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港股
12月8日消息,百融雲創提交招股書,公司保薦人為摩根史坦利、中金公司以及民銀資本。公司是獨立AI技術平臺,為金融服務業提供服務。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按2019年收入計,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獨立金融大數據分析解決方案供貨商。
同股不同權架構,高瓴、中金等明星股東雲集
公司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金融科技應用平臺。公司雲原生平臺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可嵌入至金融服務供貨商從獲客、貸款發起、保險承保、存量客戶運營到貸後管理的業務流程。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在中國累計為逾4200名金融服務供貨商客戶提供服務,包括絕大部分國有銀行、逾650家區域銀行、絕大部分消費金融公司、逾90家主要保險公司及其他多家金融服務供貨商。
根據招股書,公司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CEO為張韶峰,公司執行董事兼財務總監趙宏強為虎牙和理想汽車的獨立董事,公司執行董事趙靜目前擔任中信出版集團財務中心主任。張韶峰為公司唯一享有A類股的股東,可享每股10票投票權。
公司實控人張韶峰持股22.73%,國新基金持股12%,高瓴持股12.39%。
根據wind企業庫,公司共計有5輪融資,IDG資本、高瓴資本、紅杉資本、中金公司等參股。2018年4月,國新基金獨家投資10億元。
營收下滑17.1%,銷售成本高企
公司主要通過數據分析服務、精準營銷服務及保險分銷服務產生收入,數據分析服務收入貢獻較大。從2017年到2019年,公司實現收入分別為3.54億元、8.58億元以及12.62億元。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9個月,公司營收大幅下滑17.1%至7.64億元。
扣除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的影響,公司調整後虧損分別為8320萬元、160萬元及盈利1310萬元。截至2020年前9月,公司實現經調整淨利2042萬元,相較於去年1086萬元,大幅增加88%。
公司毛利率維持在70%以上,銷售成本呈現重營銷輕研發的情況。公司佔比最大的就是銷售及營銷開支。根據公司招股書,2017-2019年及2020年前9個月,公司營銷開支佔比分別為23.5%、38.0%、44.9%及40.8%,佔了公司成本的近半壁江山,且有不斷增加的態勢。研發開支則越來越低,分別佔收入總額39.2%、20.6%、17.2%及19.8%。
易主風險疊加信用風波,百融雲創深陷監管隱患
公司赴港上市背後,存在多重隱患,對賭協議下存在易主可能;信用貸頻繁,被投訴存在高利貸、暴力催收等現象;監管趨嚴,公司面臨監管危機和用戶數據保護的挑戰等各方面問題。
上文我們提到,公司第三大股東為國新基金,持股12%,參與公司C輪獨家投資,為青島國新晟華股權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實控人。據多家媒體報導,百融雲創實控人張韶峰與青島國新籤訂對賭協議。
根據對賭協議,百融雲創需在一兩年內成功IPO。若IPO未果,則百融雲創股權架構將發生變更,實際控制人或易主,屆時由張韶峰改為青島國新。
在布局大數據分析服務等方面之外,公司還通過全資控股的廣州數融網際網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運營貸款超市榕樹貸款。根據wind企業庫,榕樹能夠為用戶提供包括現金分期、消費貸款、信用卡申請等一系列精準、便捷的線上金融服務,為金融機構和個人搭建起智慧金融互聯橋梁。
據悉,榕樹貸款APP曾多次被投訴導流高利貸、暴力催收、收取高額利息和服務費。據黑貓投訴,在該平臺共有超1000個投訴。據媒體引述資料報導,公司近兩年來涉及多宗法律糾紛,涉案總金額接近56.8億元。
據今日一項投訴內容顯示,投訴者在榕樹貸款上借了9000元,分12期還總共連本帶息12230.70,利息總額3230.70(利息大約為35.9%)。後期榕樹貸款平臺把所貸款項轉嫁給了你我貸一融優待,還款名頭是極容,然後客服一直扯皮。
對此,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李修蛟律師表示,百融雲創年利息高達35.9%,已經屬於高利貸範疇,受損人可以投訴到金融辦和銀監局等監管機構維護個人權益。
12月5日,一位投訴者從榕樹貸款進入的申請陛下一個app,沒有點借款但被強制放款1100,五天後要求還款2200元,利息是本金的兩倍!
還有一名投訴這投訴,「昨天借款7000,今天想還了,也要強制支付12月利息,還收取高額服務費(大約1000多)」。
不過,百融雲創則是澄清的非常乾淨,榕樹貸款面向用戶提供的是貸款推薦服務,合作機構都是符合國家規定利率的有資質的放貸機構,平臺自身不放貸,因此不存在高利貸和砍頭息的情況,請各位勿信謠、勿傳謠。
甚至在公司招股書中也提到,任何不當的逾期債務催收行為均可能會令公司承擔責任及對公司聲譽造成負面影響。根據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於2018年3月頒布的網際網路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債務催收活動應遵守相關法律及法規的規定, 並嚴格禁止侮辱、恐嚇、威脅及騷擾等任何不當的債務催收行為。
最後,公司正面臨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及用戶對數據隱私及保護的態度所帶來的挑戰。早前發的《新網絡借貸規則》、《網絡小額貸款業務辦法(徵求意見稿)》、《數據安全法(草案)》等,違反數據交易,可能處以最高10倍的罰款金額;未能通過商業銀行年度評估的第三方組織亦不得向商業銀行提供服務;超過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4倍的不受法律保護(15.4%,上述案例已經逼近36%);還有就是對小額貸款註冊資本、貸款金額的限制等都會對百融雲創未來發展產生重大不利影響。(文/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