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DT Swiss 240 更輕,更強的公路/山地花鼓
DT Swiss 240s 花鼓改良為 Ratchet EXP 結構,性能大幅提升,成了更輕、更堅固、更耐用的 240花鼓。精簡的 Star Ratchet v2.0,零件更少,軸承位置更寬,240s也簡化成了 240,軸承更耐久、重量更輕、磨損減少,甚至已經很簡單的保養也更容易了。
DT Swiss 240 EXP 內核大改,性能更強。DT花鼓一直是該品牌的核心產品。比起240s,沒有其他產品能在高品質、超長壽命和產品價值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現在新的240花鼓得到了和DT 180相同的性能提升,而且價格更實在。
很多自行車公司的Gravel,公路越野和山地整車頂級版都標配了240級別的花鼓。同樣,許多碳圈/輪組製造商也提供 240 花鼓作為頂配選項。因此,240的大改意味著更多的自行車手將從新款花鼓中得益。
去年春天,DT Swiss把頂級的180花鼓大改……新的Rachet EXP內部零件數從7變成5。 現在同樣的改動下放到了240,這意味著更輕的重量和更好的耐久性。
DT 星狀棘輪的秘密始終是部件之間的大面積咬合——遠遠大於任何棘輪/棘爪組合。現在,一側棘輪盤牢固地旋入花鼓殼,塔基內浮動的棘輪盤可以完全和花鼓殼的棘輪盤咬合,力道傳輸更徹底。完整的棘輪盤咬合面,其結果是配合部件之間的表面壓力更低,所以DT的系統提供了長久的可靠性。而且,現在唯一的滑動零件在塔基內,可以在磨損時迅速、輕鬆地更換,也不會很貴。
與180一樣,新的240花鼓內部零件數量減少,重量更輕。此外,新的鋁合金花鼓外殼加工更精確,減重更多。在車輪的中心的簧下質量也更低,這對操控和避震性能都有幫助。根據官方DT 240s與240EXP的官方數據,前花鼓少了近50克, 後花鼓輕了30克。 彎頭鋼絲版本的240 EXP山地花鼓前面最輕113g,後部最輕208克。直拉鋼絲版本的山地花鼓一對還要再輕18克,公路版再輕10克。實測,240 EXP彎頭鋼絲版本Boost花鼓是145g+236g。
EXP花鼓的最大優點應該是,後花鼓軸承位置更寬 - 驅動側軸承向右移動約7mm,這樣後輪剛性可提高約 15%。值得一提的是,從以前老規格到 Boost 只讓軸承距離增加了 6mm,而且軸承向兩側都外移,驅動側軸承實際只移動了3mm。因此,新款對於剛性的提高會更容易感覺出來。
此外,軸承間距增加還意味著軸承壽命增加,軸承側向負荷減小。因此,240 EXP可以轉起來更滑、更久。
240的簡單性除了能減重,還可以減少磨損。更少的零件,尤其是改用單個圓柱形彈簧,只有一個棘輪移動,完美對齊,星型棘輪的兩個面可以更迅速地咬合。這意味著接觸速度更快,棘輪和花鼓殼磨損更少,整體可靠性也得到了提高。
最後,DT Swiss公司長期以來推崇免工具維護。簡化內部零件意味著使用時間更長,除了軸承,常規磨損零件徒手就可以拆出。現在,使用了更方便的帶凹槽端蓋,拆開更容易。有了凹槽,可以更容易拔出端蓋,保養軸承,或者完全拆開新的Ratchet EXP系統。
與之前的 240s一樣,新的DT 240花鼓包含了所有車輪製造商可能希望的規格——目錄裡有66種不同的配置。圈剎選擇最少,只有經典的彎頭鋼絲版本,公路寬度,快拆端蓋,和最常見的公路孔數。
