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做到快速讀完一本書,這4個知識點,希望你也能知道

2020-12-14 我是金小牛

嗨,我是金小牛~

最近看了吉姆·洛爾、託尼·施瓦茨的《精力管理》,突然有種被「點醒」的感覺。

因為它正間接回答了我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能夠更加耐心、更快速度的看完一本書?

這本書雖然提供的是關於如何進行精力管理的解決方案,卻也同樣值得被應用到其他地方,比如閱讀訓練上。

說之前,我們先簡單介紹下《精力管理》這本書,它主要圍繞人的四種精力源:體能、情感、思維和意志來展開進行描述,並提供了一套相應的解決方案,

比如這四種能力是如何影響和調動我們的日常精力的?我們應該如何才能像專業的運動員那樣,建立起高效積極的精力管理習慣?

看完之後,突然發現,如果讀書方式也按照書中所說的系統,進行訓練,是不是也能助力我們提昇平時的閱讀速度呢?

回想平時的閱讀經歷,確實會時不時出現一些焦慮、急躁、不夠專注的狀態。

誠然,讀書需要儘量做到靜心,才能更大程度的對書中的內容進行吸收和自我思考

而讀書過程中靜不下心來導致的不良情緒和漫無目的,正是阻礙我們吸收知識、提升閱讀效率的絆腳石

結合平時的讀書經驗和書中提到的精力訓練系統,針對如何快速提升我們的閱讀能力,給出以下4點建議:

1、知道「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為什麼我們總是看不完一本書?一本書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幾個月,愣是沒看完。

我總結了下,大概有這麼3點原因

我想看這本書,但是我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看完它。這本書是別人推薦的,我看不看好像無所謂。逼迫自己看完一本書,但是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不管是以上哪種原因也好,其實都很容易成為我們看不完一本書的「藉口」,並且還能從內心裡默默安慰自己,「我也想看完這本書的,只是......的原因而已。」

於是順理成章,這本書就會被我們落下。

那麼,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能督促我們儘快看完一本書,還不會有一種「很累」的感覺嗎?

當然有的,現在普遍認為的最實用的讀書方式,就是「為了解決我們自身的問題」而讀書。

而假如從一開始就從這個角度出發,便也就順帶解決了「我應該讀什麼書」,「我要怎麼讀書」這兩個重要前提了。

我應該讀什麼書:比如說最近因為太忙,忙到連業餘讀書的空閒時間都沒有,整個人太過疲勞,即使有空拿起書,也經常不在狀態。

那麼我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就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日常精力問題。

於是我翻找了一些書目,一眼便看到了《精力管理》這本乾貨書。

我要怎麼讀這本書:其實像這類乾貨書,我們知道一般都整本書都會有一條非常明確的閱讀邏輯,即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而在最後部分的「怎麼做」,就是我們最應該重點閱讀的一本書的精華部分

而其他關於案例、作者對事實的描述,舉例論證,則可以作為次要部分閱讀,並在這部分適當加快閱讀的速度。

如《快速閱讀術》中的作者印南敦史,就提供過一個快速閱讀這部分內容的方法,首先閱讀章節中的小標題,大概了解這部分內容的方向後,接著認真閱讀每一段開頭的前5行和結束的後5行,中間對於例證和相關的人物故事,可以快速掠過,只要重點尋找出作者想要描述的前提條件和結論。

這樣主次有序的看書方式,自然閱讀速度也就相應被提了上來。

可能有人會問,看這麼快,那麼這本書不就白讀了嗎?

那我更想反問,像平時那樣一字不漏認真的看完一本書後,蓋上書本,你還能記得多少書中的細節呢?

答案很明顯,我們大多只記得最後的結論。

所以這也是我們想要做到快速閱讀,必須克服的一個閱讀障礙

2、良好的閱讀思維習慣

快速閱讀,並不是說我們只注重速度,而不注重質量。

高質量的閱讀,是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一些思考,甚至是獲得思維上的提升。

而所有這些前提,都要求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有意識的進行自我思考

很多人都有過這種同感,比如在讀完了一本書之後,仿佛像是得到了作者的「秘術」,擁有了作者的「大腦」一般。

其實個人認為這種讀書狀態對書本內容的吸收程度,其實是很高的,但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這種滿足感可能會帶來的陷阱

