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設施|需關注景觀道的安全問題:道路綠化和路權

2020-12-24 澎湃新聞

對道路綠化的態度,城市道路和公路並不相同。公路設計者謹慎地將植物限制在中央分隔帶內或路外,傾向於以保守的方式,減少植物對交通的影響。而城市道路的設計更靈活,將道路視為人們散步、購物和聚會的公共場所,植物顯得不可或缺。

不過,無論城市道路還是公路,都以交通安全和路權為核心目的,街道的樹木不僅是景觀或裝飾物,更應是道路安全的組成部分。

上海主幹道上的車流。路側交通組成複雜,行道樹也是影響安全的重要因素。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道路綠化的關鍵,是路權

近年來,道路綠化投資越來越多,道路上的顏色也更為豐富。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安全度的提升。為此,需要梳理當前道路綠化目標。控制道路綠化的目標,應是以下這些:

保持駕駛員可見的交通標識、標線、信號燈;

使駕駛員可以發現道路使用者(車輛,自行車和行人);

幫助行人和騎自行車的人發現汽車;

保持人行道暢通無阻,沒有阻擋行走的植物,如懸垂的樹枝;

在公路上清除靠近行車道的喬木,以免發生會導致嚴重後果的撞樹事故;

調整樹木樹冠,改善採光,以便冰雪地區冬季道路維護;

幫助道路排水系統正常運行,保護道路的結構安全;

通過採光和根系控制來保護人行道。

……

這些目標中,前四條直接體現道路通行中最重要的路權原則——「看見與被看見」。綠化首先應保護和突顯的是用路人的路權,而非在道路上建造樹林。在路上,無論司機、騎車人還是行人,都應能在足夠遠的距離,無遮擋地觀察到任意標誌或道路上可能的危險,以保證能對各種情況採取必要的安全反應。而城市公共道路的綠化,尤其是在幹線、集散道路上的綠化,是為與城市公共場所,如商業場所、公園等建立聯繫,而不是成為樹林。

這樣的目標無疑符合投資道路的初心。

不過,人們經常發現,城市道路和公路,對綠化控制的標準不一樣。譬如,同樣四車道或六車道的公路和城市道路,公路的路側和中央分隔帶很少種植高大喬木,而城市道路卻有高大的梧桐、榆樹或其他樹種。難道公路上的安全要求比城市高嗎?

公路和城市道路,都應在足夠遠的距離,暢通無阻地觀察任何標誌或道路可能的危險。不過,由不同的路權控制方式和速度,可以形成不同的綠化布置方式。而路權區別的目的,是基於不同用地的需求。

以下以交叉口為例。

傳統上,對交叉口視距的需求以及計算的基礎,取決於視距三角形。即圖1中紅線劃出的三角形。視距三角形內不能有任何影響視線的建築物和植物,對周邊地塊提出了較高的清空要求。

NCHRP的一項研究報告(Report 383)認為,駕駛員的決定會影響所需的三角形大小。駕駛員進入交叉口前,有兩種可能的決定,(1)不管交叉口情況如何,都減速並準備停車,或(2)一直保持對交叉口的判斷,根據情況要麼減速,要麼保持速度,甚至加速以安全方式通過交叉口。這兩種不同的決定,會形成如圖2中的兩種不同視距三角形,打算停車的司機,只要保證靠近交叉口時能看清交叉口情況即可,因此,形成的視距三角區較扁,對周邊地塊清空要求不高,在靠近交叉口的位置仍有地方可種樹。而不打算在交叉口停車的司機,視距三角區仍是傳統的視距三角形,靠近交叉口的位置都不能種樹。

如果在靠近交叉口的入口位置設置「停車讓行」的標誌,用交通控制的方式將司機的自主決定變成強制性要求,要求所有駕駛員靠近交叉口時都必須停車,那麼所有司機都適用較扁的視距三角形。由此,這個交叉口的視距三角形要求就是扁三角形。這是用交通控制的方式,形成不同路權。城市道路和公路的區別就在於此。

因此,道路綠化的關鍵是路權。遮擋交通控制設施,影響路權的綠化,如遮擋交通標誌、標線、信號燈,應一經發現立即清除。與交通安全相比,綠化必須無條件退讓。

傳統的視距三角形

司機不同決定前提下的不同視距三角區

遮擋交通控制設施——如交通標誌、標線、信號燈的綠化,一經發現應該立即清除。

人行道和交通島的植物

人行道的綠化,會影響行人的安全和舒適性。種植在車行道和人行道之間的喬木,既可為用路人帶來清晰的界限區隔,還可在夏季為行人帶來陰涼。不過,還有許多要考慮的問題,譬如樹木會隨時間長大,會引來各種鳥類,還會影響日間光照和夜間照明,等等。

