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之前本來只有重機槍,輕機槍是如何出現的?多少斤是輕重機槍分...

2020-12-22 騰訊網

機槍,一種擁有高射速、強火力的武器,一般承擔著火力壓制、火力支援的任務,是現代戰爭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機槍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而且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標準,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世界上只有重機槍的概念;後來一戰爆發,輕機槍應運而生;再到二戰時期,又演化出了通用機槍。

輕重機槍的區分其實非常簡單,因為標準就是「輕」與「重」,重量是劃分兩種武器的主要依據。重機槍重點突出一個「重」字,就拿早期的馬克沁重機槍來說,機槍本體的重量為11.8公斤,但配套裝備還有水冷套筒、三腳架、護盾、彈藥箱等等,這使得全重達到了49公斤,一名機槍手根本負擔不了這麼沉重的裝備,所以重機槍組往往由5-6人組成。

其他重機槍也大多如此,甚至重量超過50公斤的大有槍在,而早期汽車又不發達,所以重機槍大多充當固定火力點,成為守備陣地的重要武器。

毫無疑問,重機槍確實是相當強力的武器,一條防線架上幾挺重機槍,就是上千人的衝鋒都能打趴下,但隨著陣地防守武器的崛起,人們又開始考慮戰壕衝擊武器了,栓動步槍火力太弱,所以各國就想研發重量較輕的自動武器,當時出現了兩個分支,而且都是德國第一個吃螃蟹。

一個分支是衝鋒鎗,以德式MP18為代表,射速高、重量輕,確實是衝擊戰壕的利器,但問題是MP18誕生於1918年,當時一戰都快打完了,所以衝鋒鎗真正崛起是在二戰時期。

另一個分支是輕機槍,以德式MG 08/15為代表,1915年誕生,比衝鋒鎗要早不少,當時主要裝備暴風突擊隊。

從外形不難看出,MG 08/15是一款從馬克沁重機槍改造而成的輕機槍,去掉三腳架、護盾,減少冷卻水儲量,削薄水冷套筒厚度,另外將原本的彈鏈改成可掛式彈箱,令MG 08/15的重量下降到了40斤左右,讓機槍手可以抱著衝鋒。

同時期奧匈帝國、英國都以重機槍為基礎開發過輕機槍版本,重量都在40斤以下,所以這也成為早期輕重機槍的一個分界線,低於40斤為輕機槍,高於40斤為重機槍。

順帶一提,法國人應該是一戰期間在機槍輕量化上做得最好的,紹沙輕機槍的重量僅20斤,但問題是紹沙的性能太差了,輕機槍能卡成栓動步槍,所以論實用性,紹沙遠遠不如MG 08/15。

一戰結束之後,各國在復盤過往戰役時發現輕機槍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越發重視這類新武器,於是20年代誕生了許多質量上乘的輕機槍,比如捷克斯洛伐克的ZB-26(捷克式)、蘇聯的DP-28(大盤雞)等等,重量都控制在20斤以下。

比起過去的「偽·輕機槍」,後來誕生的輕機槍確實在輕量化方面做得更好。到了二戰時期,輕重機槍的定位更加細化,重機槍的地位有所下降,基本只用於固定火力點或車載,而輕機槍則成為一種常備火力,分配到了步兵班之中。

另一方面,依然是德國人,他們在二戰期間首次將通用機槍的概念展示在世人面前,即MG34與MG42。

顧名思義,MG34/42是一種通用武器,可以像重機槍那樣作為固定火力點,也可以像輕機槍那樣衝鋒,可以說將輕重機槍的特性都給兼顧到了,所以通用機槍逐漸成為主流,比如蘇聯的PKP、美國的M60,都是通用機槍發展的延續。

到這一階段,輕機槍基本已經處於淘汰邊緣,因為輕機槍擁有的優點,通用機槍都有,而且更勝一籌,各國自然更傾向於後者。

至於重機槍,它倒是沒被淘汰,但市場也受到了通用機槍的衝擊。原本重機槍的定位是反步兵武器,但如今這活已經被通用機槍包攬了,所以重機槍改變為反裝甲武器,從中口徑提升為大口徑,使用方法則是車載、機載、艦載或固定點,主要用於對付裝甲目標。

重機槍輕機槍與重機槍通用機槍與重機槍,機槍的發展大致就是這個流程,重機槍始終都在,只不過功能、定位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輕機槍出現的時間不長,但作為一種優秀的火力支援武器,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通用機槍是如今時代主流,依然被各國裝備著,成為步兵班不可或缺的火力。

