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東京奧運雖延期,對手卻依然值得分析,一起跟隨北京晚報著名體育記者孔寧繼續這場虛擬的東京奧運會之旅吧~
「不怕死才會不死!」主帥郎平慷鏘有力的這句話至今依然在我耳畔迴響,這句話就出現在中國女排在2018年女排世錦賽打破美國女排「剋星魔咒」之際,這是中國女排屢屢面臨生死關頭的至理名言,而這句話幕後的內涵則是女排精神。北京時間2020年7月28日10時05分,東京奧運會女排B組第二輪,中美女排大戰來臨,這將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對決。
那是2018年10月10日晚於日本大阪中央體育館上演的中美對決,這是一場衝擊2018年女排世錦賽六強的生死戰,輸就將無法前進,我在現場感到,身陷絕境才會感受到死亡的氣息,關鍵是美國女排多年以來一直是中國女排的剋星,凡是遭遇美國隊,中國隊輸多勝少,而最後避開美國隊,中國隊則最終衝頂。2018年世錦賽時的中國女排競技狀態一般,之前動完手術的主帥郎平歸隊時間不長,這讓中國女排整體實力欠缺。這一刻,中國女排又面臨「剋星」美國隊。面對國際公認的奪冠熱門「光速體系」美國隊,許多人都認為是0比3輸掉的比賽。
怕已經是來不及了,只能決絕死磕也許還有一線生機。就在當天下午,我在運動員通道裡等來了抵達賽場的中國女排,大家看上去很坦然,甚至還有球員和我開起了玩笑,而目光中透露的是一種殺氣,那是一種豁出去死磕的灑脫,哪怕是死也要站著死。
郎平在遠處就和我打起了招呼,這儼然不像要登上生死戰賽場的人。郎平走過來與我寒暄時表示,球打到了這個份兒上,想什麼也沒用,一拼到底反而輕鬆了。郎平作為名帥,特別有那種舉重若輕的氣質,刀架在脖子上,她仍泰然自若,這就是郎平。郎平的這種氣質也感染著中國女排,這是其他教練無法帶來的一種特質。此刻的中國女排給人的感覺就兩個字:決絕。
兩強相遇勇者勝,在談技戰術之前要有一顆破釜沉舟的決心。中國女排全體將士將本場比賽當作保級生死戰來打,氣勢上完全佔據上風。首局以25比17乾脆地拿下,第二局中國隊以26比24險勝艱苦的拉鋸戰,第三局25比18輕取,3比0擊敗如日中天的美國女排,中國隊死磕的殺氣自始至終一直延續到最後取勝的那一刻。這個結果絕對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同樣也出乎姑娘們和郎平自己的預料。事實則是,倔強郎平導演出一支瘋狂的中國女排。當時,二傳手丁霞說:「美國隊實力很強,郎導賽前告訴我們要打一場爭氣的球,說沒有局面就撕開局面,只是3比0這個結果完全沒有想到。」
賽後朱婷走到我身邊表示:「球隊已經到了被淘汰的生死邊緣,此時不拼更待何時。」於是,人們看到了一支刺刀見紅殺紅了眼的近乎瘋狂的中國女排,三局可謂一鼓作氣。中國隊這種瘋狂的態勢出乎美國隊預料,也許美國隊主帥基拉裡想到了中國隊會衝擊自己,但絕對沒有想到中國隊的衝鋒會如此勁爆。
要想戰勝強大的敵人必須有針對性方案,郎平為了準備與美國隊的本場比賽,分析案頭工作一直到次日凌晨。她說:「我只是正常研究,然後給隊員做出戰術計劃,關鍵是要執行,還要行之有效,隊員們執行得比較堅決果斷。因為是生死戰,我們還準備了第二手和第三手方案,隨時準備應變。」正因為準備充分,本場比賽中國隊在攔網方面壓制了美國隊攻勢,攔網得分9比3超出,有效防守也支撐了攔防體系,發球也帶動了攔網,這讓美國隊進攻組織比較被動,所謂的「光速」根本無法實現。美國隊之所以沒有發揮出威力,一則是賽前對中國隊如此瘋狂態勢準備不足,二則中國隊有效攔防打擊了美國隊技戰術水平的發揮。
