,比如,拒絕和父母交流,冷暴力,離家出走等等。
  • 江蘇17歲男孩弒母真相曝光:那個沉默的孩子,內心住著一隻「野獸」
    31天前,南京市17歲高三學生李某,跟媽媽發生口角,用菜刀把母親殺害。 31天後,12月13日,江蘇阜寧,同樣是高三學生,同樣是17歲。 因為不服媽媽管教,楊某與母親發生爭吵,肢體衝突中致母親死亡。
  • 一月之內出現兩起陪讀母親被殺的案件,從中我們能得出什麼啟示
    案例回顧:2020年11月13日,南京第十三中學學生李某某,深夜與其母親發生口角並產生衝突,用菜刀將其母殺死。江蘇阜寧2020年12月12日,徐某兒子楊某(男,17歲)因不服家庭管教,與母親發生爭吵後在肢體衝突中致其母死亡。短短的一個,就有兩位陪讀母親死於孩子的屠刀之下。這兩起案件有個共同特徵,都是辭職陪讀,都是在管教孩子中起衝突被殺。現在當母親也是一種高風險職業了,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是什麼讓兒子對自己的母親痛下殺手呢?
  • 為讓兒子成績好,陪讀媽媽死了!不能失敗的教育正常嗎?
    為讓兒子成績好,陪讀媽媽死了!不能失敗的教育正常嗎?一個悲劇的發生,往往深藏著令人感動的大愛,在我看來,愛也非愛,也許是懦弱者以愛之名,行無能之事罷了。言辭雖稍有激烈,卻也較為接近事實本質。陪讀媽媽之死這是一個意外亦是當下的不幸,前幾日江蘇陪讀媽媽之死,直至今天我仍沒有想通到底誰的錯?
  • 編程教育適合每一個學生嗎?專家: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長
    我們走訪了這些中小學編程課堂 原標題:近日,教育部在給全國政協委員的答覆函中稱,教育部高度重視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已制定相關專門文件推動和規範編程教育發展,培養培訓能夠實施編程教育相關師資,將包括編程教育在內信息技術內容納入中小學相關課程,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