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一起共讀的書,名字叫做《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以愛療愈內在的恐懼」,這是一本教我們如何療愈內心恐懼、如何將恐懼轉化為愛的書。
在書中,心理治療師克裡希那南達和阿曼娜給「內在小孩」做了更詳細的解釋,叫做「深沉恐懼和缺乏安全感的內心」。
你需要先把內心的恐懼想像成一個飽受驚嚇的小孩,他可能正蹣跚學步,可能剛剛開口說話。這個小孩可能會感受到的恐懼,比如,經常會感到不安全,覺得周圍都是威脅;總是難以安靜下來,常常焦躁不安等。
這樣想像的好處,是能讓我們換一個角度去看待恐懼,和恐懼保持一定的距離,防止我們陷進恐懼裡。
也只有了解了恐懼是什麼,它會怎樣影響生活,我們才能更加理智、清晰地克服它。
「真實的恐懼」是指那些現實中能夠實時感受到的、明顯的威脅。比如,你在夜裡走路,感覺身後好像被人尾隨,這類能讓你立刻引起警覺的恐懼。
「情緒的恐懼」則是指那些過去一直沒有解決掉的傷痛,它們時常以另一種面目出現在當下的生活中,但你又並不容易意識到它們。
比如,你曾經經歷過戀人的背叛,在一段新的關係中,你因為害怕再次被遺棄,於是表現得多疑,並擁有極強的控制欲,這個情況的根源或許並不是你天性敏感,只是因為你擔心再次遭到背叛。
這種「情緒的恐懼」,就是這本書試圖描述的,叫做「內在小孩」的恐懼。「情緒的恐懼」很難被我們意識到,但卻是我們無法好好生活的根本原因。
要想真正地療愈它,我們就需要從認識這些「情緒的恐懼」的根源開始。
作者在書中主要講了兩個外部根源,一個是「因羞愧而產生的恐懼」,另一個是「因被遺棄而產生的恐懼」。
·因羞愧而產生的恐懼
在小時候,大多數父母會把社會普遍的價值觀強加到孩子身上,不管這些價值觀適不適合孩子的個性與能力。
一旦孩子的所作所為與父母的要求不同、興趣與能力與期望不符,父母就會失望透頂,有的還會拳腳相加,拿別人家的孩子刺激他。而這種失望一旦傳達給孩子,就會引發他們內心的羞愧。
這種羞愧的感覺,更像一種無力感,感到羞愧的人會深深覺得自己是錯的,自己很無能。
「當感到羞愧時,我們便會不再相信自己的情感、知覺和能量,而會變得害羞、迷惘、退縮」。
一旦這種覺得自己不夠好、很沒用的羞愧根深蒂固,它就會在未來,以一種恐懼的心理出現,擁有這種恐懼的人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導致失去真正的自我」。
當我們認識到這類恐懼的來源,是因為無法達到父母強加的期望,而產生的羞愧時,我們就該明白,人生並不是為了滿足那些不可能的期望而活,也不是為了迎合別人的贊同而活,而是為了自己而活。
·因被遺棄而產生的恐懼
對大多數人而言,最害怕的是被遺棄。無論我們喜歡與否,人生總會經歷被拒絕、被遺棄的傷痛。
「只要我們選擇敞開自己,就一定有被遺棄的可能,因為無論對方再怎麼有愛心和同情心,他也不可能完全填補我們內心的空洞」。
「被遺棄」的形式是多樣的,經常表現為被背叛、被拒絕或者是被剝奪,它們本質上都是一種「被遺棄」,只是程度不太一樣而已。
在三者當中,被背叛和被拒絕很容易理解,那麼,什麼叫作「被剝奪」呢?
它指的是「一種長期無法實現自己期望的狀態」,比如,你說話時沒有人專心聽,你需要陪伴時無人理睬,你需要支持時無人問津,這種覺得自己沒有被看見、沒有被尊重、沒有被承認的情況,就是「被剝奪」。
這種感覺在戀愛裡最為常見。相處的時間越長,犯錯的機會相對就越多。
親密關係本身就意味著不斷地被剝奪。無論是跟誰談戀愛,或早或晚,你都會感受到被剝奪。我們害怕、逃避親密關係,正是由於害怕再次經歷被遺棄、被剝奪導致的。
我們對別人抱有期待,就像一個孩子,總是期待能在節日裡收到大人送的禮物,一旦這個禮物沒有如期而至,他們就會開始失望、埋怨、鬧脾氣。
我們會因為內在的不舒服而做出反彈行為,也就是對外做出破壞性的舉動。我們會變得任性,覺得自己這麼做是理所當然的。
期待落空會導致內在小孩接管我們的意識。而這在一段親密關係中非常常見。只要回想一下自己的經歷,我們就能意識到,戀愛中許許多多衝突的起因,就是對方沒能很好地回應我們的期望。
這種互相的期望,正常情況下是很難避免的。因為戀愛升溫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雙方期望的互相滿足。
在這一過程中,雙方的期待會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以至於變成「我希望你一直陪在我身邊」「我希望我們能永遠在一起」這類海枯石爛的諾言。
但是,一旦這種期望落空,我們通常不會反省自己,而是會被「內在小孩」的意識所操控,我們不會問自己「我一直想要的是什麼」,也不會思考「在對ta期望的背後,反映了我什麼樣的恐懼」,而是直接任性地做出破壞性的舉動。
在這樣的互動中,親密關係雙方的信任感會慢慢消失殆盡,失望與被背叛的感受會日益增長。而親密關係的最大困難,在於我們每個人,都想在對方身上,彌補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的關愛、尊重、了解和接納。我們都希望能遇到一個人,他能滿足我們童年沒能被滿足的所有需求。
這明顯是不可能的,沒有人會完全為了迎合你的期待而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真誠的表達和溝通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下一次和伴侶之間再產生矛盾的時候,記得回想一下作者在這本書裡給我們的善意提醒。
如果想要重新發現自我,建立對生命的信任,除了揭露自己的內心,直面自己的恐懼之外,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