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沒多久就誇孩子是「天使」?那是你沒見過:三歲孩子的真面目

2020-12-14 暮沐媽咪育兒日記

「文/暮沐媽咪育兒日記,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國外有一個「terrible2」的概念,意思是寶寶們長到2歲的時候,他們的行為表現會出現很明顯的逆反改變,這就使得父母們對他們的管教會更加困難

而相較於2歲的寶寶而言,長到3歲的他們才是真的「可怕」,而在他們身上所發生的「horrible3」現象,也才真正地讓父母們認識到了「三歲孩子的真面目」。

作為比「terrible2」更高階的升級版,3歲的寶寶絕非他們表面上看起來的那般「呆萌」。心理學家也認為:3歲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反抗期」的開始

可怕的3歲!軟萌咘咘化身「小惡魔」,明星寶媽賈靜雯也抓狂

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3》中,賈靜雯和兩個女兒的生活,受到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褪去了明星的光環,身為3個孩子媽媽的賈靜雯,在節目中表現得十分地接地氣,在對女兒咘咘和波妞的日常照顧中,她也會和普通寶媽一樣,也時常感到「抓狂」,拿孩子束手無策

3歲的咘咘要比波妞大一點,按理說應該更懂事一點,可是相對而言,她卻比波妞更「難管」——

到了午睡的時間,咘咘堅持不上床而且還要去客廳吃蘋果;

面對媽媽精心烹飪的美食,咘咘表現得毫無興趣還拒絕進食

「吐槽」媽媽用心編織的頭髮像稻草;

時不時地欺負妹妹,還趁機大發脾氣……

可以說,節目中的咘咘簡直就是「熊孩子」本人了,3歲的她不僅讓媽媽賈靜雯很抓狂,就連看節目的網友們也感慨:3歲的娃娃太可怕了!簡直就是一個麻煩製造機!

在國外的某網站上,曾做過關於「幾歲的孩子最可怕?」的問卷調查,最後的結果顯示,有20%左右的家長投票給了Terrible 2,有50%左右的家長投票給了Horrible 3。可見,孩子是不是「天使」,一定要到3歲再下結論。

當媽沒多久就誇孩子是「天使」?那是你沒見過:三歲孩子的真面目

1、喜歡頂嘴

3歲的寶寶具備了更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他們也熱衷於表達自我,對於自己了解和不了解的事物,孩子們都會表現出極強的表達欲望

另外,這個年紀的寶寶身上的自我意識有所增強,他們希望擁有更強的掌控感,於是此時的他們變得更加「叛逆」。

2、做事磨蹭

在網絡票選3歲寶寶最令父母頭疼的行為習慣中,做事磨蹭被排在了第一位,父母們無法忍受孩子的「時間觀念差」,但是其實這和孩子這一階段的心理發展特點有關,孩子們更加注重過程的體驗感

3、喜歡發脾氣

這一年齡段的孩子處於情緒支配心理的階段,孩子們更容易「意氣用事」,當有負面情緒發生時,孩子們最為直接的表達就是發洩,於是此時的他們更喜歡依靠大哭大鬧來解決問題。

3歲大的寶寶對於父母的管教,表現出了初步的反抗意識,同時也正經歷著成長中的若干個敏感期,此時的家庭教育著實需要父母們用心對待,找準恰當的方法才能少踩雷。

對於更加難帶的3歲寶寶,寶媽們如何才能夠輕鬆應對呢?

一、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當父母可以試著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正在發生的事情時,家長們就會發現孩子們也並非是「不可理喻」的,當父母把孩子當成是一個與自己相對獨立的個體時,孩子才能夠從父母處得到尊重。

二、注重孩子身上良好習慣的養成

當孩子長到3歲的時候,他們已經具備了可以理解規則的能力,此時父母們有必要開始重視起,孩子身上好習慣的養成,雖然孩子對於規則的理解到遵守規則之間,還有一段距離,但是父母們卻也應該早做引導。

三、對待孩子多點耐心,平復情緒後再談教育

3歲的寶寶具有更強的模仿意識,他們會從大人的情緒表達中有所習得,如果大人們不能很好地收斂情緒,那無疑就為孩子做了個錯誤示範,當父母不被孩子的壞情緒所裹挾時,才能夠真正地做到教育輸出。