相關焦點

  • 德式輕機槍的起點,一戰德軍伯格曼MG15機槍
    因為當時馬克沁結構在多次衝突中證明自己是一把可靠的重機槍,而且當時德軍腦子裡沒考慮過給機槍減重的問題,因此最終採用的是馬克沁結構的MG08。一戰剛開打那會,德國人覺得MG08沒啥不好的。無非是這種馬克沁結構不適合搬上飛機,因為真的太重。
  • 為何兩腳架就是輕機槍?三腳架就是重機槍?起底二戰中的「希特勒...
    德國武器研製部門對一戰後違規研發的MG34機槍進行了改進,成就了MG42通用機槍。MG42採用金屬衝壓工藝製造,省去了傳統槍械製造中機械加工的車銑切削等繁瑣的加工步驟,機身結構更加緊湊,鋼材的利用率和製造效率都大幅提高,賦予了機槍製造全新的內涵。
  • 想要認識機槍?看這篇就夠了!認識下各種類型機槍|輕武專欄
    因為當時只有那麼一種機槍!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因為後來有了更輕的機槍就區分開了。那麼重機槍有什麼特點呢?那就讓重機槍變輕。彈鏈太長拿著不方便,就用彈匣;大型的三腳架搬起來太麻煩就換成兩腳架,槍管太沉就用把它變薄變輕,於是乎輕機槍就這麼出現了。
  • 為什麼M2重機槍到現在還在用?機槍天花板已經到頂了?
    首先我們把槍給分個類,手槍、衝鋒鎗、步槍、自動步槍、輕機槍、重機槍 當然,這個很籠統,比如自動步槍我還能細分為字面意義的自動步槍、突擊步槍
  • 美國槍迷的瘋狂改裝,槍管縮短,安裝提把,重機槍被當成輕機槍用
    M1919系列重機槍,曾經美國陸軍使用過的裝備。一戰那會兒,陸軍的制式重機槍應該是M1917,但軍方認為水冷套筒太重了,還得隨時帶著水箱,一個機槍組至少需要4-5人才行,隊伍太臃腫,因此白朗寧將水冷套筒換成了氣冷套筒,重機槍的重量得以降低,機槍組僅需3人即可,有效增加了機槍組的靈活性。
  • 在一戰爆發前誕生,始終活躍在戰場的重機槍——馬克沁重機槍
    此戰過後,馬克沁重機槍名震天下,各國軍隊紛紛採購,在恩圖曼戰役、日俄戰爭中均有使用,成為了軍隊的必備品。 三、一戰中的馬克沁重機槍 可是真正讓馬克沁重機槍名揚天下的,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 被充作輕機槍的白朗寧自動步槍,在二戰中的表現到底如何?
    可這些自動步槍都是二戰之後發明的,那在這之前有什麼自動步槍嗎?很多人會說是德國的STG-44自動步槍,這款誕生於二戰後期的自動步槍也算名揚天下。 但實際上在一戰末期,就有一款自動步槍被開發出來,這就是美國的M1918白朗寧自動步槍,簡稱BAR自動步槍。 可這種自動步槍在很長時間裡都是被當輕機槍使用的,那它在二戰中的表現如何呢?
  • 一戰美軍繳獲的德式武器,輕機槍重達20公斤,很多都是全新的
    倉庫機槍區,這裡除了馬克沁重機槍之外,還擺放著許多MG08/15輕機槍。 這是當時德軍專門為暴風突擊隊設計的武器,因為馬克沁重機槍沒法移動,而暴風突擊隊又缺乏壓制性火力,所以德軍以馬克沁重機槍為基礎,開發了一款輕機槍,以便於增強暴風突擊隊的火力,從而更迅速、有效地衝擊敵人的防線。
  • 決戰前夜,3萬挺新式重機槍被我軍無情拋棄!重啟庫存二戰老槍!
    於是設計人員把二戰時德國MG39/42型通用機槍的樣槍擺在領導面前,軍隊領導才改變了根深蒂固的偏見,使得新型機槍的方案得以落實。 很多國家裝備的重機槍、輕機槍實際上屬於同一型號的機槍,它們的最大區別是採用了不同的槍架,重機槍使用的是更重更大的三腳架,而輕機槍則是使用比較輕便的兩腳架。這種隨著槍架不同變身為輕重兩種型號的機槍也被稱為通用機槍。
  • 抗日劇中亂用輕機槍,真實的八路軍中,可沒這麼「富裕」
    而且就輕機槍的裝備量來看,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隊,尤其是八路軍中是不可能裝備有太多此類武器的。現在的很多抗戰劇其實對當時的武器配置沒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動不動就給一個步兵連配輕機槍、重機槍,甚至是迫擊炮的。其實這些裝備在當時的具體編制都是有規定的,如迫擊炮和重機槍在國軍中多裝備於營級機炮連。而八路軍的話,由於這類裝備實在是太少了,往往都是團級直接掌握。
  • 我軍配發新型重機槍!再次減重9.5公斤,鈦合金打造世界最輕重機