中國城市道路的許多植物,過多考慮其靜態觀賞性,缺乏對道路功能的考慮。人行道主要使用者是行人。除走路者以外,還有坐輪椅、拉著行李箱的人等。人行道一旦種下樹木,樹木會隨時間成長,樹冠或懸垂的枝條會侵入人行道淨空,使行人碰頭。樹木根部還會逐步蔓延,引起人行道鋪面變形,抬高或降低並破壞人行道,容易絆住行人,也使輪椅無法使用。長大的樹木,還會引來鳥類築巢或停留,鳥屎會影響人行道使用。而落葉也會堵住雨水口,道路積水成為安全隱患。在一些多降雨地區,人行道的樹木的維護成本有時巨大。

當下中國城市,人行道樹木最常見的影響,是擠佔人行道空間和影響夜間照明,甚至成為人行道的主要風險。相關問題會變成皮球,在各相關部門踢來踢去。這是可預期的,誰都不願憑空增加責任去處理這樣棘手的事。

如果建設初期能專業些,就不會出現這麼多難以處理的維護問題。譬如,可以考慮路權位置,避免在交叉口位置種植大樹;避免選取橫向生長的植物,防止長高后侵入淨空;與照明燈杆錯位種植,或與其協調高度;預先對樹木根部進行處理,設置必要的防護裝置,等等。

道路綠化不同階段管理權責的不合理分配,管理部門將個人審美凌駕在專業之上,以及管理部門與用路人權益的分離,可能是當下國內道路管理的典型狀況。道路綠化經常會為了觀賞目的,忘記道路的基本屬性,以及行人或司機的需求。這一點急需改善。

樹根侵入路面,使路面不平,老人不易行走。

樹葉會使路面積水。

樹枝遮擋交通標識。

路邊的植被,包括草木、野花和喬木,是道路美學的重要組成。道路美學也會影響路權。雜草叢生的道路綠化,會讓司機認為規則鬆散,認為該區域較落後。改善道路治理,應使現有綠化達到可接受的外觀水平。要定期檢查和維護路邊樹木以保證視距,路邊障礙物清晰可見。

有時設計者也利用植物的顏色和外形,作為道路路權標識的重要補充。如下圖,由於植物的親和力和柔性特點,既可將道路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又能自然而然地向用路人傳達雙向分隔行駛的路權要求。

交通島上,利用樹木和顏色的改善,為雙向隔離的交通島提供視覺引導。 

多車道的街道,給司機的感覺常是寬闊、筆直、平坦,極易讓車輛速度提上去。採用高大喬木設置在中央分隔帶分隔道路斷面,可以從視覺上使道路變窄。

這樣做好處是,會讓司機自然減速。高大整齊排列的樹木,形成一條分隔屏障,在視覺上,迫使駕駛員保持限速。而從城市景觀講,寬闊的道路中間設置的高大喬木,會使粗獷的景觀變得柔和,提升整個區塊的宜居性。

不過,這有許多前提條件。譬如,需解決道路設計中常提到的「側向淨空」的路權要求。側向淨空概念是,認為司機需要有足夠的完全無障礙的側向空間,保證開車不受影響。有人把這個距離形象地比喻為害羞間距(Shy line offset),類似陌生人社交時的距離。這個害羞間距與司機車速成正比。一般認為,速度在50km/h以下,車行道與高大喬木的害羞間距幾乎可不考慮。因此,城市道路狹窄的中央分隔帶,可種植一些樹冠不大的喬木,不必顧及對行車安全帶來影響,而喬木對車輛速度的抑制作用會提升安全性。

當然,對設計師來講,概念性的比較遠遠不夠,還需對真正可能發生的安全問題做調查。譬如對車輛是否會意外撞到這些樹以及可能後果做評估。以及考慮喬木多年生長形成的樹冠會不會侵入行車道裡,或飛花落葉會不會干擾用路人,會不會讓道路清理變得麻煩等。

