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數據+模型+系統」一體化風控模式 百融雲創成為蘇州農商銀行...

2020-12-24 騰訊網

近日,百融雲創在疫情期間,完成了客戶首單業務「雲競標」,並在激烈的競爭中拔得頭籌,與蘇州農商行籤訂本地化決策引擎技術服務協議。該項目從洽談,帳號測試,競標到中標,全部線上溝通完成,目前百融雲創與蘇州農商銀行就相關服務細節進行最後確定。

春節放假之前,百融雲創銷售人員曾與蘇州農商銀行相關人員聊到一些線上貸款的需求,為了滿足這塊業務線上風控需要系統平臺支撐,該行即將進行本地化決策引擎系統的招投標,而這個產品也正好是百融雲創的明星產品,在市場上有很高的佔有率和良好的口碑。

然而,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銀行原定計劃。一方面,社會各界都在響應國家全力對抗疫情、疫情期避免大規模人員流動的號召,見面溝通需等疫情結束;另一方面,疫情期間生活方式的線上化,讓金融機構也深刻感受到金融服務全面的線上化、智能化、數位化,金融服務徹底打破時空限制,實現金融資源的高效配置,將會是大勢所趨。

與此同時,以立足縣域經濟、服務本土城鄉居民的農商銀行將迎來更加激烈的競爭,無論是綜合實力、客群規模和對金融科技的投入,農商銀行都無法與實力雄厚的大行相媲美,加速轉型勢在必行。

百融智能風控引擎系統

地處素有改革創新精神的蘇南地區,蘇州農商銀行自帶創新基因,疫情期間保持與服務商的溝通協商,期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決定採用遠程線上的溝通方式,不耽誤銀行轉型發展的節奏。這一決定為「雲競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百融雲創迅速與行方達成共識、積極參與配合,並最終競標成功。

對於本次中標,百融雲創項目組負責人表示:「遠程交流、遠程演示、遠程招投標、遠程談判,全程雲溝通,通過思路和模式的創新,最後成功拿下項目。相比過去線下競標,『雲競標』可以做到遠程快速響應,更高效,更便捷,溝通成本最小化。比如之前為客戶開通試用帳號從帳號申請到開通往往需要一到兩天的時間,而在遠程方式下部門人員全天在線,做到了小時級別響應,溝通、推進過程效率高,花費的時間更短。比如過去面對面溝通需求,心裡才覺得踏實。但此次嘗試,雙方發現採用遠程雲端技術的溝通,並沒有大幅影響溝通效率,反而使雙方溝通更加直接和有計劃性,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當然,百融「雲競標」的成功,一方面源於蘇州農商銀行的開放和創新,另一方面也源於百融雲創在風控服務的專業和敬業。

百融雲創具有深厚的風控理論積澱和豐富的客戶服務實踐。百融雲創將數據產品、專業模型和系統建設進行打通融合,將」諮詢、方案、產品、部署「的能力貫穿到信貸全生命周期,實現風控全流程的閉環服務。依託於數據和模型的優勢,百融為客戶提供多種本地化服務,例如專注於金融領域的「百小漁」智能化建模平臺,共享建模經驗、內置百融專家方案,幫助客戶進行一站式建模,同時支持決策引擎一站式部署,快速滿足客戶在各類場景、各個環節的線上風控需求。

隨著當下各類欺詐手段的層出不窮,在嚴密的規則模型難免有漏洞,關係圖譜的優勢越來越明顯,除了提供各類關係直觀的可視化展示,也可以從複雜的關係網絡中挖掘客戶潛在需求,識別關係中潛在風險,尤其在團夥欺詐行為的識別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此外,百融也提供數據方面服務,例如風險數據集市、營銷數據集市、數據治理、BI報表等,滿足客戶基於各類場景中快速建模的數據需求、靈活定製多樣化報表分析等。在業務流程上,百融雲創也可以提供線上進件、信貸審批、帳務核算、貸後管理和供應鏈金融平臺等系統,幫助金融機構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優勢,打造全流程的線上化業務。

本地化部署的優勢

百融雲創為客戶提供的本地化服務,除了幫助金融機構滿足監管要求、實現風險的自主可控,也有效彌補純線下風控模式的不足,提高銀行信貸風險防控能力和水平,真正打通「數據+模型+系統」一體化的服務方式。為確保系統穩定運行,百融雲創還將免費提供1年期系統運維保障,保證7*24小時聯機實時響應服務。

目前,百融雲創已為數千家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服務,合作客戶包括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銀行等銀行機構,以及消費金融、汽車金融、保險等機構。

針對此次投標,百融雲創本地化決策引擎系統的建立將大大縮短銀行傳統風控流程,提升風控效率,滿足數位化經濟形勢下農商銀行快速促進新業務的發展需求。相比傳統多部門配合開發、測試上線的複雜流程,本地化決策引擎系統幫助業務人員通過引導式的的簡單操作,就可以實現模型快速部署、優化上線,免掉了開發的繁瑣,全程可配置也節省了人工成本。

