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原話是"大房簷水滴小房,小房就叫淚滴房。建房若叫滴淚房,主傷兒女痛斷腸。爹哭兒來兒哭娘。"
家有滴淚屋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滴淚屋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說白了,滴淚屋就是在正屋旁邊,比正屋矮的房子。古時候房子的房頂都是用瓦片鋪蓋的,每逢下雨的時候,雨水就順著瓦片從高到低流下來。
所以矮屋才被叫做滴淚屋,若是有人住在這樣的房子裡,是不好的。大部分的農村地區對於滴淚房是非常忌諱的,他們直接管這種房子叫滴淚煞。
因此具有不吉利的意思。往往這個時候,人們為了規避這種不好的寓意,在建造房屋之時,都會讓主屋與側屋,操持一定的距離,以免形成"滴淚煞"的場景。
三年一場哭
先說結論,這就是封建迷信,就是扯淡。
古代人建房子,大多都是大屋疊小屋,要真的是三年哭一場,那麼就沒有正常的家庭了。
但要是強行解釋的話,也不是說不通的,就比如大屋的窗口處連接著小屋,那麼小屋的屋頂必然會對大屋窗口有一定程度的遮擋,那麼採光、通風等都會受到影響,讓人住著不那麼舒適,特別是通風情況不好的房間,長期居住很容易生病。
從根本上來說,我們可以把這句話歸納為:在建造房子時,對房屋結構、採光通風等條件的一句總結。
另一種理解
拋去風水這種說法,還可以有另一種理解。
對於古代很多普通家庭來說,屋頂的瓦片並沒有非常合理的固定方式,因此在下雨的時候,瓦片容易被掀翻,落下的瓦片砸到人自不用說,肯定要哭一場。
就算是沒有砸到人,也要從新添磚加瓦,破財了能不哭嗎。
有一些窮苦人家根本沒有錢去添磚加瓦,於是就有一句俗語說"屋漏偏逢連夜雨",外面大雨,屋裡中雨,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杜甫老先生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就形象地描寫了這種"滴淚屋"帶來的困擾: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這句俗語雖然帶有很濃的迷信色彩,但是經過深度剖析之後,發現也不無道理,而是古人長期觀察生活的一種總結。所以就今天來說,這句俗語其實並不適用,我們也只當做是對民俗文化的一種了解吧。
但是,老人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對於我們來說,老一輩人總結出的生活經驗,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為什麼老人言值得聽?因為老人的老,不光體現在年齡的衰老,更體現在智慧的古老、經驗的老道、洞察世事的深刻。
古人們雖然簡單的句話裡可以蘊含大智慧,但無論是哪種文化,都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時代是不斷在發展的,跟不上時代就要及時拋棄,值得學習的我們就要潛心研究。
這是一本記錄俗語智慧的書籍,裡面有俗語上千則,在俗語的背後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看了之後哈哈大笑還能學到很多智慧!
《老人言》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老人言》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堪稱《毒雞湯大全》,裡面講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非常直白,十分露骨。
《老人言》這本書中就收錄了這些俗語,俗語是口耳相傳的智慧,洞察世事的箴言,源遠流長的文化。
讀《老人言》就像是在和一位長者對話,他會教給你他的畢生所學,幫你指引人生航向,讓你更快適應社會,教會你立身處世的法則。
這套是白話文版本的,因為文言文一般人真的很難讀懂!這個版本的讀起來實在是有趣!
積錢不如教子,閒坐不如看書。多見多聞,借古鑑今。
想要閱讀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購買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