對中央分隔帶種植高大喬木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不過,統計上看,已有一些共識,譬如公路上尤其穿越人煙稀少地區的公路,無論限速多少,側向淨空距離不能縮減。而在城市道路,雖仍存在深夜駕車導致的撞中央分隔帶事故,但與不種植高大喬木的主幹路相比,越過中央分隔帶導致的車輛正面對撞降低了。佛羅裡達州的比較結果認為,總體的中央分隔帶事故降低了11%,傷亡事故也同樣降低。

因此,利用中央分隔帶種植喬木,適用範圍非常狹窄,設計師對道路的選擇也很有限,只有符合寬馬路和中低速的街道,才可能考慮種植喬木,而且種植位置只能在不靠交叉口的中間路段上,遇到交叉口位置,就不允許種植了。

而國內一本規範裡,將街道分隔帶上種喬木作為推薦方法,還創造性提出「通透性配置」的概念,可能想破解喬木擋司機視距的問題。但是,視距本身指的就是在無任何遮擋能看到的距離。提出通透性視距,難道還有遮擋性視距?這樣的概念沒有說服力。設計師強調「通透性」,真正問題就會集中在那些「遮擋性」的位置。破解喬木遮擋問題,應靠具體實踐中詳盡調查和跟蹤,並因地制宜提出解決辦法,而非提個新概念,將問題留給老百姓。

害羞距離圖示

花團錦簇的中央分隔帶綠化,目的是讓司機分心嗎?

道路綠化雖有許多目標,如美觀等,但路權清晰無疑是首要衡量標準。當然,還應有全壽命周期內低成本的考量。公共資金投資於道路,如缺乏這兩類衡量指標,很容易做出雖五彩斑斕但可能害人的「景觀」道路。

