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了解到,全市338所中小學已開展「課後三點半」服務,惠及39.3萬名中小學生。
據悉,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以來,市政府系統辦理議案3件、建議243件,現已全部辦復。其中,關於切實推進合肥市小學生課後照護服務工作的議案,就是3件議案之一。
自2017年起,我市在城區小學分步推進「課後三點半」服務公益性試點。截至目前,全市338所中小學已開展課後服務,39.3萬名中小學生享受服務成果。試點工作堅持公益性,著力圍繞培養學生科學精神、人文底蘊、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核心素養,提供機器人、圍棋、書畫、籃球、跆拳道、國學等多種課程。「課後三點半」服務解決了部分家長接送難題,豐富了學生的課後生活,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深受學生和家長喜愛。
為保障全體學生和家長的基本利益,同時滿足部分學生和家長的個性化需求,我市中小學實行「普惠託管」與「個性化課程」相結合的課後服務模式。一方面,在全市中小學實施由本校教職工參與的「普惠託管」,主要提供安全看護等基本服務,學校可結合實際開展作業輔導、課外閱讀、手工操作、體育藝術等活動。另一方面,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引進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進校,為學生提供藝術、體育、科普活動等「個性化課程」,滿足學生和家長多樣性需求。「普惠+個性」的模式,讓課後服務主體由學校的單一主體變為多樣化模式,既增加了課後服務資源的多元性,也提升了校內課後託管服務質量。
成本如何分擔?記者了解到,中小學課後服務由學生、家長自願選擇參加。「普惠託管」所需經費由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依據實際參與學生數,按照不低於150元/學期·生標準給予保障。參與課後服務的教職工,按照服務的內容、時間等可給予適當補助。第三方機構進校提供「個性化課程」產生的成本,在學校無償提供場地、水電等基礎上由自願參加的家長承擔,由每生按不超過600元/學期(不含耗材費)繳納;需使用耗材的,應明確耗材具體標準,由家長自行購買或在學校的監督下委託開課機構購買。
值得一提的是,為健全管理機制,釐清各方職責,我市已制定出臺《合肥市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實施方案》。方案明確,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是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實施主體,市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全力做好全市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課後服務實施前,由學校、第三方機構、家長共同籤訂課後服務協議,列明服務內容、費用、在校安全等事項,明確各方權責關係。課後服務工作納入校方責任險保障範圍,確保留校學生安全。進校提供「個性化課程」的第三方機構、入校服務的教師、課程均需經教育主管部門審核,確保機構有資質、教師有資格、課程有標準。
據悉,在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對「關於切實推進合肥市小學生課後照護服務工作的議案」辦理情況進行了滿意度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