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這樣一群女孩,她們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球場上時常可見她們揮灑汗水的身影;她們把一腔熱愛都獻給了體育,隊友是她們陪伴最久的夥伴。她們就是上海外國語大學排球高水平運動隊的隊員們。
其中有一位女孩更是因此擁有了一段特別的緣分——在電影《奪冠》中飾演八十年代的女排隊員。她是上外體育教育學2020級研一新生劉晨曦。
劉晨曦(《奪冠》參演者)和她的隊友們
體育教學部團支部組織體育教育學2019、2020級研究生觀看該電影
「這次參演就像是一場夢,」劉晨曦感慨。「站在最高領獎臺看到國旗升起時,心中的自豪感也是那樣真實,仿佛圓了自己進入國家隊的夢。」
在銀幕外的上外SISU,還有一群同她一樣懷揣體育夢想、堅持排球初心的女孩們。她們因為熱愛而在這裡結緣,多年來,她們仍在堅持,與教練們一起,在一場場比賽中展現著屬於上外女排的風採。
走近上外女排
2017年,上海外國語大學排球高水平運動隊正式建立。一群滿懷熱情的女孩從全國各地來到上海,加入這支嶄新而又充滿無限可能的隊伍,她們是上外第一批排球高水平運動員,而那時,這支隊伍只有8人。
從建隊之初的第一場比賽,到拿下上海市校園排球聯盟沙灘排球錦標賽冠軍,到不久的將來,女孩們將首次代表上海市大學生體育協會參加大學生運動會女子沙灘排球項目,這支隊伍已經吸納了23位優秀的運動員,不斷創造著新的輝煌。
2018年9月
進入大學後的第一堂訓練課。
2018年10月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第一場正式比賽,第一次並肩作戰。
2019年1月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第一次集訓,來到海南文昌,感受到沙灘排球獨特的快樂和辛苦。
2019年7月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第二次集訓,在上外沙排場。歷時兩個月,黑了三個色號。
2019年9月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拿到了第一個冠軍!在上海市校園聯盟沙灘排球錦標賽中,上外包攬了冠亞軍。
2019年10月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上外70周年校慶,女排隊員參與獻禮視頻拍攝。身披上外藍,心懷西索情。
2019年11月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第一次出國交流,來到日本大阪,切磋技藝,收穫良多。
2020年1月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再次來到海南文昌國家沙灘排球訓練基地集訓。
2020年上半年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疫情期間,女排訓練也絲毫沒有懈怠。教練每天下發訓練任務,隊員以視頻方式上傳到微信群。
2020年9月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招新後,上外女排的隊伍再一次壯大啦!
上外女排榮獲2019上海市校園排球聯盟沙灘排球錦標賽(高校組)冠亞軍
「全憑喜歡堅持下來的。」
「累嗎?」
「累。」
「為什麼還在堅持?」
「因為喜歡。」
夏日體育館內超過37度的悶熱,一節節長達3小時的訓練課,被汗水浸溼的、頻繁更換的訓練服……這是女孩子們的日常。
當問及在大學的高水平運動隊打球和曾經有什麼不同,大二隊員王嘉譽坦言,曾經打球的很大一部分動力來自於考學的壓力,上外只招收國家一級運動員,努力成為排球隊的主力,才能獲得評選國家一級運動員的資格。但進入大學後不再需要為升學問題而擔心,堅持打球的目的反而顯得更加純粹了——憑的就是一腔熱愛。
夜晚八點,校園褪去了白天的忙碌,路燈下寥寥幾名同學結伴回寢。但此時的師生活動中心和沙排場,擊球發出的回聲依然響亮。女孩們的辛苦無需多言,結束一天的課業後換上訓練服、奔赴訓練場,晝日裡的嘈雜在黑夜中逐漸沉睡,她們卻繼續揮灑著汗水。
站在沙排場上,運動員們一次又一次地躍起、扣球。「有時候會想,能少練一分鐘是一分鐘。」有隊員說。
對於沙排隊員而言,一年四季的訓練都是同樣的艱苦。盛夏季節,隊員們光腳踩在沙上,被太陽曬得滾燙的沙子灼傷了她們的皮膚,夏夜的場地燈光又會招來蚊蟲;秋冬時分,夜間寒風驟起,隊員們仍舊身著單薄的訓練服,赤著腳,一次次撲倒在粗糲的涼沙上救球。為了寒假的正常訓練,隊員們還曾前往海南進行集訓,直到除夕前一天才登上歸家的航班。
另一邊的室內排球場也是類似的情景,當堅硬的地面和競技運動相遇時,每一次撲球不僅是體能的消耗,更是身體的疼痛。除卻瘀青、擦傷這類家常便飯,還有多年訓練積攢下來的傷病——腰、肩、膝蓋,大三的程雅琳同學還曾在訓練中手指骨折。
「很苦,有時確實會覺得自己堅持不下去了。」這並不只是一兩位隊員的心聲。
她們把幾乎全部的課餘時間都投入了這項運動,但被問及是否後悔選擇了排球時,得到的答案卻是一致的——熱愛排球,不會後悔。
對她們來說,排球就是生活,像一杯剛剛磨開的咖啡,苦澀之外卻有著醇香與甘美。王一然的書包上懸著一個排球掛件,與許多隊員一樣,她的生活充滿著排球元素,有時連課堂展示(presentation)都是和排球相關的。她說:「空閒的時間很少,常常會因為沒有安排好時間而焦慮,但這(排球)確實是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了。」
