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昆汀眼中的王羽:香港功夫巨星,林青霞偶像

2020-12-19 電影界

好萊塢大導演昆汀,最近隔離在家做起了影評人 ,一連寫了九篇自己心愛電影相關的影評,這其中他多次談到了香港早期的武俠電影。

他先是單片幅大段介紹了一部42年的港臺武俠片《勾魂針奪命拳》,隨後重點介紹了一位早期的香港功夫巨星——王羽

《勾魂針奪命拳》,對於國內的大多數影迷來說不太熟悉,但是王羽的名號,大家肯定的知道的。

王羽是香港一代功夫巨星,硬派陽剛武俠的開創者,李小龍在香港拍片之前,是他唯一的功夫明星,其最盛時期的知名度,在港臺地區絕對算是家喻戶曉。

說起王羽,必須提起張徹,這位香港早期武俠電影的一代宗師。

1967年,這兩人合作了一部彪炳史冊的武俠片,用極其浪漫地方式弘揚了個人英雄主義,這就是《獨臂刀》。

《獨臂刀》上映之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票房超過了一百萬,這在當時是不可想像的成績,因為當時的票價只有幾毛錢。

這部電影也贏得影評人、媒體、和業內同行的一致認可,一改邵氏電影的陰柔之風,開一代硬派功夫片之先河。

《獨臂刀》的大獲成功,讓沉寂已久的張徹導演,徹底在邵氏電影公司站穩了腳跟,從此躋身香港一線導演的行列。

更讓王羽的事業達到了巔峰,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功夫明星,也讓其身價成為了當時最高的演員。

王羽的演藝之路,可謂順風順水,1944年他出生在上海,17歲隨父母遷居香港,絕對算得上當時上海人南下香港裡面的精英二代。

1965年,王羽剛進入邵氏公司之後就參演了幾部武俠片,當時的武俠片還是粵語片在主導,國語的武俠片鳳毛麟角。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王羽能夠出演國語武俠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就讓其有了成功的歷史的際遇。

這些電影中的王羽,雖然演技上有些稚嫩,但是其英氣逼人,風度翩翩的少年英俠形象開始顯現,這就為其主演《獨臂刀》奠定了基礎。

《獨臂刀》大獲成功之時,張徹導演43歲,而王羽只有23歲,這既是王羽個人的際遇,也是香港電影產業的造星能力的體現。

《獨臂刀》之後,張徹和王羽強強聯手,再接再厲,一口氣又拍了好幾部賣座電影,比如《大刺客》之類的。

進入1970年,香港電影產業的格局,發生了巨變,這年成立了一家了不起的電影公司,這就是我們自小就熟知的嘉禾。

嘉禾的電影公司的成立,帶出了一位世界功夫巨星,這就是李小龍,他們推出的電影叫好又叫座,打破了多項記錄,這多多少少對王羽的事業有一定的影響。

英雄什麼時候都是英雄,王羽又怎麼會隨隨便便就生退隱之心,在新的歷史機遇面前,他選擇了繼續發揮《獨臂刀》的餘熱,自任導演拍了好多部《獨臂刀》的衍生電影,不如《獨臂刀王》之類的。如今來看,這些電影就構成了「獨臂宇宙」系列,比「漫威宇宙」整整早了30年。

70、80年代,和大多數香港電影人一樣,王羽選擇了出走臺灣,人說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進入臺灣之後,王羽把銀幕上的英雄之氣帶到了生活之中,他竟然成了臺灣黑幫竹聯幫的主要頭目。

王羽的個人生活也是巨星的標配,他1975年娶得是當時的大明星林翠,他們總共育有三女,其中長女叫王馨平,是一位歌手,她有一首流傳於華人世界的代表作,這就是《別問我是誰》。

王羽也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林青霞曾經倒追過他,說是總是找他學開車,學著學著就不一樣了。

這是不是真的已經無從可知,但是轉念一想,這話是從一位功夫巨星口中說出,那就姑且算是真的吧。

作為一代功夫巨星,王羽在職業後期,自然也會提攜後人,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成龍大哥,成龍大哥後來也邀請王羽拍過電影,這段巨星之間的佳話,自然也會隨著光影的流逝被後輩所銘記。

進入80,90年代,王羽徹底進入了退休的狀態,跑來大陸做了一些實業之類的生意,直到2011年,在陳可辛的力邀下,出演了電影《武俠》,才重回觀眾的視野。

時間的流逝的是永恆的,英雄身上的英雄氣也是永恆的,《武俠》中的王羽早已沒有少年模樣,但是其身上的英雄氣概仍在眼神裡流轉。

2019年,75歲的王羽獲得了5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成就獎,這說明人們沒有忘記那個時代的電影,又怎麼忘記那個時代的明星。