然而,最重要的是姑娘們的不死之心。郎平說了:「到了玩兒命的時候了,就不用再猶豫,我們打美國隊不僅要有一次攻,更要在不斷反擊中咬住對手,大家要相信自己,很多球是可以防起來的。」姑娘們做到了這一點,每個人的眼睛裡都是殺氣,大家都在捨命相搏,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姑娘們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有擊敗你的機會。中國女排打出了忘我的境界,每個人都在努力補位,形成了巨大的合力。
還有一大關鍵勝因,那就是主帥郎平。她說:「生死戰,只有不怕死才不會死!」。於是瘋狂的中國女排以3比0奇蹟般擊敗強大的美國女排,提前衝進世錦賽六強,而且打破了12年來世界三大賽不勝美國隊的「魔咒」,這一次瘋狂來得熱血澎湃,打出永不服輸的女排精神。
「不怕死」的精神仍未落幕,郎平本可以選擇對手,從而在六強戰中不必再遭遇美國隊。然而,讓我敬佩的不僅僅是郎平的公平競爭態度,更有深謀遠慮的心。她反問:「未來國際賽場,我們這輩子就不再碰美國隊了嗎?不可能吧?未來總要碰美國隊,如果現在躲避,意味著我們還是怕美國隊。迎難而上,打的就是曾經所謂的『剋星』!」
美國隊不是某一個人快,基拉裡打造的是整體速度排球,是戰術體系之快。也許是準備不足,也許是輕敵,這一次美國隊0比3完敗於中國隊。郎平沒有放水,而是3比1擊敗志在衝擊六強的俄羅斯隊,把美國隊送進了六強。郎平用這種公平競賽的態度,其實在告訴美國隊,我把你放進來,就是不怕再和你較量,如果放水給俄羅斯隊,實則是告訴美國隊,中國隊很怕她們,未來賽場遇到會更麻煩。可見,這一次過程看似簡單,卻內容豐富。這給中國隊球員一個強烈的信號,作為主帥根本不怕再和美國隊較量多少次,而且還要贏得勝利,要想未來衝頂就必須戰勝所有世界強隊,這就是郎之自信。
於是,2018年10月14日,在日本名古屋綜合體育館舉行的女排世錦賽六強大戰,中美再度相遇。這一次六強戰,美國隊打出速度排球威力,總比分2比1領先,激烈的廝殺之後,中國隊才以25比23險勝第四局,決勝局一鼓作氣15比9拿下,總比分3比2逆轉力挫美國隊。這就是壓不垮的郎平!打不死的中國女排!這兩句話的內涵就是秘密所在。再碰美國隊,郎平依然有必勝的信念。郎平說:「強隊之間比賽互有勝負都很正常,每一場比賽都是從零開始,不能拿前面的比賽去套,我們要比美國隊打得更好。」本場比賽,中美女排總得分為104平,中國隊進攻得分比美國隊少5分,攔網以15比13相差無幾,發球以5比1超出,有效防守50次比42次也差距不大,有效一傳是30次對35次也差不多,朱婷得到最高的25分,希爾得到第二高的24分,兩隊最佳得分手相差不多,然而美國隊還是輸了。基拉裡也許不明白,他輸給的不僅是技戰術體系出色的中國女排,而且更是壓不垮的郎平。
2019年女排世界盃,因塞爾維亞隊主力沒來,義大利隊沒有參賽,這給了中美兩隊奪冠良機。就在2019年9月23日下午,於日本札幌北海道道立綜合體育館,中美女排相遇。郎平與基拉裡兩大名帥相互之間很熟悉,兩人麾下的中美女排也很熟悉。美國女排首發陣容為二傳波爾特、主攻拉爾森和羅賓遜、副攻奧格博古和華盛頓、接應德魯斯和自由人考特尼,基拉裡沒用狀態正佳的巴奇,就是因為巴奇一傳沒有拉爾森和羅賓遜好,基拉裡很清楚一傳這條生命線的意義。中國女排首發陣容為二傳丁霞、主攻朱婷和張常寧、副攻顏妮和袁心玥、接應龔翔宇和自由人王夢潔,這樣一套陣容也完全在基拉裡備戰內容之中,就看誰臨場能發揮出自己的水平。