可能源於一種對作者的敬佩,我們就會不自主地陷入先入為主的狀態,認為作者的描述的都是經過嚴謹思考和驗證的事實和觀點。

於是自然而然卸下了批判閱讀的意識

我們都知道,萬事不能一言而定論,那麼在閱讀某個領域內容的同時,我們同樣需要有自己的思考。

甚至在擁有更多時間條件下,我們可以針對某個主題,進行恰當的主題式閱讀,多看幾個作者對同類話題的闡述,這樣更能做到兼容並蓄。

當然還有一個最直接的好處,就是當你對某個知識點了解得更多的時候,你的閱讀理解速度,也會相應變得更快。

3、專注力

當聊到專注力的時候,我們必定會提到「心流」一詞。

研究表明,當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對我們來說是處於一種適當的挑戰,並能通過發揮自身的能力完成時,我們更容易進入一種享受完成過程的狀態。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做到專注

當你不再把閱讀當成為自己預設好的負擔,或者必須完成的高難度flag,比如像一來就開始要求自己一天要閱讀完1-2本書,一年閱讀100本書;

而是把它作為一種循序漸進的能力培養的時候,相信你的閱讀速度、能力和質量,也會相應慢慢得到提高。

所以對應《精力管理》中提到的解決方案:明確目標、正視現實、付諸行動。在閱讀訓練中,我們同樣可以用到。

明確自己的閱讀目的,是想要解決什麼問題,比如想要提升我們的閱讀速度;正視現實,認清自我的能力,為自己設置恰當的閱讀提升訓練,然後付出行動,從逐漸建立起自己的閱讀習慣開始。

通過建立儀式性習慣,儘量減少我們在開啟一段閱讀時光前,對自我內心的說服和逼迫,而造成的精力損耗。

最後讓足夠的精力,都用在閱讀的專注度上面。

4、保持充足的精力

讀書無疑是一項持續消耗精力和體力的腦力勞動,讀書久了自然也會開始疲勞、焦躁。

有研究表明,我們一天的生理指數如心跳、激素水平、肌肉張力和腦波活動等,都存在一個節律,大約90-120分鐘之間,前期數值會上升,後期數值下降。

而大約120分鐘後身體就需要通過休息來恢復精力。

如果一味保持單線程式的工作,比如壓迫自己持續輸出精力,就會導致毒素的積累,時間過長或者壓力過大就會讓我們變得精疲力竭甚至崩潰。

所以在緊張的閱讀中,每經過90分鐘的腦力活動之後,最好安排進15分鐘左右的休息時間

給大腦留出足夠的恢復時間,保持張弛有度,閱讀效率才能更高。

好了,關於快速閱讀,今天就分享以上4點,

希望對你有用!