    最近,QJZ171型「山地機槍」在中國海軍陸戰隊的演習和訓練中亮相,受到廣大官兵的歡迎。據稱該槍曾在網上流傳,稱其為「山地大口徑重機槍」。雖然口徑仍為12.7 mm,但其重量、精度、信息技術和壽命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因為使用了鈦合金材料,使之減重9.5公斤,成為世界最輕重機槍。
  • 13000人的精銳部隊,有輕重機槍453挺,這算什麼水平?
    如輕機槍一項,按照每個連裝備9挺的配置來算,整個部隊的最低配置是243挺。即便是加上一些直屬單位裝備的機槍,也不至於總裝備量達到351挺。再如重機槍一項,按照每個步兵營配置8挺的配置來看,整個部隊的裝備量為72挺,也有明顯富餘。
  • 全球最輕重機槍:一個人扛著打滿場,我軍新一代高精度機槍來了
    據悉,該槍可使用兩腳架輕便設計,一名戰士就能扛著打滿場,全槍總重很有可能只有20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輕的12.7毫米重機槍。該機槍可能是接替我軍89式重機槍的下一代超輕型大口徑機槍,重量相較於89式更輕,同時擁有相同的精度和射速。該機槍列裝給我軍營連以後,將徹底改變當代步兵作戰的模式,為我軍步兵營連級火力提供更好地保障。
  • 誤國之路,二戰前的法國輕機槍發展歷程
    非壯漢使不得 英國人的最終產品就是一代名槍劉易斯機槍,這支槍堪稱一戰輕機槍的傑作,從一戰一直用到二戰。這種槍是從哈奇開斯重機槍減重改進而來,供彈方式就沿用了重機槍的保彈板供彈。這個供彈方式引出諸多問題,首先子彈是裸露在環境中的,容易沾上泥沙造成卡彈;其次保彈板比較細,如果不能準確插到位就會供不上彈。在很多人伺候,架在原地射擊的重機槍上這還不明顯,但是用在輕機槍上就很要命。特別是夜間供彈很容易把保彈板插反,全槍立刻卡死,被稱為只能白天使用的武器。法國前線部隊對這種槍很不滿意,要求替換。
  • 重機槍射速是多少?德軍的MG–42為何被稱為「希特勒電鋸」?
    網友重機槍一般能連續打多少發?槍管如何冷卻?戰時面臨彈藥不足嗎?圖片上是參加一戰的「英屬印度軍隊」的重機槍陣地,使用的是「英版馬克沁重機槍」近距離觀察這一挺可以看到有比較長的橡膠管與機槍套筒和外水箱之間相連接,因為馬克沁重機槍是水冷散熱的機槍。
  • 專門打坦克的機槍,一戰德國MG18超重機槍,就是一門速射炮
    一戰中後期,德國一直想辦法破解協約國的坦克大軍,對這種剛剛走上戰場的鋼鐵怪獸,德軍在搞清楚了它們的基本性能之後有針對性地研發了各種反擊武器,MG18大口徑重機槍就是其中一種,該槍被認為是一戰時期的坦克剋星,奈何出現得太晚,對戰局已經沒有什麼影響了。
  • 二戰德國「兇器」之MG17機槍:航空機槍變身地面武器,太兇殘
    在一戰期間的索姆河戰役中,德軍裝備的MG08重機槍大發神威,給協約國軍隊造成了巨大的傷亡,也從此奠定了機槍在戰爭中的突出作用。一戰後,德軍受制於《凡爾賽條約》不得再裝備重機槍,但在暗地中仍然保留了許多MG08重機槍,與此同時,投入大量力量研製輕機槍以及通用機槍。
  • 比利時響尾蛇-劉易斯輕機槍
    飛機安裝劉易斯 德國空軍立刻開始對此事進行調查,經過一番周折,他們終於發現英國人使用的是一種全新的武器,劉易斯機槍,如同馬克沁重機槍一樣,劉易斯機槍的發明者也是一位美國人薩克·牛頓·劉易斯,這種新式機槍全重只有12.25千克,可抵肩射擊,適合單兵使用,彈盤裡可裝97發槍彈,劉易斯機槍最顯著的特徵是那根又粗又圓的槍管,裡面充滿了金屬薄片,這就是比水冷更方便的氣冷式散熱裝置。
  • 用輕機槍或步槍真的能打飛機嗎?抗戰時期中國軍隊靠什麼防空?
    用輕機槍或者步槍之類的武器真的能打下飛機嗎?筆者在網絡上查找,還真就找到了幾個成功的戰例。這種效果也不會強多少紅6團奮起反擊,用輕機槍和步槍對俯衝的偵察機進行射擊,結果Avro-637機身頓時被打出許多窟窿,油箱也被擊穿起火,飛機失去控制,歪歪斜斜地拖著黑煙栽到附近的稻田裡,飛行員鑽出座艙逃跑時被擊斃。
  • 89式12.7大口徑重機槍,國產現役最輕的重機槍
    今天給為網友介紹一款國產的重機槍,這款重機槍是目前我軍現役最輕的一款重機槍「89式12.7毫米」,有效射程1500米,它是在1995年定型,是全世界現役12.7毫米大口徑機槍中最輕的一款,整體重量為26.5千克,槍身僅重17.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