有些人,註定是個傳奇;有的名字,註定代表歷史。

王羽就是香港電影的歷史和傳奇。

相關焦點

  • 不拍電影的昆汀在家狂寫影評
    大衛·桑德伯格在家拍恐怖短片 而我們最最最愛熱鬧的昆汀,看完手頭電影存貨之後,開始新的副業——寫影評,整個三月發了十篇影評!回望五六十年代的日本電影界,已經打造出不少響噹噹的動作男明星,但那時的香港電影還沒有真正的,能和三船敏郎、高倉健、勝新太郎等叫板的動作巨星。
  • 娛樂圈曾經的傳奇大佬,「林青霞」曾倒追他
    說的到中國功夫電影,是李小龍推向全球的,這個是李小龍最大的貢獻,我們要承認,李小龍的地位是很難被動搖的,即便逝世這麼多年,李小龍在影壇上的創造的記錄,也末被突破過,李小龍之後,就是成龍大哥,在這個演藝圈裡,一個用實力講話的演員,基本上不用替身,也被大家認可的功夫巨星。
  • 打李小龍救成龍,甩林青霞葬古龍,上代「功夫之王」已無人記起
    這幾年愛情片至上,一些影視劇雖然打著動作片、故事片、警匪片的噱頭,可是歸根到底還是愛情動作片、愛情故事片、愛情警匪片,這也導致不少真正有實力的動作演員無法出頭,讓很多觀眾在提到動作巨星的時候只能想起成龍、李連杰、甄子丹。
  • 打敗過李小龍,救過成龍,甩過林青霞,用48瓶好酒為古龍陪葬
    愛看電影的人會發現,這些年的動作電影好像不是特別吃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動作明星的稀缺,而且現在的很多演員,都選擇用武替或者是特效來掩蓋自己在打戲中的短板。這和甄子丹、李連杰等前輩比起來,真的是太弱了,而真的要說早期的功夫巨星,有一個人的名字會讓我們眼中的前輩都靠邊站。
  • 昆汀《殺死比爾》對中國功夫推崇備至,《好萊塢往事》卻黑李小龍
    而前NBA傳奇巨星賈巴爾也看不下去了,發表文章表示:「李小龍是我哥們兒,昆汀的電影不尊重他,他對李小龍的塑造令人失望」。巨大的爭議將昆汀推向輿論頂端,昆汀也很固執,毫不妥協的表示自己沒有錯,昆汀說:「李小龍的傲慢和自大是眾所眾知的,他片中的臺詞都是李小龍本人說過的話改寫的,包括打敗拳王阿里,他的妻子琳達在第一本傳記書也寫過,他絕對說過這些話。」
  • 41年前,成龍跪在「竹聯幫」王羽面前:我被「新義安」的人打,救救我吧
    在中國功夫片的發展歷程中,湧現了一批優秀的功夫明星,如李小龍、李連杰、甄子丹、成龍等。他們不僅僅用精湛的演技和功夫,詮釋出屏幕上,一個個鮮活,而又入木三分的角色,也為熱血沸騰的觀眾編織了武術夢,弘揚了傳統武術文化。在任何行業,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
  • 1979年,成龍跪在「竹聯幫」王羽面前:我被「新義安」暗算,救救我吧
    說起香港最經典的影視作品,那不得不提到香港的武打片。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香港的導演們紛紛探索新市場,開始往武打片試水。於是,一部部優秀的功夫電影進入了觀眾的視野,也有越來越多的武打明星被觀眾喜愛。一時之間,中國功夫風靡了世界。
  • 拳王陳惠敏:成龍有點像雜技,甄子丹不太行,功夫巨星只有一人
    上個世紀70年代,在香港湧現出了一批武打演員,他們從小習武,而且在影視劇中飾演的角色至今都無人超越。很能打又很出名的演員卻卻寥寥無幾,除了給人印象深刻的成龍大哥、甄子丹、周比利等人,還有一個在香港娛樂圈有著很高地位的武打巨星——陳惠敏。
  • 不止鄒文懷,成龍從龍套變功夫巨星還應該感謝這三位影壇大佬
    不止鄒文懷,成龍從龍套變巨星還應該感謝這三位大佬文/一床情書11月2日,影壇大亨鄒文懷逝世,享年91歲。 鄒文懷曾是邵逸夫的左膀右臂,1970年跟何冠昌、梁風創立嘉禾影業,成功栽培和捧紅了李小龍,成龍,洪金寶等影壇巨星。
  • 香港電影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十部功夫動作電影,你看過了幾部?
    top1:《獨臂刀》1967年出品,《獨臂刀》是由張徹執導的武俠片,王羽、焦姣等主演。王羽也因此成為香港影史上第一代功夫男星。它是張徹的成名作,在香港影史上首創百萬票房的電影,被譽為「新派武俠電影」的鼻祖。之所以講《獨臂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因為此片一出居然可以扭轉乾坤。