我是金小牛,聚焦個人成長,擅長學習,輸出乾貨!歡迎來關注我,持續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讀完一本書,仍然模糊?不知道咋表述?四個方法教你吃透書中內容
    讀完書,不會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其實就是沒有吃透書中的內容,閱讀效率不高。以前我看書也記不住內容,也不知道怎麼分享一本書,自從學習了各種高效閱讀方法以後,經過長時間的鍛鍊,我不但能分條縷析地講出書中的內容,還成了職業讀書人,靠讀書打造了個人品牌。
  • 一年讀完700本書,別不信,看看這本書你就知道了
    可實際上很多人不僅能讀得快,還能很好的理解書中的內容。別不信?本書的作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快速閱讀術》這本書的作者印南敦史是一名職業撰稿人,他原來也是位慢讀者,曾經讀一頁書需要花5分鐘。如今的他,一個月讀書近60本,每天至少輸出一篇書評,累計閱讀書籍已超7000本。針對快速閱讀,印南敦史很有發言權。
  • 如何經營婚姻?讀完這6本書
    在本書中,我們可以學習到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擇偶行為:儘管我們內心百般不願,可是我們最終選擇的伴侶或戀人卻出奇的和父母一致。中國式家庭存在的問題「婆婆越位」、「丈夫缺位」、「妻子錯位」在本書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讀完本書,相信可以讓我們在處於危險的婚姻關係時可以清醒的察覺到,做到懸崖勒馬。
  • 快速閱讀有方法,《槓桿閱讀術》教你如何一年讀365本書
    我曾經在多次培訓和演講中公布了我一年讀400本書的方法:集中分類攻克法。很多人比較感興趣,有人問我,榮老師你怎麼做到每天讀一本的。這裡有一個誤區,我沒有做到每天讀一本。因為有時工作忙起來,我有一天也會與書絕緣,但每日一書評是如何做到的,今天告訴這個秘密。
  • 你有多久沒認真讀完一本書了?
    Hi,this is米娜姑娘,想成為你的寶藏公眾號~這是米娜姑娘更新的第97 篇原創文章全文字數 1896 你有多久沒認真讀完一本書了? Hi,親愛的,你好呀。我們今天先來思考幾個問題如何?你有多久沒認真讀完一本書了?你還記得你上次讀完一本書是在什麼時候嗎?
  • 《如何閱讀一本書|樊登讀書法》:如何更快更準確地讀完一本書?
    快速地閱讀完一本小說,並且準確地把握小說的主旨,迅速找出整書的主線,釐清人物關係,提煉出小說的主題。這樣的能力想必大家都想擁有。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如何更快、更準地抓住一本書的精髓。樊登在讀麥家的《人生海海》這部小說,只用了四個小時,而且讀完之後還能把整本書的主題非常精煉準確地表述出來,對書中的主要人物和情節發展都非常清晰。麥家對樊登的這種突出的解讀能力稱讚不已,同時也承認,這種能力真的是慢慢地練出來的。
  • 《超級快速閱讀》,你知道如何快速閱讀一本書並掌握精華嗎?
    如果能用最簡潔的語言給朋友講明白本書的核心觀點,那麼你才算深刻理解,是不是特別像中學時代的閱讀考試?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啥?話粗理不粗,圍繞中心思想展開,才能不偏離,不張冠李戴,充分利用緣腦給到的安全感和滿足感。二、主動閱讀、積極思考1.
  • 書單來了,40本書,4個主題,我只推薦這11本書給你
    你所經歷的一切,換成時代的背景,在各種書裡面都有答案,都有遭遇。」「讀書不保障命運可以好好的對待你;但是,書讀多了可以保障你能更好的對待命運。」每一本書都有它的使命,每讀一本書都有一個的目的。艾德勒 / 查爾斯·范多倫 /商務印書館/1940/出版《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日]奧野宣之/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6出版在這8本書中,推薦大家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如何閱讀一本書》這3本書。
  • 無目的性地讀書學習,你如何在職場中擁有「一騎絕塵」的競爭力
    我們先不說如此讀書學習的效率有多高,單說這種疲於應對的方式,一定會耗盡你的全部餘力。要知道職場中凡事都要留有餘力,這樣才能幫你應對不可預見的緊急情況,更好地承擔風險,承受壓力,否則總有一天當你精疲力竭時,一件小小的煩心事就會成為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
  • 在讀完這本書之前,我從未想過閱讀這件事都需要學習
    作者用了個傳神的方式來形容: 閱讀就是跟缺席的老師學習,你必須自己向書籍提問,並自己找答案,因為作者無法直接回答你,至於要問什麼,作者認為你至少必須要問且能夠回答4個基礎的問題,4個問題對應四個層次,下面我來逐一分享。第一層: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 我是如何完成了2019年的讀書計劃|讀完52本書的(附上5個小技巧)