碟剎花鼓有大量選擇 - 公路/Gravel/公路越野和山地都有。IS 6釘或中鎖, 非Boost、Boost或Super-boost寬度,彎頭鋼絲或直拉鋼絲版本,各種輻條孔數,所有桶軸,標配 36T 棘輪(10°咬合)或更快速的 54T 升級版本(6.7°咬合),各類塔基(XD、XDR、HG、HG 公路 SL、Micro Spline 和 Campy)。
Kenda推出新的Pinner Pro Aaron Gwin籤名版輪胎
建大的新Pinner Pro外胎專為世界盃下坡賽的嚴酷條件設計。UCI世界盃速降賽五屆總冠軍,亞倫·格溫(Aaron Gwin)對自己使用的產品非常挑剔,這眾所周知。正如他的頭銜,亞倫參加比賽就是為了奪冠,因此他對新的建大Pinner胎給予厚望。
Kenda Pinner Pro 細節
首先,新的 Pinner 胎專為乾燥路面而設計,建大說它受到包括奧地利的 Leogang 和瑞士的倫策海德等賽道的啟發,這些賽道都有相當長的高速硬質路面,表面覆蓋著鬆土和碎石。
胎紋
Pinner Pro 看起來好像Maxxis Minion DHF和Specialized Butcher的混合體
對於那些熟悉各種不同品牌車胎的人,應該不難發現Pinner Pro和一些熱門胎胎紋很類似。Pinner Pro看起來像Maxxis Minion DHF和Specialized Butcher的雜交,這很好。雖然中間方形顆粒塊看起來很像,但比DHF的間距稍小一點,肩胎花紋很像Butcher,但中間和肩部顆粒都有不同的切口。建大聲稱,當壓車傾斜時,這個硬地胎有能保持一致的接觸面,理論上,這應該能做出不錯的,可預期的漂移滑胎,而不是輪胎一直抓地,然後突然失去抓地力打滑,導致摔車。
Kenda Pinner Pro 橡膠配方有兩種襯簾:Advanced Gravity Casing 和 Advanced Trail Casing
目前,建大Pinner Pro只有AGC(Advanced Gravity Casing)或ATC(Advanced Trail Casing),期望能有 AEC((Advanced Enduro Casing)供應,這些橡膠配方都不一樣。
純粹下坡用的Pinner Pro AGC使用雙層橡膠。底層的基底橡膠比較硬,可以以更好地支撐胎紋,然後外面再用更柔軟、粘性更高的橡膠覆蓋,以獲得最佳的抓地力。普通山路用的Pinner Pro,建大採用用雙硬度橡膠(不是雙層)。中間胎紋用稍硬的橡膠製成以減少滾動阻力,而肩部胎紋由較軟的橡膠製成,幫助過彎抓地。
建大聲稱,新 Pinner Pro AGC版的襯簾滾動阻力比 HellKat AGC低 16%。
Kenda Pinner Pro 結構 AGC 襯簾為下坡賽設計
如前所述,目前Pinner Pro有兩種襯簾供應。AGC襯簾,針對下坡賽的暴虐,是較重的一款(29 x 2.4」重量 1,290g),並具有一條 Kenda Vector Shield(KVS)加強保護,這是一種很輕的芳綸材料編織集成在輪胎胎面下方。沿胎邊還有一條20毫米寬的Apex加強片,有助於防止壓爆胎或嗝氣。
The Pinner Pro ATC襯簾比AGC輕,更適合一般山路騎行。
ATC更輕(29X2.4」為 997g,使用 Kenda 的 SCT(Sidewall Casing Technology),可以更好地抵抗側壁的切割和磨損。胎面下有K-Armor保護帶。Kenda聲稱K-Armor可以編織更緊,使用更少橡膠,讓車胎更輕,依舊能貼合路面,又夠結實,抗爆胎。
Kenda Pinner Pro只有2.4寸寬度,有兩個輪徑:650b 或 29寸.
編輯:Gao Yi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