(作者郭敏系交通工程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道路交通公約》道路通行規則研究與借鑑
    為完善我國道路通行規則,明晰各類交通參與者權利義務,提升交通參與者路權意識、規則意識和安全意識,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柴蕊對《公約》中有關道路通行規則內容進行了研究,並與我國道路通行規則進行了比較,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 重慶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
    臨時通行牌證有效期不得超過三十日;確需延期的,經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准,可延長三十日。 取得本市核發的行駛證的機動車,應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領取交通信息卡,上道路行駛時應隨車攜帶。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道路交通管理實際情況,提出意見。 第二十九條新建、改建、擴建城市道路,應當同時規劃、設計、建設、驗收道路交通違法記錄系統、道路交通信號、港灣式車站、吸能式安全防護設施等交通安全設施,並徵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意見。
  • 海北州政府組織召開規範建設管理道路交通信號等交通安防設施會議
    ,提升智慧交通建設水平,努力實現道路交通網絡化管理,努力創造道路交通更有序、更安全、更順暢。這次會議的召開,旨在深入貫徹落實「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教育整頓活動,徹底解決交警支隊在調研我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時廣大群眾和交通參與者提出的意見建議,以及交警部門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自身查擺的突出問題,特別是交通信號等交通安防設施管理混亂等體制機制問題
  • 關注|春節前,潛江城區又將呈現一條「景觀道」
    道路交通的暢達與出行環境的優化 一直是市民關心的焦點 潛陽路東延(318國道縣河至深江) 是我市對外交通的主要通道 橫穿潛江城市東區 是東西橫向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是城市新形象、新面貌的展示帶
  • 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
    城市規劃應當與道路交通安全相協調,合理配置道路資源,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發展公共運輸,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第五條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領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組織有關部門確定管理目標,增加對道路交通安全基礎設施和科技管理手段的投入;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協調機制、重大建設項目的交通影響評價制度和道路交通安全防範責任制度;制定道路交通安全設施、交通文明建設、科學研究與應用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和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
  • 揚州市召開《揚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辦法》新聞發布會
    近年來,市政府高度重視政府立法工作,將其作為切實履行職責、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持問題導向,體現現實需求,突出揚州特色。眾所周知,道路交通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問題日益凸顯,迫切需要地方立法的引導和規範。市公安局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實際出發,向市政府提出規章立項申請。
  • 鄧州:綜合整治公路加油(水)站點侵佔、損壞路產路權等情況!
    點擊「鳳凰南陽在線」關注公眾號獲取最新信息
  • 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經費,完善道路基礎設施;建立和落實道路交通安全責任制和交通事故應急機制,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納入安全生產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範圍,定期研究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組織道路交通安全狀況評估;組織有關部門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
  • 佛山首條專有路權有軌電車線正式調試南海新交通力爭明年年中試運營
    目前,南海新交通全線的站點由東至西分別為林嶽西站、林嶽北站、三山新城南站、三山新城北站、中區站、玉器街站、平南站、平西站、康怡公園站、夏東站、夏西站、華翠路站、雷崗站。  作為全市首條採用專有路權的有軌電車線,南海新交通列車還採用了目前國際最先進的第三代100%低地板現代有軌電客車,同時採用3節模塊編組,載客量為396人,遠期採用4編組,最大載客量可增至524人。
  • 十年間傷亡加倍 關注電動自行車道路交通傷害
    「在2019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傷亡人員中,每小時就有1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死於道路交通事故,每小時還會有5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因道路交通事故受傷。」在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傷害防控與心理健康室副主任鄧曉看來,這組揪心數據的背後,道路安全問題仍然「暗流湧動」。
  • 《濰坊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暢通,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交通、交通安全、安全等詞語的基本含義?
    一是,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指規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道路交通參與人行為的法律、行政法規、部委規章、地方法規以及相關技術規範和總和。狹義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特指2003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簡稱為《道路交通安全法》),該法是第一部全面規範道路交通參與人的權利和義務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主體行為的基本法律。
  • 專家呼籲多部門共促兒童道路交通安全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地方公安交管部門、未成年人保護機構,以及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和技術工程人員共同參與,呼籲多方攜手共同推進兒童道路交通安全,讓兒童、家長和其他監護人知險知護,避免危險,呵護生命。
  • 金昌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召開全市冬季道路交通安全整治...
    12月18日,金昌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持召開全市冬季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百日會戰」聯席會議,市交通局、市氣象局負責同志參加此次會議。會上,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通報了今年以來我市道路交通總體運行形勢,梳理匯總了各成員單位的積極工作成果。
  • 十年間傷亡加倍 專家提示關注電動自行車道路交通傷害
    在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傷害防控與心理健康室副主任鄧曉看來,這組揪心數據的背後,道路安全問題仍然「暗流湧動」。每小時1人死亡 電動自行車傷亡佔非機動車傷亡近70%近年來,我國交通出行方式發生了巨變,新興的交通工具、交通方式層出不窮,電動自行車以其快捷、便利、實惠等特性,受到廣大老百姓的青睞。
  • 治理438處,輻射6萬餘人,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攻堅戰」成效顯著!
    城管、派出所、綜管等多方力量,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攻堅專項治理領導小組,下設村(社區)、企業、交通設施及工程運輸、機動巡查、學校、隱患治理、督導督查七個專項治理專班,全面督促各項工作開展。
  • 上海道路運輸和交通設施防疫措施再升級,冷鏈運輸過程中不得擅自開箱
    持續強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人物同防」,是當前交通運輸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工作重點。新聞晨報·周到記者從市道路運輸局了解到,本市道路運輸和交通設施行業防疫措施再次升級,道路運輸管理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壓實道路冷鏈運輸企業和物流環節的疫情防控工作,切實保障城市安全。
  • 嚴治交通秩序 細查路面隱患 深化安全宣傳「五大戰役」加強道路...
    市公安局交警大隊指揮中心全面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通過綜合治理能力全面加強、道路防護設施全面提升、道路交通秩序全面改善、基層基礎全面推進、交通安全宣傳全面展開五個方面26項目具體工作任務清單開展全面治理,全力壓降道路交通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確保退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百人縣(市),力爭死亡人數不突破85人。
  • 鄄城縣交通安全志願服務隊到鄄箕路修剪綠化苗木
    12月17日,鄄城縣交通運輸局組織交通安全志願服務隊隊員,到縣級公路--鄄箕路義務修剪綠化苗木。為提高綠化苗木的抗寒能力,有效防止病蟲害,保持良好樹形結構,開闊駕乘人員視野,鄄城縣交通運輸局組織養護支部、養護科等相關科室交通安全志願服務隊隊員,到鄄箕路義務修剪大葉女貞、紅葉石楠、木槿、法桐等綠化苗木。
  • 交通訊息|涼山州火把節最全道路交通安全預警,請您查收!
    三、安全行車提示前往邛海瀘山、螺髻山、瀘沽湖景區車輛大量增加,請廣大駕駛人朋友在行車過程中遵守交通規則,不佔道行駛、不超員、不超速、不疲勞駕駛、不酒後駕駛。通村公路坡陡彎急路窄、臨水臨崖,普遍缺乏防護欄等安全設施,請廣大摩託車、麵包車、貨車駕乘人員按規定小心駕駛,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