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具有著向先進事物模仿的本能,這在我們的鄰國日本身上體現得尤其明顯,他們在漫長歲月裡,都在向遙遙領先於世界的中國模仿學習,從文化知識到軍事技術,乃至於建築風格都是如此,甚至於我們今天去很多旅遊景點參觀的時候,能夠看到景點的介紹銘牌上常常標註有中文、英文以及日語多種文字,而其中的日文也是我們通常都能夠看懂的。
因為當初日本人在學習中國文化的時候,也就很自然而然地把漢字給學過去了,不過在漫長歲月裡,日本人都只是學到中華文化的皮毛,儘管他們自己號稱「小中華」,這主要是由於他們在文化引進的同時,也結合他們自身的國情進行了改造。
例如我國的姓氏文化起源很早,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姓氏都能夠追溯到上古八大姓,發展傳承了數千年也不過是有著數以千計的姓氏,然而日本的人口區區數億,發展歷史哪怕是根據他們自己在《日本書紀》的神話傳說來看,也不過是區區兩千餘年,如今竟然是已經有了十萬個以上的姓氏,這是為何呢?
這其實體現出來的是日本人姓氏文化的凌亂,古代的日本人是沒有姓的,只有那一些擁有巨大權勢的貴族階層才有所謂的苗、氏、姓這樣冠於名之前的稱呼,而為數眾多的勞苦百姓則不被允許有姓氏。直到明治天皇在1870年的時候,規定了日本國民可以為自己取姓,這主要是為了統治者徵兵與稅收的方便。
然而由於日本的廣大底層百姓已經習慣了沒有姓氏的生活,所以他們對此並不熱衷,以至於明治天皇不得不在5年後再次出臺命令,強制規定所有日本國民必須要擁有自己專門的姓氏,這個命令在當時引起了一陣騷亂,因為當時的日本民眾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他們並不知道應該給自己取怎樣的姓氏。
於是從職業、信仰到住所,都成為了日本人給自己取姓氏的來源,頗有諸葛武侯「天地風雲,皆可為兵」的氣概,不過他們是「天地風雲,皆可為姓」,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日本姓氏中就出了許多奇葩的姓氏,哪怕是名字再好聽,譯成中文後也都自帶喜劇氣息,聽完後讓人忍俊不禁,最為典型的就是「我孫子」這個姓氏。
「我孫子」這個姓氏與「安孫子」、「吾孫子」、「我孫」、「吾孫」等姓氏同出一源,最早是在日本皇宮移居出來的,在日本是一個很具有貴族氣質的姓氏。
日本有一奇葩姓氏,哪怕名字再好聽,譯成中文後都讓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