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在食品、藥品(疫苗)安全上已經開始落地,能夠有效幫助產業鏈以及消費者識別假冒偽劣產品,其實假冒偽劣的另一重災區就是文玩交易市場。
贗品與真品之間的鑑定權一直都是由一些權威專家來把控,但是千百年沒有哪個專家能夠保證一生都能認準真跡,真品與贗品之間的價值是雲泥之別,讓很多收藏者騙的血本無歸,制約了文玩交易市場規範化發展。
如何用方興未艾的區塊鏈技術充當數據化、智能化的「鑑定大師」?則有望改寫整個文玩行業粗放、原始的現狀。近期,由中央九部委直批的國家級文化產權交易平臺——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簡稱「文交所」)與國內區塊鏈項目頻頻接觸,計劃加快文化藝術品「上鏈」。
一、文化藝術交易市場的規模效應,為何始終受到層層束縛?
很多人其實或多或少對於文玩是有興趣的,有的人喜歡玉、有的人喜歡字畫、有的喜歡收集家具、有的喜歡收集瓷器,但是大家都有一個擔憂就是怕買到贗品,而且是以真品價格買到的,往往不敢貿然出手。
其實國外很多文物和藝術品鑑定也或多或少面臨這樣的難題,究竟如何才能識別出真正的有價值的文物,已經成為一個跨時間、地域的難題,因為製造贗品的人本身是研究真品的專家。
拉風哥此前就認識一個玩紫砂壺的高手朋友,遇到一件讓他痴迷的寶貝,無論是近距離觀察材質、觸覺,甚至作品的成色、做工、氣味,以及背後的意境來判斷,已經幾乎是價值一個胡同的真跡,花了幾百萬結果賠個精光,發誓這輩子不碰文玩了,這比今年重金囤積空氣幣還慘。
目前,我國的藝術品市場面臨著如下困境:
1、糾結於真假鑑定辨別;
2、困惑於估價權威衡定;
3、缺少確權技術方法;
4、尷尬的傳統交易路徑;
5、資金量有限抗風險能力低。
其實,我國的文化藝術交易市場的需求高達6萬億,現在中國人富起來了之後的確有購買大量文化藝術和收藏的需求,而且這是新崛起富豪們有品位的精神性的消費和享受方式。但是這些文化藝術品的交易歷來缺乏一個正規權威的交易機構,很多都是以國外拍賣行、典當行以及私人轉讓的交易形式,其可追溯性以及交易風險在既有的交易環境下很難有保障,因而被視為高風險、高投入的投資行為。
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是國家機構主管的文化產權登記託管平臺,政府目前計劃把文交所打造成一個提供文化藝術品登記、交易、託管的現代化、高科技機構,其依託深圳的網際網路技術以及國際金融地位,輻射全國文化藝術市場。文交所要想在短期內快速成為文化產業交易領域的標杆,就必須使用最前沿的區塊鏈技術「賦能」。
二、為什麼區塊鏈能夠化解文化藝術品交易市場上的信任危機?
傳統的鑑定方法是由個體專家或權威機構進行「背書」,實際上是一種非常不穩定、非行業標準化的「中心化帳本」確認方式,在流通之中極容易發生消耗,從而出現魚目混珠的情況。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分布式的大資料庫,每一個藝術品從生產者開始就上鏈的話,其流通過程是都能夠蓋上一個不可篡改的「時間戳」,並且能夠保證文化藝術產品價值從一開始就進行確權化,為規範化交易帶來技術保證。
文化藝術產品是區塊鏈+的絕佳的應用場景,因為區塊鏈技術本身具備三大特點:
1.去中心化數字確權;文玩藝術品交易的雙方均可以直接訪問藝術品的身份的真實性和所有權變更的「前世今生」,上鏈的過程有點像進網店的錄製過程,包括大師鑑定信息、流動信息等數據進行打包。
2. 共識化的價值認可:文化藝術品的價值認定一直是一個難題,除了舉世公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外,很多藝術品的價值其實來自於圈層「共識」,這種共識能通過區塊鏈的共識進行數據化,那麼,藝術品的流通與其金融價值的體現將達到空前的普及。
3. 便捷且智能的交易:區塊鏈+文化藝術產品的交易通過採用區塊鏈智能合約機制按照雙方籤訂的智能合約,以自身數字身份確權為背書,對標的物能夠可溯源化,甚至一旦出現贗品交易情況,根據智能合約約束的規定是有望能夠及時得到賠付。
不難看出,區塊鏈技術對於文化藝術交易市場的改造是徹底的顛覆式創新,通過區塊鏈上鏈和交易所政府性質背書機構合作能夠給文化藝術產品交易帶來技術和制度上雙重保障。
三、區塊鏈在文玩市場落地挑戰及難點
說到底,區塊鏈其實是幫助文化藝術品解決「信任問題」,從以往靠個人及中介機構的信任到區塊鏈+文交所的轉變,文交所的區塊鏈技術實際上是要解決文化藝術品的確權、用權、維權三個層面的難題。
首先在「確權」上,現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已經在文化藝術品上已經有了長足進步,如何把這些智慧財產權的數據整合起來進行調用,就打通「確權」的關鍵資料庫。文交所需要在源頭上為藝術品防偽和防欺詐提供系統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並且要把上鏈內容要為世界上其他集合管理系統和編目資料庫所使用。
其次在「用權」方面,區塊鏈作為一個容易分享、發現和傳播的永久記錄,在文交所交易的文化藝術品能夠及時向「確權過了的」藝術家、匠人直接返現,這樣就能讓藝術家們能夠擁有充足「麵包」和個人財富,這樣的話就不會讓藝術家成為一個非常高冷但清貧職業,很多非知名藝術家作品通過數字確權、權威機構鑑定下價值得到認可;甚至如果發展順利,將會促進藝術市場向私人的點對點交易和網上交易轉移。
最後在「維權」方面,區塊鏈的透明度為追蹤古董和藝術品的出處和估價歷史提供了依據,當藝術品的所有權發生變化時即可通知藝術家、畫廊、美術館等相關機構,這樣等於通過區塊鏈為收藏品安放了歸屬,一旦出現藝術品盜搶、流失即可啟動共享追蹤機制;並且同步到保險公司、博物館、執法機構等機構進行調查和保護。
結語:
區塊鏈是「價值網際網路」,而最有的價值的產品就是文化藝術產品,我國本身就是文化藝術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如果應用區塊鏈技術優勢來解決當前文物及文化藝術產品市場上諸多歷史痛點,能夠造福很多藝術家以及市場上從業者,文交所與區塊鏈合作開創了政府主管單位主動與區塊鏈技術合作的先例,這一模式如果真正落地成功的話,對於區塊鏈行業來說將極具借鑑啟發。
本文來源: 金色財經 / 責任編輯:潘鵬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