  • 竹聯幫大佬王羽:成名早於李小龍,被林青霞倒追,深陷「三大血案」
    世間最令人意難平的大概就是英雄遲暮了,王羽當年英雄一世,老來卻多寂寥。說起王羽,他1944年出生於上海,曾是遊泳和空手道高手,上個世紀60年代移居香港;王羽性格豪爽、叛逆、愛打架,曾連續2年在香港遊泳比賽中獲得冠軍,第3年卻因其打架而被停賽。不過,這也間接成就了他,在打架過程中,王羽身手不凡,有人建議他去參加邵氏電影《虎俠殲仇》男主角正選。
  • 他打敗過李小龍,對成龍有恩拒絕過林青霞,與古龍是摯友
    可沒有人會想到成龍,有人會想到李連杰,還有人會想到李小龍,說起李小龍大家自然是不會感到陌生了,他為我國影視行業貢獻了很多經典的動作片,而且他還致力於發展中華武術,可以說他將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武術,他的地位在圈內無人可以替代。
  • 《好萊塢往事》導演昆汀宅家寫影評
    1905電影網訊近日,據外媒報導,有影迷發現導演昆汀·塔倫蒂諾最近開始寫影評了,他將這些影評發表在自己名下位於洛杉磯的新比弗利影院的官網上,近幾周來數量上升。
  • 成龍的三部抗日神作,鄭少秋、林青霞實力助陣,最後一部鮮為人知
    憑藉風格獨特的動作喜劇,成龍曾在香港影壇風靡一時,之後更是走上好萊塢的電影銀幕。《雙龍會》、《紅番區》、《警察故事》等經典影片,至今仍讓許多觀眾記憶猶新。然而不只是都市動作喜劇,在曾經的銀幕之上,成龍也出演過不少抗日題材的影片。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一聊成龍的三部抗日神作。
  • 香港電影的超級影迷昆汀:一面是「無恥混蛋」,一面是電影大師
    提到香港電影的影迷,我們不得不提到這位--昆汀·塔倫蒂諾。他是好萊塢的鬼才導演,曾獲得過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獎和奧斯卡最佳編劇獎,代表作有《落水狗》 、《低俗小說》 、《殺死比爾》、《無恥混蛋》等。他曾說:"如果我的生命有兩面,那麼一面就是70年代的邵氏功夫片,另一面則是義大利西部片"。
  • 1979年,成龍跪在「大哥」王羽面前大哭:羅維不肯放過我,救救我吧
    在6、70年代的香港影視中,幾乎都是功夫巨星李小龍的天下。他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擁有真功夫的動作片影星。然而天妒英才,讓他在事業巔峰就突然暴斃離世。人雖然不在了,但是影視產量還得繼續跟著趨勢轉動。當年導演羅維就為了快速的尋找一個能夠代替李小龍,成為新一任功夫之王的人選來繼續轉動他的事業。
  • 李小龍時代的七大電影巨星:歌手王馨平的父親王羽,能排到第二
    王馨平和王羽內地40歲以下的觀眾中,看過王羽電影的人應該不多。當然,「李小龍時代」裡,李小龍並非唯一的電影明星,在這段時間裡,至少還有六個人可以被稱為電影巨星。如果李小龍本人是這個時代的第一巨星,那王羽就可以排名第二。早在上世紀60年代後期,王羽就憑藉《獨臂刀》《金燕子》《獨臂刀王》等影片,成為當時最當紅的武打明星。就在李小龍回港躊躇滿志的時候,王羽自編自導自演的《龍虎鬥》,取得了1970年的年度港片票房冠軍。
  • 林青霞:從亞洲美人到睿智通透,和四個男人的愛恨纏綿
    03崇拜生情:第二個男人王羽王羽出生在上海,成名於香港,先居住臺灣,後臺灣和香港兩地發展。王羽長得帥,又能打,家裡本身就很有錢,從小就有俠客情懷,恰逢最好打的香港武俠電影宗師張徹和最會寫打的倪匡合作拍電影,在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的環境下,拍出了讓香港人念念不忘的《獨臂刀》,並一舉成為香港武俠電影大紅大紫的大IP。王羽到臺灣發展時,正是林青霞內心痛苦卻又不得不躲避秦漢的日子。通過圈內的活動認識了林青霞後,王羽立馬就展開猛烈的追求。
  • 76歲「獨臂刀」王羽被誤傳去世,曾是香港武俠片一面旗
    10月10日上午,資深香港藝人馬海倫發布博文,稱「王羽大哥一路走好」。隨後,王羽去世的消息被各媒體轉載報導。 原名王正權的王羽出生於1944年,今年已經76歲高齡。從20歲主演《虎俠殲仇》開始,他憑著硬朗而鋒銳的氣質,迅速成為香港影壇的功夫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