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拼的就是專注力。
誰能夠抑制其他衝動,集中精神、高效、堅持學習,誰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在學習這件事情上,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之一就是專注力——注意力太稀缺了。如何長時間的專注學習?
一、學習前的準備
(一)學習計劃
1.在每天開始學習前,明確本次學習的任務和結束時間
問自己三個問題:我為什麼要學這些東西?我今天要解決什麼問題?我預估多久可以學完這些東西?
讓兩個人同樣地去做十道題。一個人知道自己練習這十道題的目的是為了強化易錯的知識點,帶著解決問題的心態進入學習,必然比一個只給自己規劃定量任務的人學習要專注。
讓兩個人記憶同一章節的內容。一個人清楚知道必須在下午6點前結束任務,一個人只是模糊知道下午要把這些內容背完,前者集中注意力的緊迫性更強,在後者的心裡,下午可以是6點結束,也可以是7點結束,當結束時間有彈性的時候,就會下意識認為還有很長的學習時間,更難集中精力。
所以你每次不夠專注,原因可能有兩個:
第一,你不知道自己接下來這段學習的目的是什麼、自己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學習對於你來說是一個機械動作,背離動機與情緒的情況下,注意力更不易集中;
第二,沒有截止的時間,所以沒有緊迫感。
2.只學習半小時
對於注意力極度難以集中的差生,本身對於學習又不夠了解、不夠熱衷的人,適用此方法。定一個鬧鐘,只學習半小時,告訴自己做到學習半小時,今天就戰勝自己完成任務了,在鬧鐘沒有響之前專心學習就可以了。
(二)學習環境
1.讓你的學習環境充滿觸發點
利用環境來給自己暗示。
國外的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讓學生們玩拼詞遊戲——用隨意放在一起的字母拼出英文單詞。學生們被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在玩拼詞遊戲之前,還被要求玩了另外一個小遊戲:尋找隱藏的單詞,這些單詞包括:贏、成功、奮鬥、徵服、成就等。
研究人員發現,事先進行小遊戲的同學,在玩拼詞遊戲的時候表現更加執著,57%的學生在聽到停止的命令後還在繼續拼詞,而另外一組學生,沒有進行那個事先的小遊戲,只有22%的學生在聽到停止命令後還在繼續拼詞。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事先玩的小遊戲,去尋找「贏、成功、奮鬥、徵服、成就」,這次詞彙激發了成就目標的欲望。所以大家看到了麼?你可能覺得在自己的臥室貼成功海報很傻,覺得學校掛勵志橫幅很傻,但是其實,你的大腦已經被潛移默化的影響了。
之前也會有人跟我說,覺得看勵志書很傻,實際上心理學家也做過類似的實驗,給兩組人機會去賺錢,在這之前,給這兩組人閱讀了一個關於約翰的故事。其中一組得到的版本是約翰做義工的故事,一組得到的版本是約翰賺錢的故事。實驗發現,讀了約翰賺錢故事的那個人在接下來的實驗中賺錢的速度快10%。
心理學家管這個過程叫做目標感染。
當我們看到那些跟目標有關的詞彙,甚至別人的故事,都可以觸發你的目標感。所以,如果你想要達成某項目標,就可以布置一下周圍的環境,比如,把相關的物品擺放在醒目的位置;把與目標有關的照片列印下來貼在牆上和工位上;還可以貼上偶像的海報,提醒你去追求和擁有那些你熱愛的品質。
2.隔離學習和娛樂
到底應該去圖書館學習,還是留在寢室就好了?
我的建議是最好不要在寢室,一定要把學習環境和休息娛樂的地方分開,我連吃飯娛樂的桌子和工作的桌子都不用同一張。這樣可以阻斷多餘的信息,設置隔離帶,防止自己分心。這節課結束之後,去檢查一下自己學習的桌子甚至學習的房間,看下裡面有多少東西是跟學習沒有關係的,全部清除出去。
做好家裡的功能分區,這樣長期下來,就會給自己的腦袋裡裝置這樣一個開關:只要進入這個環境裡,學習就可以開始了。
3.要注意更換學習場所
傳統的學習方法都喜歡告訴我們要堅持一慣性,很喜歡強調「習慣」兩個字,就是要在固定的場所、固定的時間、安靜地學習。但是我可以很確定地告訴大家,不要再死守常規了,不要在固定的學習場所了,頻繁更換不同的地方,學習效率反而更高,更容易專心。
但並不是一下子從圖書館換到咖啡館,這樣做適應環境就需要花費時間,而是類似圖書館換到自習室,或像我會移動桌子,或有條件的話換個房間學習。
(三)珍惜不會被打擾的時間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