    我剛剛翻完自己今年讀的第52本書,順利完成了我給自己制定的「2019新年計劃」——每周讀一本書。實際上有一些書我花了超過一個星期的時間才讀完,還有一些書我沒幾天就讀完了,如果大家願意在時間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麼我會將我是如何在不耽誤上班、各種約飯局和娛樂局的前提下成功的在一年時間內讀完52本書的秘訣分享給大家。
  •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每天一本書+一頁筆記的讀書法
    我一直很好奇,一天閱讀完一本書到底是如何做到的?不是指單純追求精神快樂的小說,快餐式小說一天就能看完好幾百章節,但是過眼即忘。我說的是文學類型、理論類型等書籍,在快速閱讀的同時能記憶住知識點。作者可以幾天閱讀完15本書,他建議30歲前閱讀量不足300本書的,每天閱讀完一本書,快速閱讀且記住內容,該如何才能做到呢?我帶著疑問與渴望尋找到答案的心情,翻開了這本書,今天就稍微談談我對「保證讀書時間的方法」以及「學以致用的讀書法」這兩方面內容的思考。
  • 掌握這4個方法
    看書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總有這種問題:經常看完就忘,回過頭來都不記得這本書具體講了些啥?花十天半個月才能讀完一本書?看書慢,又沒有什麼效率。後來為了讓自己能更有效的看書,就開始去學習研究,怎麼讀書才更容易記住、更有效,而不是看完就忘。所以開始講究方法,提升看書的效率,更快速且能記住的去看。分享一下我的看書4步法,不談虛的,只講步驟。
  • 從4個月讀1本書,到1天1本書,我總結了這些經驗
    01閱讀其實有步驟要快速閱讀並掌握一本書,甚至是讀一遍知全貌,讀兩遍能拆解,這無疑需要一種快速、高效的閱讀方法。課程裡有個同學特別厲害,每天讀完一本書,還能做出思維導圖。更驚人的是,這位同學說她每天只花一個小時讀書,並且閱讀和思維導圖都是在這一個小時內完成的。當時我還是一個兩百頁書看四個月的小白,一直對這位同學的閱讀速度有些懷疑,但人家確實每天都是不同的書,讀完了還在作業裡完整複述書裡的內容,直到現在自己也能達到這種閱讀速度了,這位同學誠不欺我。
  • 頂級學霸教你如何做到學習事半功倍!
    也許你會在《如何高效學習》這本書中找到你的答案。本書作者斯科特.楊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頂級學霸,他應用自己的整體性學習法完成了10天搞定線性代數,用一年就學完了四年的麻省理工課程。在這本書中,他介紹了自己高效學習的秘籍——「整體性學習法」。
  • 半年讀一本書,到頭來只記得書名。這幾招教你如何破解這個問題
    就這樣一天天,一月月過著。空有一番想看書的心,卻沒有想看書的精力。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大概就是大多人的常態。但是普通人跟精英之間的差距往往都是在工作結束後的幾個小時逐漸拉開的。想要做好一件事,就要真正找到原動力。
  • 如何快速提高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從這七個方面入手
    今日,我們交流一下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去深入閱讀一篇文章。閱讀就是為了收穫,閱讀就是為了進步,如果孩子讀了一篇文章,讀了一本書沒有任何感觸,沒有任何收穫,說明他的閱讀活動是無效的。之所以產生無效閱讀,是因為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去閱讀,至少他不知道該如何有效閱讀。想做到有效閱讀一篇文章,甚至一本書,我覺得可以從七個版塊去引導孩子。
  • 不知道如何讀書?讀了啥也記不住?三個方法幫你實現高效閱讀
    最近很多人問我這樣一個問題:讀書是好,這個道理我們也知道。但問題是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讀書,每每拿起一本書,沒看兩分鐘就跑神。萬物皆可閱讀,那這書究竟要如何去讀呢?這句話的意思是先把這本書大略看看,如果你完全不懂,完全不知道在說什麼,那你就放下,這本書的知識暫時還不適合你。如果大概能理解,你就先往下看。看完以後體會一下,你可能會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回事啊。2.一邊看書,一邊玩手機?有人會一邊讀著書,一邊拿著手機看,看一會兒讀兩句,再看。這是一定要避免的習慣。
  • 兩年讀了差不多200本書,這7本書讓我印象深刻
    記得那天讀了兩本書,一本是楊絳先生的《我們仨》,還有一本是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從那以後,我書架上的書越來越多。手機裡、kindle裡面的電子書也越來越多。終於在時隔不知多久之後,讀書這件事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年半的的時間裡,大概讀了有200本書。
  • 《讀懂一本書》,閱讀是一種深度體驗,而不是觀光打卡
    這幾天,我讀了樊登老師所寫的《讀懂一本書》,其中寫道:現在大部分人的讀書狀態,只是為了打卡,學的快,忘的也快,僅僅只是一種跟團旅遊式的觀光體驗。雖然《讀懂一本書》中的內容是教別人如何去講書,但是我認為能脫稿將書中的內容進行提煉,並且口述傳達給別人,本身就是一項很厲害的技能。因為這說明了,書中的內容基本已經被大腦吸收,只有達到這種程度,才能讓讀書變得更加有意義。