所熱愛的,就是排球啊
「好球,加油。」
對排球的共同熱愛和勇於拼搏的女排精神,把這群來自五湖四海的女孩緊緊聯繫在了一起。每一記精準扣球、成功救球之後,團隊中都會響起掌聲,隊員們互相擊掌慶祝,輕聲地為身旁的隊友打氣,教練們也會鼓掌助威:「好球!」
排球是一項團隊項目,依賴於每一名隊員之間默契和配合,只有每個人同力協契才能發揮出最大的能量。對於運動員們來說,這句話不僅是一句指導、一句鼓勵,它也代表著隊員們正在從彼此身上汲取寶貴的經驗;代表著整個團隊積極、融洽的氛圍——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團隊凝聚力逐漸融入隊員們的身體,成為她們的本能。「相互支持,相互理解,默契配合,頑強拼搏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這是孔敏對女排精神的理解。
今年,研一的劉晨曦加入了了上外女排高水平運動隊的訓練,「隊伍的氛圍特別好」,她說,「和她們在一起很開心,很快就能夠和大家打成一片。」劉晨曦能夠迅速融入這支隊伍,入隊最久的大三隊員們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隊長袁蓓雯,她管理著隊內的大小事務,帶領整個團隊進行磨合、不斷進步。日常訓練中,她們在場上不斷交流、互相鼓勵;賽後,她們進行總結分析,以團隊的進步為共同目標。
周一晚是女孩們進行身體素質練習的時間,臨近訓練的尾聲,隊員們會一同聚集在排球館,圍坐在一起做拉伸。看見我們在一旁拍攝,她們會一邊練習一邊悄悄擺出有趣的姿勢,逗得彼此大笑。
崔雅晴說:「女排隊讓我感受到了團結和友愛,不僅僅是在平時訓練和比賽當中,生活中我們也有很多的交流。」 結束了周六早晨訓練的隊員,背著她們裝著水壺與毛巾的背包,一同離開了排球場。她們走在行道樹的陰影下,愉悅地討論著美食、電影、美圖等話題。
「就和正式比賽一樣。」
上外排球高水平運動隊的主教練徐林胤老師,曾在多次國際賽事中取得不俗的成績,也是中國沙灘排球正式成立以來最好成績的保持者。
徐教練在訓練中似乎是一個寡言的人,但長時間的相處讓教練與隊員磨合出了無需言說的默契,隊員們對訓練流程瞭然於心,不用特別的指令,也能夠有條不紊地自主開展練習。清晨,教練還沒有到達沙排場,悉數到齊的隊員們便會聚在一起,提前做熱身運動,為後續訓練做充分準備。
大一的範小清入隊時間不長,問及徐教練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思考良久後給出了四個字:「認真嚴肅。」而這,也幾乎是每一位隊員對徐教練的評價。
「就和正式比賽一樣。」徐教練坐在場邊向場上的女孩們下達了訓練要求,簡潔、卻有力。他很少在中途打斷訓練,而是會在結束後把隊員們喚到面前,細緻地指出剛才訓練過程中的不足。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重複上演。
徐教練坦言,自己在生活方面與隊員們沒有太多的交流,但他發自內心地關注隊伍中每一個人的成長。在他看來,對運動員們的培養不應僅僅被「排球特長生」這一標籤限制,他希望每一位隊員都能夠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體育人。因此,訓練之餘,他還會指導隊員們進行額外的翻譯和業務學習,提升她們的綜合能力。
今年冬天,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高水平運動隊的訓練計劃。在體育教學部與教練團隊的精心籌備與計劃下,隊員們每周在家進行四次體能訓練和一次業務學習,研習比賽技巧與規則。隊員們學習了網上排球裁判的慕課、編譯了五篇國外經典相關論文、編譯並學習了2017-2018、2019-2020兩年的FIVB的casebook,共計160多頁。在此期間,隊員們不僅熟悉了排球規則技巧,也發揮了上外學生的外語背景與優勢,鍛鍊了自身的語言能力。
「體育不光是教會人某項技能。」徐教練這麼說道,「它也是磨練人的意志、培養品格的很好的方式。」
2017年,是徐教練來到上外的一年,也是排球隊建立的一年。三年來,他和女排隊員們一起成長。「看到她們仿佛就看到了當時的自己。」 他這樣說。
在長達一周的跟拍後,我們第一次深刻認識到高水平運動員的過人之處。為了不打擾她們訓練,我們常常只能做簡短的問答。每天三個小時的訓練只能喝一兩次水;剛做完接球練習的她們又伏在地上,開始了下一輪的平板撐;來回傳的球高低不一,隊員時而躍起攔球,時而撲倒在地,還來不及喊疼,下一個球又呼嘯而至。
這群女生和《飛馳人生》中的張馳一樣,她們不知道自己以後會成為什麼,但她們知道自己熱愛著什麼。她們就像古時的俠客,在與排球為伴的日子裡,守護著自己的初心。
「排球是能玩一輩子的。」徐林胤教練說。
化用一句蘇軾名言,「奪得光榮之桂冠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這是紮根於上外女排姑娘們內心深處的女排精神,也是她們逆境進取、昂首前進的精神動力。西索體育的魅力,將由她們繼續書寫。
來源丨SISU融媒體中心 SISU Volleyball
策劃丨周旭陽 蔣吉衣
採寫丨周旭陽 蔣吉衣
編輯丨周旭陽 蔣吉衣 徐藝芠 田拾豆
攝影丨陳子昂 吳靖雯 周瑛昕 張迪青 王慧琪 薄怡文 蔣吉衣 周旭陽 旦增拉姆
●●●●●
閱讀上外多語種資訊,歡迎訪問
http://global.shisu.edu.cn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西索體魅丨奪冠的女孩們,就在SISUer身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