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朋友終於收到了我給他網購的情人節禮物。
禮物在倉庫待了大半個月,然後在地圖上兜兜轉轉,接著又經歷老家封城快遞進不去等一系列操作,最後才到他手中。
拆完禮物,他激動得不行,立馬打電話來告訴我他有多喜歡。
聽他連續用好幾個「woc」來展示自己的開心,我說「你現在興奮的樣子就跟小時候我收到小熊玩偶一樣」。
他說:「因為我真的好喜歡啊。」
我送給他的是一套樂高積木。
一。
有次我們吃完晚飯,去附近的商場溜達消食。
他遠遠地看見一家樂高授權店,說想去逛逛。
到了店裡,他興致勃勃地跟我介紹起貨架上那些款式,然後略微遺憾地說「我最喜歡的那款好像這裡沒有貨。」
一聽是他最喜歡的,我立馬央求他告訴我是什麼樣式的,想著以後要送給他。
他也沒多心眼,直接打開了某寶搜索給我看,我接過手機暗暗在心裡記下了貨號。
店面不大,我們卻逛了很久。
我好奇地問:「我每次看到圖紙就覺得好難哦,拼著拼著就想放棄,你怎麼那麼喜歡拼積木呀。」
他一邊擺弄著模型一邊說:「就是覺得很好玩,拼的時候還可以想像劇情,跟小時候過家家一樣。」
像過家家?
我突然覺得他比我想像中還要更小孩子一點。
二。
男朋友對玩具的執念勝過我對毛絨玩偶的喜歡。
他可以為了套餐附送的皮卡丘玩具坐半小時地鐵去吃一頓KFC。
如果店員贈送的不是他最喜歡的那一款,他會選擇再吃一次。
雖然看上去他好像很執拗,但更多時候我都發覺他好可愛。
每次他都會把買來的小玩具放在口袋裡揣回家,然後跟我說:「我有一個裝滿玩具的口袋」。
他一米八幾的大個子和可愛的行為顯得有那麼點不搭,就像成年人的軀體裡住著一個小孩。
我問他想什麼時候才會把樂高積木搭起來,他回答「要等心情很好的時候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
玩玩具也要挑時間嗎?
他倒是認真地跟我解釋了一番:「工作之後都沒什麼時間玩玩具了,每次玩的時候都希望可以專心一點,這樣我才能好好享受玩具帶來的快樂。」
我想,這並不是我男朋友獨有的一面。
很多男生長大了還愛變形金剛,很多女生成年了也喜歡芭比娃娃,這一點都不幼稚。
三。
在家的這段時間,我惡補了很多電影。
甚至一天內看完了四部《玩具總動員》。
看著看著我就想,如果我的玩具也有生命會怎樣。
兒時耷拉在我床頭的那些玩具是不是也像胡迪和巴斯光年那樣鬧過彆扭,是不是和好後也想著要好好保護我。
胡迪和其他玩具一直陪伴著安迪,深受他的喜愛,最後卻逃不過被放進閣樓的命運。
因為安迪長大了。
最後看到安迪即將進入大學,選擇把胡迪和其他心愛的玩具全部交付給一個小女孩的時候,我紅了眼眶。
自我成年後,兒時的一些玩具都被媽媽堆放了起來,她想扔掉的,被我攔了下來。
其實安迪也和我一樣捨不得。
我們總以為長大後就不需要玩具了,然後努力奔赴成人世界。
可成人世界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
在成人世界裡跌跌撞撞,灰心失落的時候總會渴望一個擁抱、一句安慰、或是一次陪伴。
然而,我們渴望的這些都並不會如期而至。
四。
即使是二十來歲的人了,生日的時候還是會收到毛絨玩具。
好像在朋友眼裡,我還是很需要玩具的陪伴。
我依然會把毛絨玩具放到我的床頭,而這個行為的出發點就跟小時候一樣——陪我睡覺。
偶爾加班到很晚回家,打開房間的燈,看見玩偶胡亂癱倒在床上,心裡總有種被等待的感覺。
成年人的心理有時比小孩子還脆弱。
男朋友將搭積木視為減壓運動,每每工作不順心之餘一定要把自己關在房間玩半小時積木。
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玩玩具並不是在浪費時間,反而是珍惜現有的時間。
好像的確是這樣。
小時候玩玩具像是消遣,長大後玩玩具而是為了治癒。
你能確定在那些時間裡自己做了什麼,並且獲得難得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最後。
曾經聽很多人去定義大人與小孩的不同,好像大人就該這樣做,小孩就該那樣做,界限分明。
可我愈發意識到,其實很多成年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小孩。
而這樣的小孩子的一面只有再真正愛你的人面前才會出現,可能是因為確信能夠被理解和包容。
我問男朋友:「那你每次搭完積木是什麼感覺?」
他說:「像是童年的城堡再次建成,我又做了小王子。」
我想,雖然歲月在不斷磨平我們的稜角,心裡的那個小孩卻還是不想長大。
雖然人總要長大的。
但偶爾發現有人願意把你當作小朋友一樣去愛,是一種奢侈的幸福。
遇到真正愛你的人,會感覺全世界就我沒長大啊。
晚安。
對了,好像忘了告訴大家一件事:是的,我戀愛了。
作者:柒公子
配樂:再談記憶—盤尼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