在中國隊12比7領先時,基拉裡已經過早用完了首局兩次主動暫停權。中國女排主帥郎平直言:「只要能夠跟上對手的速度,我們就能與美國隊抗衡。」這一年來,中國女排做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不斷提速,正是自己的提速讓自己不落下風,於是中國女排的制空權更加不可阻擋,17比9擴大領先!這樣的優勢說明中國隊打中了美國隊的「七寸」。全隊以泰山壓頂之勢25比16橫掃首局,美國女排「速度排球」戰術體系完全失效,中國隊進攻速度在絕對高度之上提到最快,25比17!中國隊再勝一局,中國女排似乎是一輛飛奔的中國高鐵絕塵而去,以25比22拿下第三局。3比0橫掃美國隊!七連勝!中國女排近乎完美。
郎平在出徵世界盃之前曾和我說:「當今世界強隊眾多,但如果能夠打出最好的自己,就不可阻擋!」郎平指揮競技狀態極佳的中國女排發球打亂對手,全面提速且擁有制空權的中國女排打破美國女排「速度排球」戰術體系,3比0!一個不可思議的總比分!氣勢如虹的中國女排打通了衝擊世界盃冠軍之路。當然,最後的結果,眾人皆知,那就是中國女排以十一場全勝奪冠,而跨越美國隊這一關,幾乎等於提前掃清了奪冠障礙。
2020年7月28日,按照原計劃,中國女排將與美國隊在東京有明體育館舉行的東京奧運會女排小組賽相遇。美國隊肯定會更強,但是技戰術打法不會變,勝負關鍵仍在於自己,而不是對手。就在去年世界盃中美之戰,郎平表示我們打破了對手「速度排球」體系,讓對手跟著中國隊的節奏比賽。郎平說:「我們發球很好,目的就是打破對手的一傳,讓對手的副攻線和主攻線快不起來,同時給我們的攔網球員提供幫助。我們就是想辦法破掉了對手的『速度排球』戰術體系,只要她們快不起來,我們就有辦法對付她們,何況全隊自己也在不斷提速,隊員的執行力很堅決。」基拉裡直言:「之前的比賽,沒有哪支球隊能夠破掉我們的一傳,但是和中國隊比賽是兩碼事,她們做到了,我們什麼都沒打出來,是一場完敗。」
美國隊沒有像朱婷、埃格努、博斯科維奇這樣的超級巨星,因此她們要打整體。除了對一傳依賴之外,美國隊二傳手也經常更換,去年與中國隊交鋒,美國隊二傳手使用的是波爾特,之前是卡裡尼,這兩名二傳手都需要磨練,未來不排除美國隊還會使用其他二傳手,若想打出速度排球,二傳手就非常重要,可見美國隊在整體戰術體系上有漏洞。相比之下,中國隊二傳手丁霞是2016年里約奧運會冠軍,經歷了太多的歷練,如今又奪取2019年世界盃冠軍,成為世界最佳二傳。主帥層面,基拉裡很出色,而郎平更出色。客觀說,我更看好中國隊。
東京奧運會中美再度相遇,比賽肯定起伏跌宕,中國女排如果打不出最好的自己,那麼美國隊速度排球戰術體系便會發威,這就是抑制與反抑制的抗衡。這一刻,我又想起郎平的那句話:「不怕死才不會死!」
【一孔之見】專欄 | 孔寧
孔寧,英國倫敦留學獲媒體管理碩士學位,高級記者。他於1998年進入北京晚報體育部工作至今22年,著名體育記者和排球記者,以報導一線生活和人物著稱,多次榮獲北京市新聞獎一等獎等重大獎項,多次現場報導夏奧會和冬奧會,記錄重大歷史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