「讓金融普惠民眾」,是百融雲創的使命。農商銀行作為普惠金融服務的重要主體,百融雲創將充分運用自身優勢,成為蘇州農商銀行的技術後盾,共同助力普惠金融的發展。

- END -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線上金融發展提速 百融雲創提供「數據+模型+系統」一體化服務
    線上金融發展提速 百融雲創提供「數據+模型+系統」一體化服務 時間:2020-12-25 11:03:12 來源:齊魯在線 「金融服務無處不在,就是不在銀行網點」的說法正在逐漸得到印證。隨著銀行業務數位化水平不斷提升,銀行網點客流量、交易量正在萎縮。由於網點運營帶來的房租、人工等運營費用較高,使得部分網點收入難以覆蓋成本。這樣的背景下「無接觸金融」帶來的提質降本增效,讓其成為傳統銀行業進行戰略轉型的必然選擇。我國作為工業大國和人口大國,一直以來沉澱了大量相關數據,只不過這些數據長期處於「未開發」狀態。
  • 百融雲創定製風控模型 激活中小企業產業鏈
    在整個經濟大環境比較好的時候,銀行一般會為信用良好的中小企業發放流動資金貸款。流動資金貸款可以滿足這些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短期(臨時性、季節性)資金需求。但當疫情等"黑天鵝事件"發生,考慮到中小企業資產匱乏、財報不規範、經營數據不完整等因素,銀行更願意對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提供幫助。
  • 百融雲創定製風控模型 自動化識別消費金融信用風險
    百融雲創定製風控模型 自動化識別消費金融信用風險 來源:財訊網 • 2020-09-01 19:05:35 在中國的信貸行業中,由於重視不足和商業發展水平的限制,各個商業銀行對於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存在評估不足等問題,
  • 百融雲創定製車險反欺詐模型 提升自動化識別能力
    百融雲創,立足汽車保險的具體場景,在風控環節提出了貸前、貸中和貸後的全程式保駕護航思路,為車險反欺詐的識別提供了技術支持。在數據處理層面,百融雲創擁有多維度數據源,融合保險公司底層大數據,利用機器學習算法開發車險反欺詐評分,可應用於報案人、駕駛員、被保險人、查勘員等的風險篩查,作為保險公司現有反欺詐規則集的補充;也可應用於欺詐識別模型,幫助保險公司提高對車險理賠欺詐行為的識別能力。
  • 「AI實力派」的進取之道:百融雲創用數據和算法提升金融效率
    出於對數據建模和機器學習的熱愛,張韶峰在畢業之後先後加入科技巨頭甲骨文和IBM,儘管人工智慧在當時還不是風口,但長期的技術歷練,使得他在算法和建模領域形成了獨到積累。直到2014年,AI市場變得沸騰,張韶峰迅速抓住機會,將機器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率先應用到信貸風控的建模中,成為「AI+金融」領域最先吃螃蟹的人。
  • 助力銀行數位化轉型 百融雲創智能語音機器人大展身手
    隨著中銀協發布銀行業首份遠程銀行團體標準——《遠程銀行客戶服務與經營規範》,遠程銀行成為繼直銷銀行、網際網路銀行後的又一數位化銀行的全新運營模式。遠程銀行運營依託包括智能語音導航、智慧機器人、智能質檢等多類型智能化工具,其中一個重要的服務方式就是語音服務。  近年來,多家科技企業相繼推出智能語音機器人,大大促進了遠程銀行的到來。
  • 科技實力展現 百融雲創入選「2020全球金融科技創新TOP50 」
    憑藉科技創新實力及行業內的良好口碑,百融雲創入選「2020全球金融科技創新TOP50 」。​作為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應用平臺,百融雲創自成立以來專注科技輸出,賦能金融數位化創新和轉型,並且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及對創新智慧財產權的積累,將最新的技術成果應用到金融場景中,全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 構建金融安全壁壘 百融雲創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本網7月28日訊 金融科技已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競爭的焦點。但行業面臨的安全問題日益複雜和突出,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如何共同構建開放、共享、無界的共贏生態,成為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作為國內頭部金融科技企業,百融雲創持續創新發展金融科技,助力維護金融業安全穩定守好金融風險底線。
  • 頭部大數據公司百融雲創計劃赴港IPO
    沉寂許久的金融科技行業再傳來好消息,據時代周報報導頭部大數據公司百融雲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百融雲創」)計劃赴香港IPO。官網顯示,百融雲創成立於2014年3月,是一家金融科技應用平臺,公司堅持以科技為驅動,賦能金融機構數位化創新和轉型,助力普惠金融。