埃裡克森認為:2-3歲是孩子心理社會發展的第二階段,它影響著孩子對於「自我」和「世界」的認知。

這一階段的教育是對父母教育的極大挑戰,父母們有必要掌握更加科學地引導方法,正確地面對孩子身上的育兒難題。

留言板話題:大家對於3歲孩子的教育引導有哪些經驗分享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你家孩子見過銀河嗎?你有多久沒看過滿天繁星了?
    上周六陪孩子上完美術課已經晚上七點了,往家走的路上,女兒很興奮的指著天空說星星好亮。小時候看星星是我們那時候的必備活動女兒好奇的問我,北極星在哪?銀河什麼樣的?更沒發現城市的夜,想要看到星星真是件奢侈的事情。城市充足的照明讓我們出行方便的時候,也遮蔽了星空的美景。
  • 「孩子媽」的秘密丨DNF奶媽三覺薩菲爾大天使背景解密
    DNF奶媽三覺已經過去了好一陣子,曾經被戲稱「孩子媽」源自立繪中一改往期的少女風,走起一股濃濃的聖母風,加上周圍環繞著7個小六翼天使,難怪玩家會戲稱「奶媽」了。自從奶媽三覺以後,凡是組隊下本的,先不管是綁定1覺還是2覺,頻繁的聖母降臨讓「薩菲爾」這名大天使跟卡西利亞斯一樣常年奔波,帶著自己的小歌唱團唱完這邊跑去唱那邊,開句玩笑話像極了過去的戲班子,真難為這些天使到處跑!
  • 寶爸抱怨妻子沒看好孩子,寶媽說出三個理由,寶爸心服口服
    這不,前幾天妮妮媽就跟我分享了他們家的一茬……妮妮媽正在陽臺晾衣服,寶爸出門買菜剛進門(疫情期間,出門買菜的任務總算完成移交),還沒換好鞋,就開始質問她:「你怎麼不看好妮妮,鬥柜上的彩虹糖被她全吃光了!」
  • 別人誇你的孩子時,你的回應很重要,「虛偽的謙虛」最傷孩子
    「你家甜甜畫的畫還挺好的呀,小姑娘一看就經常在家練習吧?」「誒呀,哪裡哪裡!她呀就是亂塗亂畫的,沒指望她這方面能有多出彩,上課要是用點兒心啊比啥都強。」「聽老師說你家大壯這次考試名次可往前爬了不少啊!看來大壯下了不少功夫吧?」
  • 熊出沒:最神秘的3個女角色,播出8年依然沒人見過真面目
    這些角色裡有的有頭有臉,有的卻從來都沒露過面,一直隱藏在幕後,比如李老闆這種,整個系列動畫裡都只出現過一個下巴,全臉都沒出現過。而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的,是3位從播出之後雖然登場過,但是卻從沒有人見過真面目的女性角色,而且這3位女性都還和光頭強有一定關係,是他的至親或者對他影響很大的人,不知道朋友們有印象麼?
  • 美國「羅森塔爾效應」證明,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誇出來的
    孩子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也只是一個淡淡的微笑敷衍了事;如果孩子沒有做好,那就是嚴厲批評。這麼做,究竟對孩子的成長是好是壞呢?閨蜜的女兒依依今年7歲了,在我們眼中,她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根本不需要閨蜜操心,成績一直在學校名列前茅,除此之外,鋼琴、遊泳都很好,就是那種「全能」型的「學霸」。其實依依4歲的時候,我去過閨蜜家裡,那個時候的依依不是現在這樣的。
  • 孩子:「媽」你走吧,我永遠也不會原諒你的,不覺得可憐
    朋友小A今年23歲,剛從大學畢業出來,參加工作剛滿一年 ,她出生在農村,從小沒有媽媽,在她的記憶裡不知道她媽媽長什麼樣子,甚至連張照片都沒見過。12歲那年,她第一次來了大姨媽,她不知道大姨媽是什麼東西,也沒人教她,她也不敢告訴其他小朋友,她非常的害怕,不知道該怎麼辦,更不敢讓爸爸發現。她的童年可以說是非常的黑暗。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句話坑無數孩子了!
    在實驗中,他們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圖任務,第一輪測試的難度,是所有孩子都可以出色完成的。每個孩子完成測試後,研究人員會把分數告訴他,並附上一句表揚的話。 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對智商的誇獎,比如:」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一組孩子得到一句對努力的誇獎,比如:」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你表現的很出色。」
  • 媽媽「縱容」孩子在牆上塗鴉,網友:我要有這媽,就沒「畢卡索」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行為特徵,比如一歲多的寶寶學會了說「不要」,總喜歡和媽媽唱反調;到了三歲又開始學會咬指甲,吮吸大拇指,或者給你扮鬼臉,常常讓父母哭笑不得。更鬧心的是,孩子從三歲開始,喜歡塗鴉了,尤其喜歡在牆面上塗,辛辛苦苦裝修好的房子,在孩子眼裡就是一塊畫板,當家長的看著除了心疼還是心疼,總是想盡一切辦法阻止孩子這樣的塗鴉行為。
