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按:
當地時間3月22日晚,加拿大奧委會和帕運委會聯合表示,他們緊急呼籲國際奧委會(IOC)、國際帕運委會(IPC)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東京奧運會推遲至少一年,如果日本執意在7月24日按期舉辦奧運會,他們將不會派遣本國運動員前往東京參賽;而在數小時後,澳大利亞奧委會也發表聲明,希望國際奧委會把運動員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推遲舉行奧運會,並呼籲本國運動員為2021夏天奧運會做準備。
參賽國們的出面聲明,也「倒逼」著國際奧委會與東京奧組委儘快做出反應。根據最新消息,國際奧委會於3月22日就疫情對東京奧運會如期舉辦的影響舉行臨時理事會,將在4周之內決定奧運會是否延期舉辦。但事態發展之迅速,讓許多體育人與關心體育的普羅大眾,難以在浩如煙海的傳播裡辨別並提取到關鍵信息點,這變相也導致了許多無良標題黨與情緒化爭論的產生。
所以,我們在此特意整理了10個奧運改期相關的重要問題,希望本文可以幫助你對於疫情之下的奧運會,擁有一個更加清晰與理性的認識。或許正如奧委會主席巴赫信中所言:「在不知道這條黑暗隧道將要走多久的時候,我們希望,奧運聖火能在隧道盡頭成為一盞明燈。」
文 / 殷豪男
Q1:依照計劃,2020東京奧運會將何時舉行?目前為何要延期?
答:依照原計劃,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於今年7月24日至8月9日在日本東京舉行。賽期為期17天。截止3月23日發稿日,距離東京奧運會開幕還有123天。這是東京繼1964年睽違56年後再次主辦夏季奧運,東京也成為了目前唯一舉辦兩次夏季奧運的亞洲城市和世界第5個舉辦兩次夏季奧運的城市。
東京奧運會與帕運會LOGO
不過受2020年在全球蔓延的疫情影響,該屆奧運會正在面臨延期甚至取消的風險。目前全球確診人數仍在上升期,如果奧運會尚堅持在原定日期舉辦的話,將很可能對運動員、觀眾以及志願者等賽事相關人員帶來不可避免的健康風險。奧運會自身也將深陷負面輿論中,對其品牌效應也將帶來長期的不良影響。
答:原因有二。
第一,相較於奧運會,歐洲杯的舉辦時間更早。依照原計劃,歐洲杯原定於2020年6月13日 – 7月13日舉行,比奧運會足足早一月有餘。所以,歐洲杯的賽事組織方無疑需要更快做出決定。這當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日期,即歐足聯是在北京時間3月17日才正式做出了歐洲杯延期一年的決定,距離6月13日原計劃開幕日期,「相隔天數」只有88天。
第二,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綜合性體育賽事,奧運會的賽事體量更大。二者雖然同為體育大年的S級賽事,但無論是賽事規模、媒體宣傳還是商業合作上,歐洲杯的量級是完全不能與奧運會相比的。
因此,相較於歐洲杯,奧運會作為全球體育賽事裡的「The One」,其牽扯的利益方更為複雜,東京奧組委與國際奧委會的工作量相較於歐足聯也更加巨大。一旦無法如期舉行,這個影響全球近百億美元經濟的體育盛事,其牽扯到的政治角力以及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影響也更為深遠,
Q3:如果東京奧運會沒能如期舉行,對誰的影響最大?
答:分兩個層面:競技層面與經濟層面。
競技層面,受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參賽的運動員。
專業運動員針對奧運會這樣重要級別的賽事,大都至少需要提前半年就開始進行針對性訓練,以求身體狀態在賽事期間達到最佳。
對於很多志在2020年衝金的運動員來說,如果奧運改期,整個備戰計劃都會被打亂,需要重新計劃。而對於很多高齡運動員來說,如果奧運延期一年甚至更久,很可能將意味著運動生涯的提前結束。
但如今受疫情影響,國際體育陷入停擺狀態,正常的訓練與比賽都無法繼續。運動員如果從高密度的練習中休息一個月,則需要三到四個月或更長時間才能恢復。換句話說,即便奧運能正常舉行,這些都不是能讓運動員發揮最佳表現的條件。因此,無論奧運會延期與否,對於運動員的巨大影響都將是不可避免的。
經濟層面,受影響最大無疑是作為東道主的日本。
根據2019年中期國際奧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東京奧運會已經從60餘家日本企業募集到超過33億美元的贊助,幾乎是北京奧運會的三倍左右,也遠超了近兩屆FIFA世界盃的贊助金額。打破贊助紀錄的東京奧運會,也成為了體育史上獲得贊助最多的賽事活動,這當中無疑是廣大日企的功勞。而這創紀錄的金額中,還不包括松下、豐田、普利司通這三家TOP日企總計達數億美元的贊助費。
因此,對於贊助商們來說,如果2020年東京奧運的無法如期舉行甚至是最終「取消」,那贊助企業面臨的損失將是難以估量的。這些企業為奧運營銷投放所付出的大量人力、物力,最終很可能將因奧運正賽的取消,而被稀釋得近乎一文不值。
同時,奧運改期也將對於日企背後的日本經濟帶來重大打擊,特別是疫情這樣的特殊狀況,對於旅遊業為首的相關行業的衝擊,目前確實是不可估量的。據日本關西大學名譽教授宮本勝浩的推算取消、延期1年的損失分別合4.5兆日元(2881億人民幣)和6400億日元(441億人民幣)。
Q4:目前日本政府的態度如何?日本民間的態度?