  • 百融雲創:貸中預警模型助力金融機構放開"手腳"
    百融雲創在助力金融機構智能風控體系搭建過程中,有著專有而全面的數據標籤庫、AI大數據分析能力及敏捷的產品開發能力,經過多年研發,最終形成了人工智慧在營銷、風控、資產管理等領域的系統化應用,貫穿信貸全生命周期(貸前、貸中、貸後)提供完備的產品和服務。在智能風控的貸前、貸中、貸後環節,貸中往往是較難發力的一環。
  • 百融雲創:AI提升金融風控效能 讓團夥欺詐無處遁形
    這些欺詐團夥深入研究過金融的申請、調查、評估、審核、授信等業務流程,清楚金融機構風控規則與業務漏洞,從而通過技術手段進行身份信息的偽裝、更替與仿冒來繞過風控系統,在風控領域呈現隱蔽化特徵。團夥欺詐幾乎在同一時間內進行大批量、金額巨大的欺詐行為,危害性巨大。針對團夥欺詐行為典型的關係型風險挖掘,關係圖譜可以說有著天然優勢。
  • 開放銀行之中小行:聯名卡成突破口 線上風控體系多為合作模式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開放銀行之中小行:聯名卡成突破口 線上風控體系多為合作模式2020年10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金融街論壇年會中指出,需要關注,中小銀行以前傳統的客源優勢已不明顯,在技術上提出和科技公司合作,導致有些中小行在客戶的拓展、開發方面,非常依賴科技公司提供的數據,且在有了客戶以後,風險管理也非常依賴科技公司。
  • 百融雲創擬赴港IPO 內部人稱對賭協議藏易主風險
    信貸業務風險或成掣肘一名業內分析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百融雲創在上市「包裝」中,將發力拓展用戶,以為金融機構提供大數據風控業務為核心,信貸業務為輔助,但後者目前尚無弱化跡象,貸款超市業務仍為公司目前主要盈利來源。
  • 網際網路銀行的發展趨勢與展望
    廣州農商銀行積極挖掘利用行業「網際網路+」轉型機會,通過輸出e帳通電子帳戶切入專業市場、社區、高校教育等場景,向第三方輸出開戶、支付、理財、貸款、增值服務等標準化產品,並關聯合作方業務,開拓並深化智慧商圈、智慧社區、智慧校園等生態金融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不止於金融的一站式線上服務。
  • 海口農商銀行九周年創新發展紀實
    9年前的12月28日,海口農商銀行正式掛牌開業,成為海南省第一家農村商業銀行。  截至2020年11月底,海口農商銀行合併報表資產超千億元,存款餘額是成立之初的7倍,累計納稅額超24億元,是海南農信系統中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的機構,躋身海南百強企業第19位、全國農商銀行第26位、全球銀行1000強第669位。
  • 百融雲創構建數位化信貸服務能力 為小微企業紓困
    在產業鏈受到嚴厲打擊的背景之下,供應鏈融資產品逐漸成為企業的救命稻草。由此,以金融科技為技術核心的供應鏈金融在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業內專家表示,單一的金融科技不能解決供應鏈金融業務場景中的所有問題,只有用整體的視角去看待金融科技,才能發揮綜合的協同效應。其中的整體視角就是指以產業鏈為依託的供應鏈金融,而具有技術的金融科技公司則發揮了連接和賦能的作用。
  • 中小銀行開放之路:聯名卡成突破口 線上風控體系多為合作模式
    聯名卡成突破口截至2020年6月末,我國總計有19家民營銀行、135家城商行、1513家農商行、1633家村鎮銀行等等,這些構成了我國的中小銀行體系。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通過查閱已在A股上市的36家銀行公開報告發現,在開放銀行這個話題上,中小銀行提及較少。但未提及並不意味著在該模式中的缺席。
  • 堯都農商銀行:「雲營銷」帶來服務新體驗
    每天拿起手機時,堯都農商銀行工作人員賈瑞琦總會首先打開微信小程序「堯商推客」,手指滑動屏幕後,客戶瀏覽數據一目了然。 「您好,我是堯都農商銀行工作人員,您這邊有辦理晉享e付的需求嗎?」
  • 數字金融反欺詐任重道遠 百融雲創以AI打造攻防利器
    當前,為強化反欺詐手段,金融科技公司也在不斷研究、更新、升級技術策略,創新安全技術工具,與外部金融機構合作,幫助其建立針對不同手法的反欺詐治理體系,及時驗證、更新風控模型與對抗策略,為提高「事前」止騙率、加強「事中」用戶權益維護和「事後」對不法分子的處置,提供高效可靠的解決方案。百融雲創正是這樣一家致力於以AI賦能金融機構的科技服務公司。
  • 西平農商銀行組織開展「三比三創」活動啟動儀式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馮佔華 通訊員 郭瑞 朱建偉)6月8日下午,西平農商銀行組織開展為期6個月的「比忠誠、比乾淨、比擔當,創優良環境、創優秀業績、創先進單位」三比三創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西平農商銀行五樓會議室舉行,全體中層及機關全體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