  • 婆婆,這個孩子也不是沒媽,她媽為了結婚不要她,我幹嘛要養她
    既然這麼說了,那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真的嫁到一個有女兒的婆家,麻煩事肯定少不了。在沒有結婚之前,孫文的擔心也是這一點。不過她的父母倒覺得反正也不跟公婆住在一起,那些擔心都是多餘的。小姑子把女兒交給婆婆就不管了,自己在外邊風流快活,沒過多久就又找了男人,想要跟這個男人結婚。不過男人說了,娶她可以,但是帶孩子不行。為了能早點跟男人結婚,小姑子就直接把孩子扔給孫文的婆婆,管都不管了。
  • 孩子拽壞了進口紅提,被售貨員罵「沒家教」,媽媽的做法堪稱模範
    看見孩子惹禍或是「受欺負」,不是每個寶媽都能冷靜下來,保持理智地頭腦。不過,這位很「中庸」的寶媽,做法真不錯,堪稱模範榜樣,真心讓人佩服。 案例: 王大姐帶著兒子去超市,她低頭選東西,沒照顧到兒子。
  • 孩子是我教的,錢也沒少花!婆婆大言不慚的話,刺痛寶媽的心
    從懷孕到帶娃一步步走過來,兒媳漸漸明白一個道理:有時候,無論付出多少的真心實意,也捂不熱婆婆的那顆冰冷的心。婆婆大言不慚「孩子是我教的,錢也沒少花」,刺痛寶媽的心婚後,萱萱一直盡心盡意侍奉婆婆,婆婆一直催生並表態她幫著帶。
  • 李娜:誇與不誇之間,差了個世界冠軍!誇孩子的3個技巧,你知嗎
    老師,前幾天看您的文章中說,不能總誇孩子「聰明」「真棒」,容易有「聰明後遺症」,那應該怎麼誇啊?實在不行能不能不誇?在回答之前,我先給大家聊聊李娜。其實在之前,我們從原生家庭中並沒有得到關於「誇獎他人」的正確示範,所以在許多時候我們並不能誇獎到點上——沒誇出來正向效果就算了,最怕誇出消極的作用誤導了孩子。所以,學會正確誇獎,對我們每個父母來說都很重要。
  • 在孩子面前誇別的孩子有什麼利或弊?
    父母自己的性格弱點,就已經是孩子的性格缺陷了,再大加誇獎別的孩子,只能人為製造孩子更多的負面情緒。重點是,其實別的孩子的優點,很多時候是自己培養不出來的。可以說,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培養方式,帶來孩子獨特的性格優勢,實在沒必要以彼之長,攻己之短。
  • 想表揚孩子卻沒話說?來學學表揚孩子的三個維度,不肉麻效果還好
    但就是這些很簡單、很幼稚的行為,對於孩子而言,卻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做到的。當孩子做成一件事的時候,家長可以表揚孩子的努力付出,對孩子做出激勵。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他們很需要家長對自己的認可。如果我們想表揚孩子,那就觀察一下,最近自己的孩子有沒有在什麼事情上下功夫,針對孩子的努力來表揚孩子,此時表揚所能起到的效果是最大的。
  • 你多久沒讓父母感到驕傲了
    從小我就表現平平,包括容貌、智商、情商……放在一推孩子裡,我應該是最不起眼的那一個。父母看我如此的表現,對我要求並不高。就這樣,我人生中的前十四年,過的平平無奇。直到中考成績出來,我才第一次讓爸媽有了出去小小炫耀女兒的資本。
  •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好多家長沒注意:一句話能成事一句話能壞事
    好多家長沒注意到自己對孩子說話的內容和語氣,往往感受到孩子的生氣或不滿時,留下的是更多的謾罵。「你怎麼那麼笨啊?你看看人家的xx孩子,人家是怎麼做到的?為什麼你就不能?」「怎麼就你這麼不懂事?你真是氣死我了!」「天天就知道玩!除了玩你還會什麼?一整天的窩在家裡,一點出息都沒有!
  • 「媽,你搬出去住吧,別害了我孩子」「兒子,媽都是為你們好」
    我問阿松,「那你肯定被別人罵慘了吧,後悔了吧」!「我不後悔,哪怕再多人罵我不孝,罵我白眼狼,我都認為自己沒錯,為了孩子,我必須把母親趕出家門。」阿松鄭重地回答。阿松,出生在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有一個非常強勢的母親,也有一個總是被母親罵廢物的懦弱父親。
  • 4歲可愛男童引媽媽淚目,網友:孩子強忍淚水的模樣,像極了天使
    但是父母們不知道的是,這些有條件的愛為什麼能夠得到孩子回應?那是因為孩子是真的愛父母,他們擔心不聽話父母就真的不喜歡自己了,於是小小的他們開始學會了取悅和討好;他們擔心學習不好父母就不愛自己了,於是他們即便想玩也不敢有懈怠。某位網友說:「全世界最能包容你的人,不是你的父母而是你的孩子。
  • 姑姐,你35歲還沒嫁人,從我家四個孩子裡抱養一個吧
    姑姐,你35歲還沒嫁人,從我家四個孩子裡抱養一個吧 許多時候,兄弟姐妹沒成家之前,彼此關係還不錯;一旦結婚了,往往關係就沒有以前那麼好。 弟弟結婚了,姐姐單身,如果姐姐長久住在娘家,往往會引起弟妹的不滿,我想現實中有不少女人有過這樣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