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由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等主辦的2020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在京召開,會上發布了《2020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年報》(簡稱「年報」)。年報分析了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總體現狀,並分別對網絡支付、個體網絡借貸、網際網路保險、網際網路銀行、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網際網路證券、網際網路股權融資等細分領域進行了詳細梳理與展望。
年報指出,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影響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銀行業通過應用新技術,徹底改變了傳統商業和業務運營模式。網際網路銀行是銀行業積極擁抱網際網路的一種新的服務模式,也是商業銀行在網際網路技術發展下的一種實現形式。
狹義的網際網路銀行是將服務場所放到線上,不開設分支網點,完全通過網際網路渠道銷售產品為客戶提供服務的一類新型銀行,如微眾銀行、網商銀行、及新網銀行等。廣義的網際網路銀行既包括由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純網際網路銀行,也包括傳統商業銀行不設線下網點,通過搭建網際網路平臺等提供產品與服務的直銷銀行及獨立法人形式的直銷銀行。
2019年網際網路銀行的發展情況
一、我國直銷銀行市場已初具規模
作為網際網路銀行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國直銷銀行經歷了從起步到初創期,快速成長期,平穩發展期等階段,形成了百舸爭流的競爭格局,各現行探索直銷銀行的商業銀行,從落地實踐中國不斷探索自身優勢,並以此贏得了一定的市場地位。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底,國內推出的直銷銀行(或類似經營業態)的銀行近120家。其中,工商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等大型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已相繼開展直銷銀行業務。此外,數量眾多的農商行中僅有少數銀行推行直銷銀行業務,但隨著農村網絡普及率的提高,農商行的直銷銀行業務將迎來進一步的增長。
二、純網際網路銀行藉助金融科技踐行普惠金融
以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新網銀行為代表的純網際網路銀行發展勢頭強勁,專注以數位化、技術化手段深耕普惠金融市場,持續提升服務質效。
截至2019年末,微眾銀行個人有效客戶數突破2億人,小微企業法人客戶達90萬家,管理貸款和管理資產餘額雙雙突破4400億元;網商銀行提供餘利寶等投資類產品,隨意存、螞蟻借唄等存貸款產品,信用卡還款等服務,累計服務小微企業和個人經營者2087萬戶;新網銀行推出隨心存等投資類產品,智能存款、好人貸等存貸款產品,資金存管等服務,累計服務的客戶數突破3100萬人。
三、網際網路銀行以創新模式打造場景化金融
傳統商業銀行的直銷銀行、純網際網路銀行以及獨立法人形式的直銷銀行等廣義的聯網銀行不斷創新產品與服務模式,形成差異化優勢,並通過與政府、網際網路金融企平等的合作,打造場景化金融。
例如,中國工商銀行的融e行著力打造開放式掌上移動戶提供個性化的直銷銀行服務,並廣泛布局醫療掛號、交通違規罰款和水電氣費繳納等生活服務場景,加快推進金融與「網際網路+生活」的深度融合。新冠肺炎期間,融e行與「1藥網」平臺開展場景合作,提供疫情實時動態及在線問診服務,打造便捷的智慧金融服務新體驗。
廣州農商銀行積極挖掘利用行業「網際網路+」轉型機會,通過輸出e帳通電子帳戶切入專業市場、社區、高校教育等場景,向第三方輸出開戶、支付、理財、貸款、增值服務等標準化產品,並關聯合作方業務,開拓並深化智慧商圈、智慧社區、智慧校園等生態金融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不止於金融的一站式線上服務。
百信銀行依託網際網路和金融科技優勢,通諾「開放銀行+」的生態策略,發力場景金融,持續布局車生態,內容娛樂、新消費、大健康等場景生態,輸出可定製化API,賦能消費和產業網際網路平臺,構建金融生活生態圈。
網際網路銀行的發展趨勢與展望
一、精細化的客戶經營體系
通過對客戶資源和銀行服務渠道的有效整合,精細化經營客戶,形成一體化的客戶經營體系。一方面,網際網路銀行的技術布局可以替代傳統客戶經理的人海戰術,快速拓展服務廣度和深度,推進金融服務觸達更廣範圍的客戶群體,挖掘客戶更深層次的金融服務需求;另一方面,開發「長尾客戶」潛力,並憑藉邊際成本遞減的優勢,批量經營客戶,降低獲客、活客、留客成本。
二、以數據為基礎的產品服務體系
賦能商業數位化轉型,要著力提升數據使用效率,挖掘數據內在價值,推動數據要素流轉和融合,從而更好地發揮其在消費金融、小微金融服務方面的積極作用。網際網路銀行將改變商業銀行的產品設計模式,從多個渠道和過程節點獲取客戶更多的數據,從而奠定銀行感知客戶、理解客戶的基礎。此外,網際網路銀行通過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主動挖掘用戶需求、分析用戶偏好,開展數據驅動的產品設計活動,制訂精準營銷體系。未來,網際網路銀行將更加注重數據,依託數據資產,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下為客戶提供一體化、定製化的金融服務。
三、依託金融科技的智能風控體系
風控是商業銀行經營的根本,也是網際網路銀行現在以及未來經營的重點。網際網路銀行基於其風控技術和能力,將充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構建全新的智能風控體系,重塑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與傳統風控模式相比,智能風控體系可以搜集、積累、整合交易數據、經營數據及財務數據等,減少對人力和經驗的依賴,將有效提升銀行傳統風控算法和模型的效率和精度,建立全新的風險管控模式,在高度自動化的運營過程中真實現大數據風險管控。
四、基於數字生態的開放共享模式
未來,商業銀行競爭不再只是單一銀行之間的競爭,而是生態圈之間的競爭。
從生態系統的角度來看,網際網路銀行一方面要構建與同業、科技公司、政府、核心企業及上下遊之間的全鏈條、全平臺,與生態系統的夥伴形成更加緊密的耦合關係,嵌入客戶所在的各種生產生活場景中,並基於真實場景實現金融業務的線上實時交易,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金融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銀行需要秉持「痛點」思維,實現開放共享。未來,網際網路銀行需要將思維轉向「開放共享」,感知客戶的「實際痛點」,利用API、SDK等技術實現方式搭建平臺,實現與第三方之間的技術和服務共享,讓客戶低成本、更便捷的獲取專業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