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當年的我,但你要比我當年好太多。——魯豫
這是在《超級演說家》上,主持人魯豫對劉媛媛的評價。這個以「學習可破一切」的信念的女孩,最終站上了《超級演說家》總冠軍的位置。
誰能想到這個總冠軍,在此之前毫無演講經驗,並且說話還有些笨拙。她用了3天時間,研究了數百位演講者,看了20多本演講書,最終成為演講冠軍。
也證明了「學習可破一切」。如果你覺得這種故事是奇蹟,那麼劉媛媛似乎天生就是奇蹟的創造者。
劉媛媛出生在河北的一個農村,父親高中文憑,母親小學一年級都沒念完。要說家庭能給她的起點,可以說非常低。
劉媛媛也並非一個從小就刻苦學習,勵志要不平庸的孩子,到了高一的時候,她還是年級倒數,但突然在2005年的9月1日,立下了一個志向:「我要上北大」。
自此以後,開始發奮圖強,僅僅用一個學期的時間,就從倒數考到了年級12,之後經常佔據著年級第一的位置。
但命運似乎很喜歡跟她開玩笑,她並沒有考上北大,最終上的是對外經貿大學。但倔強的她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於是在她22歲的時候順利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
之後劉媛媛參加了《超級演說家》一戰成名,很多人知道了她的故事。她又創立自己的傳媒公司,成為草根逆襲的代表人物。
這樣的逆襲故事,每次給別人講一遍都覺得熱血沸騰。而劉媛媛也用自己的故事一次次地證明了「學習可破一切」。而劉媛媛這種強大的學習力裡,包含了2個關鍵能力。
聰明人不是天生的,我們可以學會變成一個聰明人。——劉媛媛
一、自律
她的老師同學回憶劉媛媛勵志考北大以後,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非常努力、非常自律。每天為了早晨5點就起床,都會用一塊冰毛巾把自己冰醒(真是夠狠)。
而且劉媛媛要抓住一切時間去學習,就連坐公交也要背書。因為起得太早,她早晨到教室還沒開門,她就蹲在地上背單詞。
中午別的同學去吃飯,她依舊在學習,就連晚自習以後她都是最後一個走的。還是被值班老師攆走的。這樣一個自律、努力的人,能擁有開掛的人生也並不奇怪!
可見劉媛媛對於自我的控制,對於時間的管理都是一流的。衡水中學似乎深諳這個道理,下面的時間表就是證據。
但是自我控制力並不能說有就有,孔子說過:「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自律應該是從小養成的,孩子的自律性應該從學會管自己開始。
比如一歲的時候讓孩子自己扔尿不溼、2歲的時候讓孩子自己穿衣服、3歲的時候讓孩子自己起床,這都是通過行為規範進行自我訓練。
等到了孩子學齡期更為關鍵,父母要讓孩子自己完成作業、自己起床洗漱、讓孩子了解自己該做的事情有哪些,最終擁有獨立的性格,而不是父母在他屁股後面催、催、催!
但培養自律孩子真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兒,我平時就是通過給孩子講《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的方法,往孩子的潛意識裡灌輸獨立的思想,從而讓他不自主的自律起來!
二、專注,精準努力
專注和簡單一直是我的秘訣之一。——賈伯斯
劉媛媛是一個努力的高手,但她也強調「精準努力」,她曾經在演講中表示,很多人夢想實現不了,是因為想得太多,計劃不靠譜,所以根本不執行。
而劉媛媛所說的「精準努力」是一段時間只走一段路,只翻一座山。這讓我意識到讓孩子瞎努力不行,要專注地去努力才能提高效率。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看不見的大猩猩」。被哈佛教授運用到教學中,最終得出結論:
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是專注力,只要專注力夠強,就算智商平平也能取得優異成績。
但在這個隨時可能被打擾的網絡時代,專注力已經成為稀缺資源,能讓孩子擁有超強專注力才是父母為孩子積累最珍貴的財富。
那該如何培養呢?曾經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提出,每天給孩子1個小時,讓孩子獨立思考、獨立玩耍的時間,這樣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級就坐得住了!
當然最開始你想要孩子獨立玩耍1小時,最好有一個能抓住他注意力的東西。當然,不可以是電子產品,孩子看電子產品專注,其實是被迫專注,只能起到反效果。
我會給孩子看《德國好奇狗陪你學專注力訓練遊戲》,通過遊戲的方式抓住孩子的注意力,這套訓練書通過漫畫、故事、遊戲的方式讓孩子產生主動注意。
這樣在玩遊戲、看漫畫的過程中,孩子不知不覺就坐得住了,長此以往專注力得到了訓練。到了上學的時候,老老實實坐上40分鐘,就不是難事兒了。
之所以選擇德國引進的專注力訓練書,首先是因為德國人專注嚴謹是出了名的,所以對他們專注力訓練的方法感到好奇。
其次這套書擁有不錯的口碑,在歐洲已經暢銷了30年!而且一套書有7冊,有400道思維遊戲題,孩子天天玩,也能玩上一年時間呢,相當實用。
劉媛媛的故事給我感觸很大,不但可以給孩子講,對於成年人來說也是一個相當打雞血的故事。最後我要用劉媛媛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平庸的人生並不可怕,更可怕的是接受平庸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