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南宋著名史學家鄭樵撰的《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女子)稱姓。」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姓氏作為一個人以及一個家族的標誌和符號,能夠有效的增強家族凝聚力。到了現在,姓氏不僅是代表著一個人,更是一個家族的歷史,中華文明的一截片段。
姓氏,可以用來辨別不同宗族的後代,從而避免同姓通婚的情況,並且還能讓家族更加團結。甚至,在很多的朝代中,世家大族的子孫更加看重家族血脈。時至今日,姓氏依然是中國人尋根問祖、認祖歸宗的重要依據。
▲姓氏浮雕
01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這是我國較為常見的傳統啟蒙讀物《百家姓》,並不僅僅是一百種姓氏,而是中國所有姓氏的總稱,其數量很多,有成百上千的意思。
當然,在中國的姓氏中,除了「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等這些單姓以外,還有很多由兩個字及以上的複姓,比如:歐陽、司馬、獨孤、西門等。複姓的來源較多,包括祖宗所擔任官職的官名或者從事的職業外,其中還有一部分是少數民族的改姓。
▲北方遊牧民族
在複姓中,有一部分因為使用的人較多而被人們熟知,但有一部分卻經常在日常生活中,被別人誤認為是日本人。這其中有3個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很「委屈」的姓氏,明明在中國流傳千年,卻經常被當做是日本人。
02
第一,東野姓。很多人知道東野這個姓氏是因為日本的世界級作家東野圭吾,他的作品《白夜行》以及《嫌疑人x的獻身》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因此很多人堅定不移地認為「東野」是一個日本姓氏。
▲東野圭吾近照
但其實據《東野志》記載,東野姓來源於我國古代的姬姓。軒轅皇帝因為在姬水,所以後來改姓姬,這是中國最早的姬姓。周武王滅商後,封功臣姬旦為魯公,但是姬旦因為要留下來輔佐周武王就沒有去赴任。後來姬旦的兒子代父就任,成為了魯公。魯公曾賞賜自己的第三個孩子一成東野的田地為生,這個孩子就從此以東野為姓,以田為名,這就是東野姓的來歷。
03
第二,東門姓。東門這個姓氏看上去也有點像是日本姓,因為日本人在很長時間裡沒有姓氏,直到明治維新的時候,才在天皇的強制要求下給自己起了姓氏。當時日本人取姓氏的方法也很簡單,住在井旁邊的就叫做井上,在松樹下的就叫做松下,以此類推。所以很多人在聽到「東門」這個姓氏的時候,便會下意識地認為這是住在大門東邊的日本人給自己取的姓氏。
▲日本街頭近圖
然而,「東門」這個姓氏和「東野」一樣,也來源於我國古代的姬姓。春秋時,魯莊公的兒子公子遂,家住在曲阜城東門邊。當公子遂死後,本該接替父親官職的兒子歸父立刻被驅逐出了魯國,歸父逃到齊國後,他與其後代子孫改名換姓,以 「東門」為姓,稱東門氏。
關於「東門」這個姓氏的來源,人們猜對了一半,確實是因為東門氏的先祖住在大門東邊。不過「東門」卻並不是源於近代的日本,而是源自兩千多年前的中國。
▲春秋戰國墓葬復原
04
第三,端木姓。大多數人們認為「端木」是一個日本姓氏的原因,是因為許多抗日劇中都會出現以「端木」為姓的日本太君。這不過是一種認知性偏差,因為現在中國姓「端木」的人很少,很多人幾乎只在抗日劇中聽到過,便自然而然認為這是一個日本姓氏。
據《元和姓纂》記載,端木一姓的祖宗為孔子弟子子貢,也就是端木賜。端木姓分布相當的廣,但後來大多簡化為端姓、木姓、沐姓等,所以現在中國國內姓端木的人已經很少了。
▲孔子聖跡圖
由於和歷史上一直是亞洲大國的中國相鄰,日本經常學習中國的科技和文化,因此兩國人民在姓氏上有很多相同是很正常的,畢竟日本很多姓氏的來源或者命名方式都是參考自我國。我們不要盲目地認為複姓就是日本姓氏,這樣會讓很多複姓的同胞們感到委屈。
結語
2020年2月,日本漢語水平考試事務所捐贈給湖北20000個口罩和一批紅外體溫計以抗擊新冠疫情,物資外包裝的標籤上寫著出自於《唐大和上東徵傳》中的八個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能看出不少日本人民對中國是抱有善意的,只有中日雙方精誠合作,不斷加深交流,才能更好的促進雙方共同進步。
參考資料:
《通志·氏族略》
《百家姓》
《唐大和上東徵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