答:隨著全球疫情愈發嚴峻,日本政府的態度也不得不從「如期舉辦,我們甚至沒有準備Plan B」變成了「我們在考慮延期處理」。
3月23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日本國會參議院預算委員會的集中審議中,做出了發言「假如今年以完整形式舉辦奧運確實存在困難的話,就不得不做出延期的判斷了。」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這也是日本相關方第一次針對奧運發出「可能無法如期舉行」的信號。
不過,安倍也在此次發言中再次否認了取消的可能性。他強調:「目前不存在取消的選項,這一點我們與國際奧委會的認識是一致的。」
但是,首相安倍晉三的發言,並不能全盤代表日本各方的意見。作為東京奧組委主席的森喜朗在今日表示,儘管東京奧運會面臨推遲,但他仍然希望奧運會能夠在2020年舉行,並繼續強硬表示東京奧運不會取消。而同樣一直堅持奧運會將如期舉行的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周一則沒有直接回應是否贊同延期的說法。她僅僅表示,接下來四周會同各方協商確定。因此,東京奧運會延期與否,首先面臨的問題可能是日方內部的角力與定奪。
而相較於左右為難的日本政府,日本民眾對於奧運能否如期舉行也陷入了糾結與迷茫中。根據日本共同社近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69.9%的受訪者認為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無法如期進行,而認為可以如期進行的數據僅為24.5%。此數據暫供參考。
Q5:其他各國代表的態度?
答:目前,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宣布退出今夏東京奧運會後,尚未有其他國家響應。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運動員與相關組織,開始通過社媒與傳統媒體對「奧運會如期舉行」表示了明確反對,理由便是賽事無法抵禦疫情所帶來的巨大健康風險。
他們的堅定態度,無疑也將對東京奧組委與國際奧委會施加巨大的壓力。
Q6:東京奧組委是誰?國際奧委會又是誰?如果奧運改期,誰有最終的決定權?
答:東京奧組委,正式的全稱是「一般財團法人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是籌劃和舉辦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和2020年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的組織機構。該組織於2014年1月24日成立,由日本前內閣總理大臣森喜朗擔任會長。
東京奧組委會長森喜朗
國際奧委會,全稱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即我們熟知的「IOC」(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是一個非政府、非營利的國際體育組織,總部位於瑞士洛桑。由法國人皮埃爾·德·顧拜旦於1894年6月23日建立,目前有100個委員和32個榮譽委員,由託馬斯-巴赫擔任主席。
國際奧委會依照《奧林匹克憲章》領導奧林匹克運動,為奧林匹克運動會及其五環會徽的專管機構。根據規定,國際奧委會也是領導奧林匹克運動和決定有關奧林匹克運動問題的最高權力機關。國際奧委會與其成員國或地區,以及國際單項體育組織相互承認,並對每4年舉辦一次的奧運會擁有一切權力。
因此,奧運會是否改期,最終的決定權仍然在國際奧委會即IOC手中,東京奧組委無權單方面做出決定。
Q7:在眾多替代方案之中,為什麼延期是呼聲最高的方案?
一旦東京奧運會無法如期舉行,目前討論最熱烈的有三種方案:「取消」、「延期」與「空場」。
「取消」的一刀切方案最直截了當,但對東道主和國際奧委會的損失都無疑是最慘重的。比如對於贊助企業而言,這些企業為奧運營銷投放所付出的大量人力、物力,最終很可能將因奧運正賽的取消,而被稀釋得近乎一文不值,其面臨的損失將是難以估量且不可彌補的。
再看「空場」。空場的好處是能保證奧運可以如期舉行,但對於東京奧運會特別是整個日本而言,他們更深遠的目光原本是放在旅遊、門票以及各類消費上,以求利用奧運會帶動國家經濟上揚。
日本為東京奧運會砸下122億美元預算來籌辦,預期在奧運結束後10年期間獲得32.3萬億日元(300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效應和奧運會遺產,帶來4000萬遊客觀光。一旦「空場」,奧運景氣所帶來的積極效應將會大打折扣。
因此,三選一的話,「延期」將成為最優選。其既能保證賽事可以舉行,所帶來的損失也將遠小於「空場」。
Q8:如果東京奧運會延期,有哪些備選方案?
根據目前分析,目前東京奧運會最可能延期的時間段有三個:
A. 推遲至2020年下旬
B.推遲至221年夏
C.推遲至222年夏
先說方案A。該方案延期的時間跨度最短。但從目前來看,由於全球主流體育賽事幾乎都陷入停擺,多數需要到兩個月甚至更久之後才有可能重啟。這種情況下,如果把奧運賽程安排在下半年,下半年當其他體育賽事重啟時,想要再如期完成幾乎是無法完成的任務。所以,這個方案的操作性,其實在三個方案中是最難的。
再說方案B。這是目前呼聲最高的方案。但是,一年的時間,可能仍不夠解決賽事集體恢復後的「撞車」問題。再比如田徑、遊泳等大項為了避免和奧運會衝突,都在單數年舉辦世錦賽,延期一年的奧運會又將和單項協會的大賽衝突。同時,體育場館都會提前安排奧運賽事的善後處理工作。依據規劃,2021大部分適合比賽的時間段裡,東道主方可能已經把場館出租他用了,這也需要組委會與利益方進行協調與商討。
再說方案C。雖然該方案延期的跨度最長,但與2022年其他大賽都「神奇」地錯開了時間。按照目前計劃,北京冬奧在年初的2月4日至20日,杭州亞運會在2022年的9月10日-25日,卡達世界盃在11月21日-12月18日。如果東京奧運同樣放在今年這樣的7-8月進行,從時間上看,起碼沒有和其他大賽有重疊。
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布:中國北京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